教師教育教學隨筆

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都有各自不同的感悟隨筆,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XXX,歡迎閱讀!

教師教育教學隨筆篇一

我到羅馬旅遊,找到兩條專賣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進去看。

有一家進去後,我就埋頭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後向一位老先生問價錢。問了幾件,老先生都說不賣,我說:“為什麼不賣呢?”他就說實話了,他說:“這是我的店,你進來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裡看,然後問我賣不賣,我不賣。”

在羅馬,在文藝復興的故國,不經意之間,小時候“文革知青”那種沒教養,那種粗鄙的人格,就露出來,這位老人把我點醒了。

有一次在大學廁所里正撒尿,一個儀表堂堂的青年,二十四五歲的樣子,是個研究生,非常帥的小伙,立刻跑過來站在我後面大聲說:“你是不是陳老師?我是從江西來的,你在江西插過隊,我要跟你照個相。”我非常尷尬,因為我正在撒尿。

出了廁所,他早已準備好了照相機,把我像人質一樣一把夾住,不由分說就拍照。這種情況我不止一次遇到——雖然並不是每次都在撒尿——但一上來就拍照,拍完就走,然後跟人說,你看!我跟陳老師合影。

我們小時候,所有大人都不許我們這樣對待人,可是如今變成大學裡司空見慣的事情。不是對我一個人,所有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或必須認識一下的,都這樣,行話叫做“混個臉熟”——這就是沒教養。

所謂教養就是細節:

1.別人給你倒水時,不要乾看著,要用手扶扶,以示禮貌。

2.別人對你說話,你起碼要能接話,不能人家說了上句,你沒了下句,或者一味地說著啊啊啊、是是是。

3.有人盯著你看的時候不要直視對方,假裝沒注意到。

4.女人一輩子不能手心朝上向男人要錢花。

5.吃完飯退席時說:“我吃完了,你們慢用。”

6.給人遞水遞飯一定是雙手。

7.坐椅子不要翹起來。

8.吃飯要端碗,不要在盤子裡挑揀,不要拿筷子敲碗。

9.最後一個進門要記得隨手關門。

10.送人走要說:“慢走。”

11.洗了手不要隨意甩手,水會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禮貌。

12.遞刀具給別人要記得遞刀柄那一端。

13.不揭別人的短處。

14.聽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神不要游移,否則會顯得很沒禮貌。

15.幫別人倒茶倒水之後,壺嘴不要對著別人。

16.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17.說到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諾。

18.屋裡有人的時候,出門要輕關門。

19.這個世界不相信眼淚。

20.盛飯或端茶給別人時,如果中間隔了人,不要從別人面前經過遞,而要從別人後面繞過遞。

21.學會溫柔學會聆聽。

22.去別人家裡,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23.吃飯的時候儘量不要發出聲音。

24.撿東西或者穿鞋的時候要蹲下去,不要彎腰撅屁股。

25.別人批評你的時候,即使他是錯的、也不要先辯駁,等大家都平靜下來再解釋。

26.做事情要適可而止,無論是狂吃喜歡的食物還是鬧脾氣。

27.到朋友家吃完飯,要主動幫忙洗碗清理桌子。

28.生活中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你不可能與每個人都合拍,但是有一點是四海皆準的: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

29.任何時候對任何人不要輕易告訴對方你的秘密。

30.學無止境,不僅要學書本知識,更要學會怎么待人處事,社會遠比你想像的要複雜。

31.最勇敢的事情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舊熱愛生活。不要害怕欺騙,但要知道世界上存在欺騙。

32.擦桌子的時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33.打電話接電話第一句話一定要是:“喂,您好!”掛電話的時候,對方如果是長輩,或者你的上司,那么就等對方先掛了你再掛。如果你自己就是長輩或上司,那就主動先掛電話,別讓電話那邊的人等。

34.不隨地吐痰扔東西,如果沒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筒里。

35.走路手不要插在口袋裡。

36.不管什麼條件下,仔細刷牙,特別是晚上。

37.早上一定要吃早餐,沒有早餐也一定要喝杯水。

38.停車要入位,給別人開車門留好空間,車頭向前,方便離開。

39.如果是彈簧門,不管是拉還是推,請先出後進。如果身後有人應主動把門扶好,防止門彈回拍到別人。別人為自己開門一定要說謝謝。

40.有禮貌應該是對所有人,無論是上司、長輩、餐館服務員或是路邊撿垃圾的老者。

教師教育教學隨筆篇二

微博上看到過一個熱門話題,一個網友自己家裡收藏的價值上萬的手辦,被親戚家來玩的孩子給全拆了,不知道該不該跟孩子的家長要求賠償,那段時間網路上一片對熊孩子的討伐,各種義憤填膺為主人公出謀劃策該怎么治一治這一類孩子。

我總是會想太多,種種發散到將來萬一自己有了孩子以後該如何養育他,因為我身邊很多親戚的例子都告訴我,小孩都是搗蛋鬼,沒有一個是不淘氣的。

聽到這個說法,一開始我很震驚,因為據我媽說我一出生就是那種很安靜的孩子,按時吃飯睡覺拉撒,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害怕自己不能面對養育以及教導孩子這一關。

我又睡不著了。

於是我跟死黨討教,死黨就回了一句:你想多了,很多熊孩子之所以成為熊孩子,是因為他們在出生之前自己的父母就已經是這個社會的熊孩子了。

嘖嘖,聽完這一句,我釋懷了,於是睡過去了。

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是個大集團,公司的茶水間很大,每天早上剛到辦公室的那半個小時,茶水間很是熱鬧,年輕人喜歡泡咖啡,年長的姐姐們喜歡泡花茶,每次洗杯子的時候,他們總是喜歡把杯子裡前一天的茶葉跟各種花茶葉還有枸杞紅棗,直接往水槽里一倒,不用幾個人,水槽就堵住了,於是有人開始大喊:清潔阿姨,你倒是過來啊!

清潔阿姨正在清潔廁所,於是趕忙出來,用手把茶葉一類的東西掏出來,沖洗一下水槽。

結果下一撥人來清洗杯子,不一會又堵住了。

有天我用一個word列印出一張告示:麻煩大家先把茶葉倒進垃圾桶里再清洗杯子,多謝合作,祝你今天有個好心情!

告示果然有效,第二天早上水槽堵住的情況少了很多。

可是沒有持續多久,又回到原來的狀態了。

同事yoyo給我出了個主意,說你在告示上面寫上「倒茶葉進水槽的人都是豬頭」,我說不合適,而且行政辦公室也是不允許這樣的。

所以,這一次的溫馨提示就以失敗告終了。

公司中午包午飯,聘請了一家餐飲公司,每天都會把菜送到辦公室門前的大走廊,午飯不是便當,而是十幾個大菜盤擺在那裡,大家自己拿碟子去自助取餐。

每天到中午十二點半,就是大家陸陸續續差不多吃完飯的時候,餐飲公司提供了兩個很大的箱子,用來收集用過的餐具,大部分人的習慣是把剩下的米飯先倒進垃圾桶,然後再把碟子放到箱子裡。

有天看到一男生,連飯帶菜外加一碗沒喝過的湯,直接一股腦丟進了箱子裡,外加還丟了一大團剛擦過嘴的紙巾,紙巾被泡進湯湯水水裡,馬上就融化成一小坨一小坨的,菜油在上面漂浮著,我那天看到這一幕,差點把剛吃的午飯吐了出來。

接下來幾天,那個男生依舊如此,有天我實在忍不住了,於是半開玩笑說道,xxx你怎么懶成這樣呀,垃圾桶就在旁邊,你把剩飯剩菜倒進去了再放碟子也行呀!

我以為他能聽懂我的話,結果他哈哈一笑,說道:我要這么勤快,那清潔阿姨就沒活幹了啊,她是要失業的呀!

我心裡一片震驚,因為他是他們部門老大親自面試進來的研究生,工作起來風生水起積極熱情,甚得領導喜歡。

有天早上茶水間裝開水,一年紀大的姐姐裝了半杯開水,打算用來清洗杯子,搖晃了杯子幾下之後,她不想走到水槽邊倒水,於是隔著好一陣距離把開水潑了過去,結果直接潑到了後面的清潔阿姨身上!

姐姐大叫:你幹嗎啊!在這擋我!

清潔阿姨趕忙道歉,說正準備走過去清洗水槽。

姐姐踩個高跟鞋咯咯地離開了,臉上一副今天倒霉到家了的表情。

清潔阿姨走進廁所,蹲在角落裡,拉起褲腳看自己的腳踝,紅腫了好大一片,我跟著進去看見了,觸目驚心,建議清潔阿姨趕緊去看看醫生,阿姨說走不開,保潔就她一人,臨時找不到人可以替代。

我說我去跟人力同事說一聲,阿姨趕忙拒絕:你要這么一說,我可能工作都保不住了,誰會信是你們那個女同事乾的呢?

我很難過,清潔阿姨用涼水不停地澆著燙傷處,然後用一塊抹布稍稍包紮一下,就繼續幹活了。

三個月後,扔飯菜的那個xxx適應期剛過要轉正了,因為我們兩個部門之間有工作交叉接觸,所以人力同事讓我給他做一個評價,我直接就寫了一句:我不認為此人可以很好的處理目前的工作。

我心想著還有很多人給他評價打分,我的評價也不會有多大的分量,結果幾天后,這個男生被辭退了,他走的那一天還跑去跟自己的直系領導求情,說自己很委屈,莫名其妙就這么被趕走了,太不公平了。

我於是去打聽,原來好多同事寫的評語跟我一樣,還有寫得更狠的,有一老同事吃飯的時候跟我們透露:我不管他工作能力怎么樣,就他中午吃完飯那樣,我就不喜歡這樣的人。

本來我覺得自己太偏激了,沒有客觀公平地去對他作出職業評價,結果聽完老同事這番話,我反而心安理得了。

而且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身在職場,你的一舉一動,別人都會看在眼裡的,別人不提起並不代表他們不在意,但是一旦在關鍵時刻,你種種所作所為的積累口碑,就會在那個關口,顯示出不可思議的力量來。

我來自南方城市的一個小城鎮,因為處於江河邊上,每年夏天家裡都會發洪澇,所以我們家家戶戶都會有一條小船,用來防止洪澇水淹沒到大街上。

記憶里很小的時候,有一年洪水來得特別猛,大水把小城鎮很遠處的山坡都推翻了,我們家家戶戶都提前把家裡的一切東西搬遷到了二樓。

果然,一夜醒來,稍微低一點的第一層房子都被淹沒了,誇張的是,很多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漂過來了一堆雞鴨魚,一大片一大片,場景很是壯觀,附近的人家都一片歡呼劃著名小船出去撈魚,白花花的一大條,估計是哪家的魚塘被推翻了,要不然不會有這么大的個頭。

洪水到下午還沒有退去,而且又漂過來新的一輪東西,近了仔細才看清,原來是好大兩大母豬,我哥說時遲那時快,趕緊就把兩頭豬就搞定了,趕到角落裡,把兩個在我當時看起來巨大的動物安撫好。

第二天洪水退去,前一天我們鄰居們撈上來的雞鴨魚都拿去集市上賣了,我們家那兩隻龐然大物,嗯,就是母豬,還在角落裡待著,不一會有人來我們家問詢,說你們把豬給我吧,我給你們一筆錢,我媽想了想就拒絕了。

等到了晚上,終於有人來到我們家找豬來了,原來豬的主人就是不遠處一戶人家的,他們的兒子居然是我哥的班上同學,而且是很好的哥們,我哥的同學家境不好,於是來找這兩頭豬的時候特別焦急,到了我們家,死活要給我們家一點錢表示感謝,我哥二話不說就把錢還回去了,然後陪著同學把兩頭豬趕回了他們家。

很多年過去了,我一直記得這個畫面,那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明白,教養跟家風這件事,跟家境一點關係都沒有。

記得蔡康永說過一件事,他的父親還在上海居住的時候,去理髮店剪頭髮,那個時候上海已經開始流行有洗剪吹外加按摩的髮廊了,蔡康永說自己的父親總是會帶上一些吃的小物件給幫他按摩的師傅,有時候還有從國外帶回來的護手霜。

我現在上班的網際網路公司,認識了一個關係很好的姐姐,這個姐姐以前做服裝生意,在一家服裝品牌店做到了管理層,因為想嘗試一下網際網路的環境,於是她來到了現在這家公司。

有天中午吃飯,這位姐姐收到一個陌生人的簡訊,是詢問她對一個曾經在她手下做事的員工的評價,大姐姐說幾乎都不記得這個人了,但是還是客觀回復了一下。

這件事情讓我很是感慨,然後想起明道副總裁許維說過的一番話:人品是一個槓桿,它能夠成倍的放大你的價值,也能成倍減少你的價值。

嗯,在這個大數據時代里,圈子小到你意想不到,口碑傳播的速度也快到你意想不到。

在我們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很多時候為了創意,或者在團隊頭腦風暴的時候,總會出一些腦洞大開的點子,在我的團隊里,也有一些很喜歡髒話連篇的同事,我承認這裡有組合辭彙、描述細節和發揮創意的空間,但這只是針對工作本身而言,但是或許是用多了,他們也延伸到了生活當中,每每平時聚餐之時,總是難免這些節操有些過火的言語,久了以後,我就不愛參與這些人的飯局了。

我還不知道怎么實踐近朱者赤,但是我先儘量避免掉近墨者黑。

前陣子讀到一篇文章,作者劉主編說日本有一種文化,叫做「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灑在了捷運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車,也要想辦法擦乾淨,這樣下一位乘客就不會覺得麻煩。

我想到了我們平常出去吃午餐後自己會把餐具放到回收處,想到了每次下班回家的時候先把自己座位區間的空調先關上,每次坐車無論是計程車司機還是滴滴uber專車,我都會在下車時問候一聲:師傅我上樓了給您支付,麻煩您了,謝謝。

我朋友告訴我,他們公司專門配備有一個休息區間,是給快遞員喝水吃飯用的,這樣的企業文化,我很是羨慕。

關於別人,我想到了上班坐電梯的時候這一批人太多,總有人先幫忙攔住電梯門,讓我們不慌不忙地走出去;我的男生死黨每次抽菸的時候,都會先問過我們一聲同不同意;還有我的閨蜜每次吃完東西剔牙,她都會拿一張紙巾遮擋住自己的嘴巴。

這些人,無論是在人群中還是一個人待著,感覺他們的心裡都有一面鏡子,時時刻刻照亮著自己,即使他們不知道,在照亮自己的同時,其實也照亮了很多像我這般敏感而較真細節的人兒。

我喜歡和這樣的人做朋友,也想著自己慢慢成為這種人,這不是一件需要很累很多提醒的事情,這只是一種習慣,一種潛意識,就像我的朋友給我微信說的那一句:教養跟窮富無關,飛歐洲的頭等艙上也有沒教養的行為,偏遠鄉村的田埂上人們也知道禮義廉恥。

嗯,我一直知道這一點,在我那個小小年紀,深深的童年記憶里。

我的前同事靜靜的微信簽名是「to be a better me」,我覺得用在這裡很合適,所謂教養,簡單了說,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你都可以選擇做個更好一點的人。

教師教育教學隨筆篇三

有一次,我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日誌,叫“強勢母親對家庭的毀滅性”,不出十分鐘,我媽非常不悅的打電話給我,問我剛分享的那篇日誌是什麼意思,並且命令我馬上刪除。她把刪除的理由歸結為“若是被家裡其他人看到這文章,尤其是爸爸,會把這個家的所有的錯都歸結於她的頭上”。

從我記事開始,我媽就非常要強,但與其外在形成的另一個極端卻是內心十分自卑。她缺乏安全感,易怒暴躁,控制欲強,吹毛求疵,易被他人的評價左右。她對自己目前的生活極其不滿,認為家裡人虧欠她太多,認為嫁給爸爸太不值。她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首先會把過錯歸咎於別人,永遠對自己的過錯缺點視而不見。

她經常與家人吵架,吵過之後就打我的電話抱怨很多事,抱怨爸爸的不通人情和冷漠,抱怨自己得不到同情和理解,甚至會對我抱怨二十年前的陳年舊事... ...每一次電話的最後,她都不忘對我說一句“現在能支持媽媽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你,你一定不要讓我失望。”

我從小就是個沉默的小孩,不多話,走路低頭,也不愛笑。國小在媽媽上班的學校上學,我的班主任和媽媽在一個辦公室,上課時我總是小心翼翼精神高度緊張,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被班主任抓住小辮子和我媽告狀。

三年級時,數學考過一次不及格,數學老師一改完我的試卷就直接給了我媽,媽媽打過我後,重新拿了一張試卷,一題一題的教我,我一邊抽泣一邊把試卷填完。第二天老師發試卷時,我拿到的是前一天晚上在媽媽輔導下寫完的滿分試卷。

說我媽太易被別人的評價而左右,並不是對於她自己,而是對於我——她唯一的女兒而言。她喜歡聽到別人對我的誇讚,漂亮,懂事,聽話,文靜,當她對我的培養被他人所認可時,我可以看到她嘴角那抹不易察覺的微笑。反之,當有人對我的行為作出質疑或者否定時,她會焦慮不安,會徹夜不眠;當我感情上受到挫折時,最糾結卻好像是她,我怕她罵我沒用,一直不敢告訴她內心的真實想法,委屈的時候只能打給親近的朋友大哭一場。

越長大越會覺得,我對於她,不過是一件用來炫耀的“東西”,一件她用心擦拭,小心收藏的裝飾物,她把她所有未完成的人生目標都強加轉移到我的身上,她享受於控制我的思想,規劃我的人生,她生怕我會走上阿姨和小舅走過的老路,不厭其煩一遍遍的叮囑我以後的婚姻一定要首先經過她的同意。

因為生性沉默,我很少和她爭執。二十年來練就出了自動禁止她說的話的技能,她在電話里抱怨時,我就放下電話去乾別的事,過一會兒回來,再看看她說完了沒。她看見身邊朋友的孩子都畢業回到了父母身邊,說後悔當初把我送去上海讀書。她聽人說我各方面優秀怎么還不找男友,就開始擔憂說我的感情生活要我去相親。她要我大學入黨,去年系裡的入黨名額被同學搶走時,她罵我像我爸一樣懦弱,一點不求上進。研究生考試前,她說不給我壓力,卻每考完一門就打一通電話問我的考試情況。我常常會被她的關懷和控制壓得喘不過氣,卻大氣不吭的習慣性忍受。

現在仔細回想,也許正因為這樣,才造就了長大以後我不善於拒絕的性格。

我曾經在豆瓣里的“父母皆禍害”小組裡看過太多不稱職的父母,或是不恰當的愛所導致的孩子成人後的行為怪癖和心理陰影的悲劇。我也曾暗自慶幸過自己的家庭比那些酗酒、家暴、喪親的好太多了。

我寫下這些,並不是為了表達我對我媽媽的批評和不滿。我佩服我媽做家務時的雷厲風行一絲不苟,我聞到我媽做的飯菜香味會感到非常幸福,雖然有時她的善解人意是基於她所認為的有利一面,但還是給了我莫大的安慰和歸屬感。

今天阿姨告訴我,下午她和我媽聊了很久,我媽說我越長大越不乖,越不知道要理解長輩的良苦用心。我知道人一生唯有出生和父母不容得自己選擇,我知道媽媽的確為家付出了很多,也明白自己身上背負了太多的期盼和要求,明白也許唯有做到真正的獨立才能切斷對這個家的順從。

我分享的那篇文章里有這樣一段話:

“心理諮詢發現,一般來講,當父親在這個家庭的作用越來越邊緣化之後,母親就會變得日益強悍甚至說一不二。從孩子總會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認同這個角度來看,女兒就會向強悍的母親認同,久而久之,女兒也會變成強悍的女兒,很多家庭中,關係緊張的母女往往就是性格相同的母女,那就是厲害的母親一定有個厲害的女兒;脾氣暴躁的母親,一定會把脾氣暴躁的毛病遺傳給自己的女兒,有時候你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當女兒反抗母親的專制時,女兒也在偷偷地繼承母親的這種專制,並會順理成章地帶到她將來跟她女兒的關係中。”

看過後,我非常害怕我今後也會成為和媽媽一樣的母親。過去聽一句話說,生女兒的家庭大多母親強勢,生兒子的家庭母親大多溫柔。媽媽的性格也許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也許她還有很多難言之隱我不曾知道。但是因為童年的經歷,骨子裡的心軟和性格上的不善言拒,我永遠不能非常堅定的說:“我今後的人生都是為自己而活,我要為了我的夢想心無旁騖,我會為了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生活而堅持下去。”

我寫下這些,只是想作為警醒。我只想告誡自己,如果今後,我也有了一個孩子,我希望我能支持他的每一個選擇和決定,我會愛他的每一個優點和缺點。我希望我不會因為私心而想要把他留在身邊,我不會無故憂慮,不會對他抱怨,不會施加壓力,不會有冷暴力或是強制關懷。我要給他最自由的童年,和一個可以自己塗畫構建的人生。

看了很多留言和豆油。才知有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經歷。我寫這篇文的初衷根本沒有想要責怪誰,我媽的性格也是因為當初受到她曾經的家庭變故的影響,她也是受害者。我只是不想讓同樣悲劇重演在我今後組建的家庭里。

我雖然從內心裡抵制我媽的專制,但她和老爸對我來說永遠是世界上最溫暖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