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的變遷六年級記敘文600字

小的時候,父母在一個偏遠的小鎮上當醫生。那是一座位於半山坡的醫院,三層高,寬不足七十米的青磚瓦房。當地人都來這看病。那時衛生院的人員缺少,設備不齊,看病只能依靠“老三件”:血壓器、體溫器、聽診器,只能處理一些簡單的小病。哪怕簡單的包紮、換藥都要去城裡處理,更不用說嚴重的病症的診斷和手術之類的了。這樣,老百姓看病幾乎都要去城裡。浪費了許多時間和金錢,加重了負擔,致使農民民眾看不起病,小病拖,大病扛,嚴重影響了農民民眾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貧窮了。 這幾年,國家重視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加大了對鄉鎮衛生院資金投入。鄉鎮衛生院搬遷了,在街道旁重新選址,蓋了一幢六層高,寬達一百米的新衛生院。同時購買了:X光機、無影手術機,顯微鏡、手術器械等大量設備,吸引了大批有專業技術水平的醫護人員,醫院的實力的到明顯提升。走進衛生院的內部,映入眼帘的是:朱紅的地磚,潔白的牆壁,整潔的病床,忙碌的醫務人員,還有病房牆壁上的優美的山水畫…… 有一些病人正在聊天,我好奇的走了過去聽到他們說:“新蓋的醫院和舊的不能比啊!簡直就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現在設備齊全了,技術水平提高了,環境整潔了,服務周到了,就和城裡一樣了!解決了我們農村人看病難的問題、方便了大眾,真正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這樣也給我們省下了不少時間,而且看病、還可以報銷,減輕了經濟負擔,身體健康也得到了保證。就有更多的精力去賺錢了,生活水平提高了。” 是啊!病人們說得沒錯。看,寬敞而潔淨的街道,高大而比直的綠化樹、漂亮別墅式民房,琳琅滿目的商店;還有那在涼亭悠閒、下棋的老人,在公園嬉戲的小孩,樹陰下懶洋洋的小狗……改革春風所到之處,無不是一派繁榮、寧靜、詳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