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隨筆

一個人的孤獨,成就不朽的情歌。孤獨,怎么寫?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孤獨隨筆,希望你有所收穫。

孤獨隨筆篇一

或許我的心屬於孤獨的,因為我習慣了孤獨。宿舍的其她人都回家了,只有一個人在宿舍里。

每天下課後我總會抱著一本書看,我不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但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看書倒是一個很不錯的消遣方式。最近在讀一本叫《香草山》的書,起初看不太懂,也不喜歡:書的內容是一對情侶的日記及通信,這是我不喜歡的,最不喜歡看別人的書信,讀這種書讓我有種竊了他人的秘密一樣,只是越往下看越覺得那是兩顆心的契合,他們認識的方式很簡單,女生喜歡男生的書(男生是在校研究生,女生是已參加工作的白領),忍不住寫了封信給男生,因為女生也是個文學愛好 者,就這樣他們相識、相知、相愛,他們只所以會相知相愛不僅僅是因為對文學的熱愛,而且還因為兩個寂寞的心靈的契合,他們的通信一直在批判文人,所謂的知識分子也有不足之處,因為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他們把那些文人的缺點都找了出來,這是普通的文學愛好者做不到的,只有對那些文人有了足夠的了解他才能做自己的判斷,絕不是片面之詞就可以評論的。像我所在的學校的一些校園作家,他們所寫的只不過是飄渺虛無的愛情,那些幻想的感情,不切合實際的。而余傑這本書說是的真正的愛情,雖然他們的愛情的開始也是飄渺的,但他們真的相愛了,真的走到了一起,這需要多少勇氣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

我真佩服他們的勇氣,他們對生活是樂觀的,對愛情是積極的。他們的愛情讓我想起的我姐姐的婚姻,至今沒有法律保障的婚姻她過得卻也幸福、快樂,他們僅僅是相愛的,如果是我我想我不敢這樣的。我有時會想如果我對愛情也是積極的,對自己的感情充滿自信的,那么我的初戀也不會如此草草地結束,我害怕得到後失去,或許這就是我的人生,也是我的愛情觀吧。

有時我真的認為我屬於孤獨的,而且我不怕孤獨,甚至可以享受孤獨。或許你會笑我說:“不是吧,還有人享受孤獨,一個人不悶死才怪?”只是我一直是這樣的,室友們在的時候,她們聊天我向來只做旁聽者,偶爾會插上一兩句,也是為了應付她們。

覺得自己她們有一種隔閡,這種隔閡是一開始就有的,她們所討論的事,是我沒興趣的,她們愛熱鬧,而我喜歡安靜,我寧願一個人胡思亂想也不願跟她們談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有時她們會把我當成另類,我也不在乎她們怎么看我,我只要自己過自己的就行了。

在宿舍里我最大的樂趣莫過於接好朋友的電話了,如果有誰打電話過來可能會聊上半個小時,甚至一兩個小時都不覺得。不是跟他們的話特別多,大多數也是朋友一直不停的講,我一直不停的聽,偶爾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如果朋友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就開導一下他。

大部分時間我是用來發獃的,儘管我知道胡思亂想對自己沒什麼好處,但又改不了這個毛病。我不怕孤獨,也不怕寂寞,只想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準確地說只想找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落,讓自己安靜,遠離喧譁。此外對於感情,我好象劉若英的歌里唱的那樣吧?注定一輩子孤單,而且習慣了孤單,蔚藍的天空我不怕抬頭看,而且還會珍惜傷感。

孤獨隨筆篇二:孤獨旅行

每日每夜,就像一個延長的夢,夢裡夢到自己醒不來。

其實著眼現實,覺得活著少不了一場旅行, 沒有旅行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至少在我的人生看來是這樣,因為旅行除了能開拓你的視野之外,還能增長你的見識,鋪平你浮躁的心態。

偉大的人物覺得孤獨是一種絞心的享受,平凡的人覺得孤獨是必經的成長路程,前者總是能心平氣和地去接待孤獨侵襲,後者則悲傷地把自己裹起來靜看外面的熙熙攘攘。孤獨是什麼?孤獨就是,融在人海中,心冷卻在潮水深處。

我常常與孤獨為伴,孤獨就是,自己靜靜待著思索自我,不管是感嘆自己做過的多光榮的事,還是過去犯過多嗅的事,總之將來,一定也思索在內。

我常常幻想一次孤獨旅行,我的心聽說我去了茫茫人海中,面對著一群熙熙攘攘的人群, 四面八方談吐各方語言,浸入我的耳朵,我犯傻而又假裝清醒地路過人行道,看一輛大巴駛過,幾個穿著校服的國中生和高中生與我擦肩而過,瞬間我的腦袋繃緊,這正像是我青春的折射,過去的我時刻盼著長大後的我快點到來,討厭那時候跟大多數人一樣悲春傷秋的度過,討厭一種青春叛逆,卻又自己時刻在叛逆中成長,以為幾年後的自己會有多優秀,想擺脫眼下同眾多正在度過青春的人的裝傷感裝憂愁,但是快樂的時光總也不少,那時候笑得自己不知世間人情冷暖,不顧暇日後是否與時光友好說再見,看著她們從我的視線里穿過,她們是如此炫燦,而我只是一個只配緬懷過去的人,如今老去在時光里,感嘆後人擁著一大把時光卻不懂得如何支配,進而拚命盡情地揮霍,但也正是有這樣不知情的揮霍,不刻意雕琢的瘋癲,也才叫做青春。

日子難免不被記憶一詞打擾,好多的印象就像最遲的不願捨去,有些人把有些人記憶深刻,有些人把有些人不屑一顧,最終淪為陌路人,聚散總是值得拿在餐桌上一提,但一場篝火過後總是迎來以淚洗面的告別。

心初似蓮花,卻久經風霜之後被染成淤泥,多少人本著一顆善良的心,在與日俱增的現實里被挫傷得慘不忍睹,我也會偶爾憤然這個世界的不平,但不平之處大有所在,就如同人的身世各有千秋,悲喜交加,上帝給你的注定是這些,後來的要看自己去挖掘去創造。

何時能夠做到“心如止水”呢?我時刻在幻想,而我總在這樣的幻想中走失我的生命時辰,我的思緒如日光一瀉千里,卻遠在朝海里靜淌,這種周期幻想恍若如夢,一夢幾十年,沒有醒來的欲望。

而我所謂的孤獨,就是要在一種感受中成長,在一種融入社會群體時刻也能抽身反省自我的狀態下保持一個貞操的自己,一個穩重的自己,一個獨特的自己,一個安於現實的自己,一個為自己負責的自己,一個充分理解每一個生命的自己。

這種孤獨勝似人生的享受,原本悲傷而來,不料被當做盛宴來迎接的孤獨。

人的悲喜總是有的,不妨卸下身上的包袱,讓心靈有一次成熟的旅行,給自己一次成長的洗禮。

我眼中的我,迷糊地不知道自己正過著怎樣的人生,為一些過去的舊事不再提及影子裡的我,因為生怕那樣的我比現在的我還要好,沒人願意承受一種落差,每個人活在既定的改變里,時間剝奪了一場又一場的悲同歡,聚同散,如果離別也是既定,將來我不再和你走在一起,那么選擇,我願意你遠遠地把我忘記,也遠比你將我悲傷地憶起。

但是我願意將自己交給自然,交給不期而遇的你,願我在這場孤獨的旅行中收穫一個完整的我。

孤獨隨筆篇三:孤獨

你習慣一個人嗎?

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習慣一個人了。一個人逛街,一個人靜靜地看書學習,一個人去找自己喜歡的小店吃早餐,一個人在操場奔跑,一個人在小雜貨店買東買西,一個人在舊書店淘書,一個人……

自從讀過蔣勛先生的《孤獨六講》,我就開始適應孤獨,明白孤獨,試圖去和孤獨的自己對話,享受那份孤獨,那份只屬於自己的時間和安排。能自己一個人去旅遊,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看自己想看的風景,一直是自己的願望,我一直把這樣的計畫安排,當做一次成人禮,作為自己長大的標誌。但是,這個願望始終沒有實現,當然主要原因還是自己患有嚴重的拖延症,遇到事情總是自己是最後那一個,所以也就談不上所謂的“攻略”。我的依賴程度幾乎到了百分之90,因為只要有一個人在我身邊,我就不會去看地圖,就不會擔心會迷路,即使迷路了,我也會一笑過之。所以,我也害怕有人來找我玩,因為沒過多久,朋友就會發現,我著實是一個無趣的人,無趣指數也是百分之90,我十分認定這是我從小生活的家庭環境所致,不能怪我,如果朋友實在覺得我無趣,就會約別的小夥伴,丟下我一個人,不過,我不怪朋友,反而感謝,因為我又能快樂做自己,和自己獨處了。

生活其實大多數時候是處於平靜,就是那湖面,不會掀起白色的海浪,也不會自己醞釀出一場颱風。除非,偶爾有人投來石子,圍著波心蕩漾出一圈又一圈的波紋,打破這份沉寂。也除非,是偶爾躍出湖面的小魚,為呼吸新的空氣,縱身一躍,畫出美麗的弧度,就連那弧度也是孤獨的角度。也除非,是春來,水藻雜生,一群野鴨興游至此,叫出“嘎嘎嘎”的歌聲,它們是在呼朋引伴嗎?因為什麼呢?是因為孤獨嗎?

所以孤獨是生活的常態,但是孤獨絕不等於寂寞,寂寞是不能與孤獨媲美的,它少了孤獨的光環,多了孤獨的焦灼感。孤獨的生命,是圓融的,是豐滿的,是充實的,絕不是如寂寞一樣蒼白無力,一樣心神不定,一樣坐立不安。孤獨,就就是一本書,需要你靜靜去讀;孤獨,就是一首古詩,需要你慢慢去品味;孤獨,就是一把七弦琴,需要你輕輕去撫。

你不要告訴我,你不孤獨,這絕對是一個否命題。你不要告訴我,你已經參透孤獨,其實這需要你用一生的時間去體悟。你不要告訴我,你只是寂寞,那么你還沒有資格孤獨。你不要告訴我,你怕孤獨,只是你還需要時間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