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南飛教學隨筆

《燕子南飛》是國小五年級上冊“生物與環境”單元的一篇探究課題。那么老師該如何寫教學隨筆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燕子南飛教學隨筆,希望你喜歡。

燕子南飛教學隨筆篇一

本單元圍繞“作用與平衡”這一統一概念,引領學生探究生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各種相互作用方式及生態系統是如何保持平衡的。本課從學生熟知的禦寒方式入手,探究鳥類遷徙的習性,繼而又分別通過對魚類的洄游、植物的遷移和動物的冬眠等的探究,來認識環境對生物生長和生活習性方面的影響以及生物是如何與環境相適應的。

學生分析:

燕子是我們北方地區常見的鳥類,不管在城市還是農村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學生對它們的生活習性比較熟悉,但對當地其它能夠遷徙的鳥知之甚少,需要教學時給學生準備生動直觀的圖片或錄像片。另外,有關“魚類洄游”的內容,大部分學生聞所未聞,這就需要教師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加深學生的認識。

三維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通過頭腦風暴說出人們抵抗嚴寒的各種辦法。

2.能提出與鳥類遷徙有關的問題。

3.能對鳥類進行遷徙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設,並能根據資料整理信息,得出結論。

4.能對蒐集到的各種關於動植物遷移的資料進行整理並妥善保存。

5.能根據動植物的遷移習性,總結出動植物生長與生活習性和環境的變化有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2.能關愛生物,感受到生物生活的多樣性。

科學知識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舉例說出什麼是動物的遷徙、洄游等習性。

2.能解釋動植物遷移與環境的變化有什麼關係。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錄像片,動植物遷移資料若干份,分析結果表若干份。

學生準備:蒐集到的動物遷移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聯想經驗 情境引入

1.教師導入:

⑴秋天到了,冬天總會來的,讓我們提前感受一下這個寒冷的季節吧。

⑵出示課件:呼嘯的寒風,飄舞的雪花……

⑶設問:冬天已經來臨了,我們怎樣抵抗嚴寒和周圍環境相適應呢?

⑷引導學生頭腦風暴——說出自己了解的或感受過的禦寒方法。

(如:穿棉衣、羽絨服,減少外出活動,適量多吃熱量高的食物,多運動……)

⑸指導學生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內容填寫在教材中的相關位置。

2.提出問題。

⑴設問:當我們穿上厚厚的棉衣,守在溫暖的火爐旁度過寒冷的冬天,我們是適應周圍環境了,可你是否想過大自然中的小動物們是怎樣度過漫長寒冬,去適應周圍環境呢?

⑵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像力,自由發言。

(如:植物落光葉子減少水分散失,動物去溫暖的地方過冬、長出厚毛、冬眠……)

⑶為了與環境相適應,好多動物和植物都想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這節課我們就研究研究動植物到底都想了哪些辦法來適應周圍環境。

板書課題“燕子南飛”。

二、知識積累 合作探究 信息整合

1. 聯繫生活,明確概念

講述:說到燕子,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確實如歌詞所說,許多鳥類跟小燕子一樣,每年要進行兩次“旅行”。春天,它們陸續從溫暖的南方飛回北方繁殖後代;秋天,它們又陸續飛到南方度過寒冬。生物學家們把動物這種依季節不同而變更棲息地區的習性,稱為遷徙。在遷徙過程中,大多數鳥類會有規律地停下來休息和進食。

2.了解本地有遷徙習性的鳥。

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說說自己知道的鳥。

(學生可能會說出布穀鳥四聲杜鵑、大雁、鴛鴦等,教師相機糾正補充,並出示一些有關圖片,加深認識。)

3.積累知識,創設問題情境。

⑴出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鳥類怎樣進行長距離的遷徙呢?都有什麼鳥呢?

⑵師放錄像《鳥的遷徙》,要求學生及時做好記錄,積累知識。

⑶錄像展示,教師旁述:各種遷徙的鳥在藍天白雲間振翅高飛,鳴叫聲此起彼伏,它們躍過高山,飛過城鎮,掠過沼澤,翱翔在廣袤的海洋上空,行程數千公里之遙……它們中有綠頭鴨、斑頭鵝、天鵝、灰鶴、極地藍鷗、北極鵝、加拿大鵝等。

⑷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有關內容舉手作答。並把結果填在課本相應位置。

4.提出問題,激發興趣:

⑴設問:關於鳥類的遷徙,大家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學生自由發言。

⑵提出問題:根據學生髮言,師相機給予回答或布置為課外作業,並引導學生選擇研究多數感興趣的內容:鳥類為什麼每年都要不辭辛苦地長距離遷徙。

⑶組織學生同桌、前後桌討論,鼓勵學生髮言,做出猜想。

⑷蒐集整理信息:向學生髮放一些資料,學生結合自己蒐集到的資料,整理信息。

⑸表達、交流:學生舉手發言,得出結論。

(為了與周圍環境相適應,如躲避寒冷、食物短缺、遺傳等因素而進行遷徙。)

⑹號召學生課下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繼續研究。課下讓學生領取印有有關鳥類資料網址的卡片。

5.舉一反三,提升概念

師述:事實上,不僅有些鳥類為了與周圍環境相適應,每年不辭辛苦地遷徙,有一些魚類也有類似的生活習慣,生物學家們稱之為——洄游。有些魚平日生活在海里,到生殖季節,它們會逆著河流返回淡水中產卵,例如大馬哈魚;還有些魚類大部分時間棲居淡水,只是在生殖季節入海產卵,如鰻鱺。另外,海洋里還有些魚類,每年的春夏順著暖流北上,到了秋冬季節又順著暖流南下。初魚類外,能長途洄游的還有其他動物,如南極鯨類、海龜等。

出示各種魚類、鯨、海龜等圖片。聽聽小滑鼠的話(像鳥類的遷徙、魚類的洄游這樣的習性都可以稱為動物的遷徙),幫助學生提升概念。

6.蒐集信息,深入探究

⑴設問:還有哪些動物通過遷移以適應生存環境呢?

發放動物遷移的資料,學生分析、統計。教師提出要求:

①每個小組要分工合作,選好記錄人、發言人。

②閱讀資料要認真,認真思考你找到的動物以何種方式遷移(遷徙或洄游),以及遷移原因(繁殖或取食)。

⑵各小組做好完成後,小組發言人上台發言。指導學生做其他小組的補充發言。

7.總結:師生共同評價哪個小組的發言準確、完整。

四、多樣展示 思維拓展

1.師述:植物雖然不能像動物一樣自由運動,但也有遷移現象。

學生自由閱讀“科學線上” 。

2.設問: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為了生存而進行遷移?學生自由發言。

3.放錄像短片《植物的遷移》。

4.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

五、結束語

同學們,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動植物想了很多辦法去適應周圍環境,我們這節課學到的還遠遠不夠,正如剛才錄像片中所說,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奧妙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希望大家去做大自然的主人,去廣闊的大自然中汲取知識的營養。

燕子南飛教學隨筆篇二

教學準備

錄音機、錄音磁帶、生字卡片、拼音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 猜謎激趣,揭示課題

1 猜謎:小小姑娘滿身黑,秋去江南春來歸,

從小立志除害蟲,身帶剪刀滿天飛。

(謎底:燕子)

2 揭示課題,26、燕子南飛

3 生字教學:“飛”

(1)正音,出示複韻母“ei”,

指導:讀音、拼讀音節fei

(2)組織學生巧記字形,(看燕子外形記字形)

(3)指導書空“飛”。(注意筆畫、筆順)

說明:

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本課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興趣愛好,採取兒童喜聞樂見的“謎語”來揭示課題,選用的謎語是帶韻的兒歌,它以生動的形象,巧妙的隱喻,活化出燕子的特點。猜謎語既能鍛鍊學生的聯想、推理、歸納思維能力,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一舉兩得的作用。

此環節的生字教學要注意:由於“飛”的讀音中有本節課要學的複韻母“ei”,因此教學時要建立音和形之間的聯繫:通過字音引出複韻母的學習;有通過學習複韻母來讀準字音,從而實現本單元的總目標:讀兒歌識字學拼音。

二 感知課文,識字學拼音

1 組織學生聽課文,要求聽清:兒歌中燕子們在乾什麼呀?

2 組織交流,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文中語句。

出示:燕子要南飛,電線上面排好隊。

嘰——嘰——嘰——嘰——,好像在報數,又像在開會。

3、組織自學生字。

(1)學生跟錄音輕讀課文,圈出生字:排、隊、會

(2)組內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自己認識的字及記字好辦法。

4、組織全班交流:請小老師交流記字好辦法。

5、鞏固生字,學習複韻母:ɑi、ui

(1)指導讀音:排——ɑi;隊——d ui

(2)開火車讀四聲。

出示:āi ái ǎi ài (ɑ比i的口形大,調號標在ɑ上)

ēi éi ěi èi

uī uí uǐ uì

(3)找找課文中哪些字是帶有這兩個讀音的:排隊,開會

(4)指導拼讀音節pái、duì、kāì、 huì

說明:

這一環節,教師仍要注意識字與學拼音要互相結合,互相滲透,這裡的教學設計與學習“飛”字有所不同,學習“飛”字時,是由生字引出拼音,這裡是由拼音復現生字,兩種不同的形式可供教師選擇。

讀四聲要進行大面積訓練,力求讀準、讀好,為拼讀音節做好鋪墊。

三 朗讀課文,鞏固識字

1 組織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 師引讀課文。

3 組織各小組用喜歡的方式準備朗讀課文。

4 朗讀交流。

5 做遊戲背課文:滾雪球

說明:

這一環節旨在反覆讀文的過程中,復現生字,鞏固識記。因此重點要落實讀正確,讀通順。教學中,注意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讀的形式要多樣。如,輕聲自由讀;師生合作讀;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讀(接龍讀、表演讀……)。讀的要求逐步提高,從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到讀得通順,最後能讀流利。背誦作為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背誦是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的,課堂組織時,教師可組織一些遊戲如,滾雪球,引導學生在遊戲中背課文,這樣效果會更好。

燕子南飛教學隨筆篇三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讀“飛、排、隊、會”4個生字,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飛”、“會”。

2、能認讀複韻母ai、ei、ui及它們的四聲,會拼讀音節fei,pai,dui,kai,hui。 3、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

1、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認讀“飛、排、隊、會”4個生字,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飛”、“會”。

2、 認讀複韻母ai、ei、ui及它們的四聲,會拼讀音節fei,pai,dui,kai,hui。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文插圖、生字卡片、拼音卡片、寫有音節的小黑板若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課文插圖)秋天到了,天氣慢慢變涼了,小燕子要飛到溫暖的南方去了。你們看它們在乾什麼呢?

2、有一首有趣的兒歌就寫了燕子南飛的事。(板書課題)提醒學生看清“飛”字的筆順。

3、學生字:飛。開火車讀準字音,一字開花,想想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嗎?書空。

4、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兒歌錄音,看課文插圖,說說誰乾什麼?

2、跟著錄音輕聲讀兒歌,圈出生字。

3、再聽錄音,讀準生字讀音。

4、小組學習生字:

(1)排:說說哪些字也是“提手旁”的?

(2)隊:男、女生分別讀,正音。

(3)會:一字開花,給“會“字編個口訣。

5、遊戲:看誰眼睛亮。(同時出現幾個字,隨意指一個,看看誰先站起來讀準。)

6、跟著老師輕聲讀課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

三、學習兒歌、熟讀成誦

1、指名讀兒歌,評一評讀得如何?

2、四人小組互相讀讀這首兒歌,每組推選一位同學讀一讀。

3、找自己的好朋友選喜歡的方式一起讀兒歌。

4、說話訓練:如果你是一隻小燕子,停在電線上你會和小同伴說些什麼?

5、試背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