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隨筆寫作展示:總有一樣東西會觸動童年回憶

編者按:總有一種東西會觸動童年的回憶,總有一種東西是情感的寄託。一口劍,有多少感情啊,一部影視、一款遊戲,背後又有多少當年一起交談的小夥伴兒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總有一樣東西會觸動童年回憶。

古人尚劍。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歐冶子善冶劍,所鑄名劍有“龍泉”、“太阿”、“工布”;又有“大刑三,小刑二”之說,三把長劍名叫“湛盧”、“純鈞”、“勝邪”,兩把短劍名叫“巨闕”、“魚腸”。每把劍都有故事。就拿這“湛盧”來說吧,傳說後來成為唐代名將薛仁貴所用佩劍。《精忠說岳》里,岳飛從周三畏手中所買的劍也是這把“湛盧”。武俠小說《三俠五義》講,南俠展昭在松江府茉花村跟他未來的妻子丁月華比劍,就是用“巨闕”勝了“湛盧”。至於“魚腸”劍,那就更鼎鼎大名了。專諸刺王僚,就是用這把劍,劍放在魚肚中,做好的魚湯搬到桌上,專諸拔劍而起,刺吳王僚於宴上。

文人也愛劍。劍被稱為“百兵之君”,就是兵器中的君子。腰上掛把劍可能是一時風尚,雖說有“孔夫子掛腰刀——文武雙全”這樣的歇後語,其實是不倫不類的。韓信年輕的時候喜歡掛把劍招搖過市,後來人看他不爽,就有了“胯下之辱”。想來李白也喜歡劍,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所佩的就是劍,什麼“五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那是需要劍的,余光中那首著名的詩里就說:“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陸游、辛棄疾應該也愛劍,畢竟人家是擊劍高手。辛棄疾不僅自己能“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也能鼓勵朋友“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兩茫茫”。王陽明潛心儒學之前,曾有“五溺”,即沉溺於任俠、騎射、詞章、神仙、佛氏,不知他沉迷任俠、騎射時,愛不愛玩兒劍呢?

我小時候喜歡看武打的書和影視,三國、水滸,後來的岳飛傳、楊家將、三俠五義、小五義,回老家的時候喜歡找棍子玩兒,幻想這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小孩胡鬧,但也玩兒得起勁。後來玩的遊戲,《仙劍奇俠傳》里李逍遙就夢想自己有把劍,可是在遊戲前期,他佩戴的一直是木劍;飛蓬和重樓打架,才導致鎮妖劍流落人間,龍陽王子鑄劍,雪見結局裡龍葵捨身祭劍;雲天河的父母就是因為“望舒”、“羲和”兩把劍而結緣;越今朝從越祈身體裡抽出光劍,捅死了魚媽。《軒轅劍》里,天女青兒攜帶天帝之劍助軒轅黃帝破蚩尤,這把天帝之劍就是軒轅劍。回憶起來,我也曾擁有過兩把劍,一把小時候的塑膠玩具劍,金劍鞘、銀劍身(當然是塑膠上塗的粉兒),每每把玩兒起來很有感覺,不幸的是,有次胡亂揮舞,劈到牆上而折斷;一把是來青島後,在石老人玩兒時買的桃木劍,但作為借花獻佛的禮物被我給送人了。

近來痴迷金庸武俠,尤其是愛看《笑傲江湖》,讀罷其他武俠小說怕是都瞧不上眼了。令狐沖和岳靈珊有“沖靈劍法”,後來會了“獨孤九劍”,劍本無招,勝似有招,收放自如,可瀟灑,可拙笨,但威力無窮,打起架來十分好看。岳不群使起劍來配合紫霞神功,面帶紫氣,是華山氣宗傳人,雖說人稱“君子劍”,卻是十足的偽君子。恆山派的師太們舞劍,劍法輕靈,以守為主,冷不防間出殺招,這種劍法適合女子學習。衡山派莫大先生形容枯槁,日常像個失足風塵的落魄漢子,拉著市井悲調的胡琴,但人耍起劍來,“琴中藏劍,劍帶琴聲”,可駭可怖,不失大宗師風範。

見獵心喜,所以,也搞到了一把劍。簽收後,拿到宿舍拔劍那一瞬間,童年的回憶,近幾年的經歷,點點滴滴,都化作一種不可名狀的興奮湧上心頭,宿舍里不知誰說了句“都快三十歲的人了,還會這么高興……”

哈哈,總有一種東西會觸動童年的回憶,總有一種東西是情感的寄託。一口劍,有多少感情啊,一部影視、一款遊戲,背後又有多少當年一起交談的小夥伴兒呢?一本書,背後又讓人想起多少自己經歷過的故事,遇到的人呢,又含著多少作者和讀者想表達的觀點呢?

笑傲江湖,你我又何時也能如此呢?

……總有一種東西會觸動童年回憶。

作者:袁夢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