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大學工作隨筆:從T恤到棉衣

編者按:有些學生,會在大學中參與一些學校的工作。《從T恤到棉衣》就是一位這樣學生的感悟。

想起來挺有意思。大一下半年輔導員老師給主要班委開會,讓我們發表意見和建議,我當時說:“我認為咱們學院在職業規劃、生涯發展等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少,或者說還沒有一個專門的部門或者組織來做這些工作。”

想起來確實挺有意思。沒想到,大一下半年顏春傑副書記來到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成立了職業發展與就業服務部。後來我成為職業發展與就業服務部的一員,並在顏書記的建議與指導下組建了院級社團——職業發展協會。

相較於大一而言,大二的時間就像被壓縮了。從T恤到棉衣,時間在不斷地向前推進。

去年的這個時間段我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我還隱約有記憶。今年,我似乎面臨更多的挑戰與壓力,也有淡定與從容;今年,我在發展完善在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擔任學生工作助理的自己,也在開拓學生會和社團中的自己;今年,我做了更多“從0到1”的事情,也總結了很多新的感悟與經驗;今年,我在不斷擴展自己,也在擴展自己的過程中不斷糾正自己、平衡自己、協調自己、反省自己、堅守自己;今年,我在接觸學習更多事物,在客觀地判斷我所接觸學習到的事物的價值,也在思考一些途徑的對錯、判斷一些事物的優劣。

今年……多了一些新的感悟。

大二以來,空堂時間少了,職務、任務、責任多了。開學以來,與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老師們交流接觸的也少了,似乎很久沒有與褚老師“交流”了。周四晚上,學院邀請褚老師為新生做了大學學習與生涯發展講座。當天晚上,我既是一位需要考慮各種安排的工作人員,又是一位在享受褚老師“分享”的傾聽者。老師的這場分享,讓我聯想起很多東西。我想起了大一下學期褚老師對外國語學院同學做的分享,以及當時自己內心的些許遺憾;想起了大一學年在就業指導中心的付出、成長、收穫,還有就業指導中心老師們對我的糾正、指導、幫助……我回顧總結以就業指導中心為中心的大一生活:充實、陽光、飽滿、新鮮、開放、拓展、成長。

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話:“讓夢想回到夢想開始的地方。”這是劉強東在《開講啦》演講時的主題。對他來說,“夢想開始的地方”是他的家鄉——江蘇省宿遷市。對大學裡的我來說,“夢想開始的地方”是哪裡呢?我想,是山東師範大學就業指導中心。

聯想起褚老師周四晚上、周五中午的分享,我有很多感悟,我在這裡,需要系統地梳理一下了。

大學階段的第二年,我依舊保持著新鮮感與開放的心態,我依然不斷嘗試新鮮事物,我加入了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學生會,組建了社團,也做起了創新創業項目。這三件事情,無論是新創建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服務部,還是帶頭組建的職業發展協會,又或是創新創業項目,都是從零開始做,自己沒有直接經驗可以借用。大一下半年4月底,部門與社團的工作便展開了,部門一定程度上來說有部長的帶領,但是協會,卻讓我絞盡腦汁。我面對“職業發展、生涯規劃”這些辭彙,感到難以把它們具體落實下來,難以把這些指導思想轉變為可觸可感的具體活動呈獻給大家,導致協會的活動遲遲沒有推進,經常被書記批評說:“協會怎么沒動靜了?!”。

大一下半年6月份,我通過了北京新東方學校20xx年暑期實習生招聘的筆試面試程式,於是大一暑假我去北京新東方學校做了暑期班主任。相對於去壽光市教育局的那個工作機會,我更嚮往著去體驗北京新東方學校這個平台,所以,我沒有猶豫,選擇了去北京。回到學校後,我在想,為什麼不給職業發展協會的成員“提供”這種實習機會呢?

後來,大二開學初,我初步構想了“認識各種職業、職業生涯規劃、簡歷製作培訓、面試指導、去相關用人單位面試實習”這五個步驟,也是主要的五個活動。當然,想不想去實習,在於同學們自己;能不能去實習,也在於同學們自己。這些活動的設計科學不科學、合理不合理,憑藉現在的我很難斷定,畢竟在職業生涯規劃這方面自己不夠專業,自己應該多去看這方面的書籍,做好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慢慢地才能理解到底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怎樣才能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像褚老師說的,“基礎必須打好,基礎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自己現階段存在什麼問題自己都難以發現,不能發現,何談解決?”北京萬通地產的馮侖有句話:“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算別人算不清的賬,做別人不做的事。”如果基礎階段的儲備沒有做好,自己怎么去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想跳出自己既有的視野,想看自己看不見的地方,都存在難度。

作者:郎孚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