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從身邊做起-作文

【篇一:文明從身邊做起作文】

每天放學回家,走到樓前,總是聞到一股臭臭的味道。原來,單元入口的那座“垃圾山”,隨著天氣的變熱,散發的臭味越來越大了。

今天是周六,爸媽不上班,吃過早飯,想起那座“垃圾山”。於是我對爸媽說:“咱全家來個“愚公移山”怎么樣?那“垃圾山”的味道太難聞了。”爸媽都會心的大笑,說:“好,咱們“愚公移山”。”換上衣服,拿起工具,下樓移“山”。

來到樓下,我和媽媽負責用木棍挑把垃圾挑到塑膠袋里,爸爸負責將垃圾運到不遠處的地下垃圾箱裡。這可惡的垃圾,用木棍一挑,散發的臭味更大了,嗆得我都喘不過氣來了,爸媽也都捂著鼻子,媽媽說:“孫暢,這又髒又累的活能行嗎?”我說:“沒問題,為了

天氣越來越熱,臭味越來越大,一粒粒的汗珠順著臉頰流下來。哎,這可惡的垃圾,才運走了一半,我開始打退堂鼓,行動也慢下來了。心想:這啥時能幹完呢?這時,我們單元的李阿姨和她六歲的女兒看到了,也加入到我們的隊伍。隊伍壯大了,我的精神勁又來了。不管了,直接用手抓……終於將垃圾全都運走了,我也累得直不起腰來了。

我說:“我們將家裡陽台上的花搬到這兒來吧,形成習慣後,人們就不會再往這兒扔垃圾了。”大家一致贊同。於是,上樓、下樓、搬花、擺放,一番勞動過後,哇!好漂亮呀!

我拿起彩筆,在牆上工工整整地寫上“講文明,從你我身邊做起!”

【篇二:文明從身邊做起作文】

每天早上我一進學校大門總會看見一位老師在清掃校園,還時不時的和同學們打著招呼,當我從她身邊走過時還叮囑我說:“走路要小心,書包要背好。”在課間時我也經常看到這位老師在撿拾校園裡飄落的紙片、樹葉等;放學的時候我還經常聽到這位老師的聲音:“同學們,要排好隊不要擁擠,按次序一個一個地走!”不管晴天陰天,無論颳風下雨,我總能看到她的身影。這就是我們的謝老師,她是自發的義務勞動,已經堅持了很多年了。

我的班主任王老師和陳老師也經常教導同學們說:我們是孔孟之鄉,要講禮儀,尊重師長,同學之間要講團結和諧相處,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產生矛盾要主動認錯。我班還經常舉辦一些課外活動,爭做講禮儀文明之星。

現在我每天上學看到的是許許多多個“謝老師”在清理和美化校園、疏導和關心同學,校園裡也不見了打鬧、吵罵和擁擠,只有老師們那臉上的笑容,以及同學們那天真的快樂和燦爛的笑聲……

從謝老師身上體現出了我校“謙恆”文化的內涵,從許許多多個“謝老師”身上體現出了我校高尚的師德師魂,從同學們身上體現出了我校和諧教育的優良校風校貌,從而使我真切體會到了我校的文明行為是實實在在的,是真實存在著,並在不斷發展著、前進著……

由此我知道了“文明”是什麼,文明就是指有益於大家和社會的行為或精神。文明既是一種物質又是一種精神,它可分為行為文明和精神文明。講文明就是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就是用自己的行動來做有益於大家的事,或者培養一種高尚的思想和情懷來激勵大家奮發向上積極進取。文明是社會的需要,更是每個人的需要。文明是相互的,你奉獻和給予了文明,你就會獲得相應的文明,以及帶給你的便利與好處。

社會要文明首先人人要文明。做文明人就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例如:要自覺遵守學校紀律;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不說髒話;見到老師和同學要主動問好,受到幫助時,應誠懇地說聲謝謝;服從老師管理,接受同學意見;同學之間要互幫互助,如果發生了矛盾應該先自我反省;上下樓梯要靠右行,進出校門要按次序,禮讓三先不能擁擠;節約用水用電用氣;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不踩踏草坪;坐公車時要自覺排隊,見到老人和殘疾人時要主動讓座;對遇到自然災害或困難的人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等等。

文明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人人學文明、講文明,我們的社會就是文明的,世界也將變得更加美麗!

【篇三:文明從身邊做起作文】

文明其實十分簡單,離我們很近,有時,只是一張紙的厚度,有時,只是一個手勢的行動。在公共場所里,不吸菸,不大聲喧譁,在公車上,不大聲說話,不攜帶寵物。只要我們管住自己的手,不買玩具,不扔垃圾,管住自己的嘴,不吃零食,不隨地吐痰,不說髒話。只要我們這樣做,文明之花自然會盛開在我們身邊。

我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我看後十分吃驚,沒想到,我們中國人竟然會破壞自己的環境。還有一次我看到了另外一則新聞,看完後,我怒髮衝冠,氣極了: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不文明的行為可真是國恥呀。可我們也只能怪我們自己。

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我們一定要反思我們的行為了,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校園內食品袋、速食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唉。想想我們自己的表現,再看看那穿著紅色衣服,拿著大掃把的環衛工人,他們為了我們上學,上班能有清新的空氣,起早貪黑,清掃街道。而人們卻依舊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這是不尊重環衛工人的勞動成果。他們承擔著最累、最苦、最髒、最險的工作,我們從小就應該倡導文明,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成為一部單單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為了我們的家園,為了我們的生活環境,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

【篇四:文明從身邊做起作文】

車讓人,讓出一份文明;人讓車,讓出一份安全;車讓車,讓出一份秩序;人讓人,讓出一份友愛。當文明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時,文明之舉隨處可見,文明之事時有發生。你看,文明就在我們身邊。

那是一個星期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蔚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雲,爸爸送我去學校上課,當我們並肩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我和爸爸正準備從斑馬線上走過去。但是,無巧不成書,人行道上突然亮起了黃燈,一輛公共汽車也開了過來,我們趕緊止住了腳步。就在我們停止的瞬間,公共汽車也剎住了,司機微笑著示意我們先行,我和爸爸便三步並著兩步地走了過去。我心裡暗暗地想著:這位司機叔叔真講文明,做到以人為本。流動的車輛和行人象跳動的音符,隨著紅綠燈的閃耀是那樣的有節奏,這場景仿佛像無數把大鋼琴正在演奏一首和諧城市的文明之曲。

是啊!一切運動的物體都有自己的軌道,只有遵守交通規則才能保證有序運行。人與人之間,人與車之間,車與車之間也是如此。如果只是行人讓司機,司機卻不讓行人,過不了多久行人就不會讓司機了。如果只是司機讓行人,過不了多久司機也就不會讓行人了。只有行人和司機都相互體諒,相互謙讓,相互包容,才能使我們的城市更加和諧。

我們嚮往社會文明,也正在努力創造文明,倡導文明,播種文明的思想。朋友們,讓我們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從“不闖紅燈不越線。文明行車。文明乘車。文明行走”做起,努力營造“行文明路。開文明車。做文明人。建文明城”的濃厚氛圍,那么文明就在我們的身邊!

【篇五:文明從身邊做起作文】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一朵花,花離開了水就會枯萎。文明也是這樣,要想創造出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每個人都需要奉獻出一點甘露,澆灌文明之花,洗刷文明之花上的污點,花朵才能健康地生長下去、延續下去。

在世道上人人都想要文明,為了文明之花的茁壯成長,人們要有意識地遵守文明規章。但生活中還是會出現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現象發生。擅自闖紅燈、亂穿馬路、逆向行駛、雙手脫把、互相飆車……但這些行為又將帶給我們什麼後果。上學、放學和外出活動,我們幾乎天天要在道路上行走。走路要保證安全,可是有不少行人藐視交通規則。

在我的身邊也就發生過類似的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同學們都高高興興地往學校走。學校的門口人多車也多。突然,一陣刺耳的剎車聲迴蕩在我的耳邊。我回頭一看,一輛小轎車停在馬路中間,而我們的一位男同學像樹樁一樣呆呆地坐在小轎車的前面。原來,那位男同學橫衝馬路,剛好有一輛小轎車緩緩地開過,他真是福大命大,幸好那輛小轎車開的比較慢,要不按他現在已經命喪黃泉了。

馬路上,隨處可見闖紅燈的車輛和行人。他們就象是賭場上的賭徒,隨時會輸的傾家蕩產,而且他們賭的不止是錢,還有命,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他們不但不遵守交通規則,還抱怨交通制度耽誤了他們的時間。可是如果他們想一想,在現在大部分人還算遵守交通規則下,每天還會發生幾起車禍事件,如果沒有了交通規則,人們也不去管理交通,那會是什麼樣子,人們只管趕自己的時間,而不去理會別人,那每天不是會發生幾千起幾萬起車禍嗎?我看到一個數據:20xx年,中國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已達到104000人。一個多么可怕數據!道路交通安全已日益成為嚴重的安全問題。

這些行為正在嚴重地威脅著我們少兒童的生命安全。為了你我的生命安全,作為少先隊員希望大家都能自覺遵守交通法規,養成文明交通的良好習慣。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認真學習交通安全課程,牢牢樹立安全行路的意識。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做到文明行路:

(1)必須在人行道上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靠路邊行走。

(2)不在馬路上追逐打鬧、急拐猛跑或遊戲。

(3)步行或騎腳踏車過馬路時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

(4)不穿越、倚坐在馬路邊的護欄、花壇上。

(5)路途遙遠,需機動車接送的,提醒家長遵守交通法規,文明駕駛,儘量減少對交通的影響。

(6)在自己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同時,要學會分辨危險,並且學會避免危險。

(7)從影響自己的家人開始,勸告自己的家人、親戚要珍愛生命,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文明行路。

遵守交通規則,珍愛他人生命,就等於珍惜自己的生命,駕駛員要做到醉不上道,上道不超速,要知道“平安”二字值千金,“平安”才是回家最快的路;而我們這些“走路族”也要遵守交通規則,如果人人謹記“馬路如虎口,行人當心走”,必然可以將車禍的發生率將到最低。

【篇六:文明從身邊做起作文】

“我中華,禮儀邦,講文明,國運昌……”一陣陣整齊而嘹亮的誦讀聲響徹校園,這是我們在讀《新三字經》。人人講究文明禮儀,文明是我們每箇中華兒女應該具備的美德。講文明就是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就是用自己的行動來做有益於大家的事,或者培養一種高尚的思想和情懷來激勵大家奮發向上積極進取。文明是社會的需要,更是每個人的需要。文明是相互的,你奉獻和給予了文明,你就會獲得相應的文明,以及帶給你的便利與好處。

社會要文明首先人人要文明。其實,文明美德就在我們身邊,做文明人就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幫助他人是美德。在放學路上,看見老爺爺吃力地拉車子,我們只要走過去幫他推一下,望著他會意地回頭一笑,我們知道這就是文明;在公車上,看見年邁的老太太或者抱孩子的阿姨,我們主動地為他們讓座,從那讚許的目光中我們同樣能感到文明的存在……

保護環境是美德。在我們的校園裡,經常可見這樣的醒目標牌“愛護花草,人人有責”。但有的同學卻視而不見,隨手摺花,踐踏草坪。他們不認為這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可能被大家踩過的花草會因此枯萎,原來美麗的校園環境會被破壞。與其這樣,為什麼我們不能約束一下自己呢?

講究衛生是美德。在公共場所,校園裡,我們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扔果皮紙屑,不能亂倒髒水——這些都做到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才能改變,我們的空氣才能更清新,天空才會變得更蔚藍,我們才能更健康,生活才能變得更美好。

謙恭禮讓是美德。謙恭禮讓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謙虛的態度,尊重別人,對人恭敬,懂得禮貌。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四歲的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卻吃小的。小小年紀的孔融就懂得了謙讓,我們是小學生,還會比一位四歲的小孩子更差嗎?由此,我們更應該把謙恭禮讓的美德發揚光大。

講文明,重禮儀。我們才無愧於“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著稱。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每個人行動起來,匯聚成一股文明的潮流,永遠地流淌下去……作文

【篇七:文明從身邊做起作文】

“富裕並不帶來文明,而文明產生財富。”比徹的這句名言佳句也許正激勵著我們時時刻刻把文明禮儀記在心中。

中華民族是文明禮儀之邦,古代禮儀的第一條就是謙讓。朱熹曾說:“讓者,禮之始也。”“孔融讓梨”的事例我們早就聽說,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把大梨子讓給哥哥和大人吃,而自己年紀小,就吃小梨子。這讓我們學會了孔融那種謙讓的品質。

我們當今社會,也宣傳文明禮儀,但要做到人人文明,還得從我做起。

現在新加坡等國家公共場所使用的“禁止隨地吐痰”、“禁止隨地扔垃圾”等標識都是用中文書寫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據當地人反映,這是因為在公共場所地上的一些口香糖、痰跡、垃圾雜物等大多都是中國遊客在遊玩時不注意小節、不講衛生造成的,所以,這些標識都使用中文書寫。作為一個中國人,難道不為自己的行為羞恥嗎?

在德國的街道旁通常設有2個形狀相同的公用電話亭,分別標註著“女士專用電話亭”和“男士專用電話亭”。一次打電話的人都為男士,只見男士專用電話亭旁有序地站著一排男士,卻沒有一個男士到女士專用電話亭去打電話。也許,我們會認為這些男士太傻,但這就是德國人的文明素質。

而我們常常遇到的一些事情反差太大。如公共汽車上並不擁擠,但仍然有些不自覺的乘客會把車上的“殘疾人專座”、“孕婦兒童專座”等座位搶占一空。願這種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越來越少。

有人曾說:“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所以,文明還要從我做起,文明就是素質的前沿,誰擁有了文明,誰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財富。

【篇八:文明從身邊做起作文】

每天早上我一進學校大門總會看見一位老師在清掃校園,還時不時的和同學們打著招呼,當我從她身邊走過時還叮囑我說:“走路要小心,書包要背好。”在課間時我也經常看到這位老師在撿拾校園裡飄落的紙片、樹葉等;放學的時候我還經常聽到這位老師的聲音:“同學們,要排好隊不要擁擠,按次序一個一個地走!”不管晴天陰天,無論颳風下雨,我總能看到她的身影。這就是我們的謝老師,她是自發的義務勞動,已經堅持了很多年了。

我的班主任王老師和陳老師也經常教導同學們說:我們是孔孟之鄉,要講禮儀,尊重師長,同學之間要講團結和諧相處,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產生矛盾要主動認錯。我班還經常舉辦一些課外活動,爭做講禮儀文明之星。

現在我每天上學看到的是許許多多個“謝老師”在清理和美化校園、疏導和關心同學,校園裡也不見了打鬧、吵罵和擁擠,只有老師們那臉上的笑容,以及同學們那天真的快樂和燦爛的笑聲……

從謝老師身上體現出了我校“謙恆”文化的內涵,從許許多多個“謝老師”身上體現出了我校高尚的師德師魂,從同學們身上體現出了我校和諧教育的優良校風校貌,從而使我真切體會到了我校的文明行為是實實在在的,是真實存在著,並在不斷發展著、前進著……

由此我知道了“文明”是什麼,文明就是指有益於大家和社會的行為或精神。文明既是一種物質又是一種精神,它可分為行為文明和精神文明。講文明就是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就是用自己的行動來做有益於大家的事,或者培養一種高尚的思想和情懷來激勵大家奮發向上積極進取。文明是社會的需要,更是每個人的需要。文明是相互的,你奉獻和給予了文明,你就會獲得相應的文明,以及帶給你的便利與好處。

社會要文明首先人人要文明。做文明人就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例如:要自覺遵守學校紀律;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不說髒話;見到老師和同學要主動問好,受到幫助時,應誠懇地說聲謝謝;服從老師管理,接受同學意見;同學之間要互幫互助,如果發生了矛盾應該先自我反省;上下樓梯要靠右行,進出校門要按次序,禮讓三先不能擁擠;節約用水用電用氣;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不踩踏草坪;坐公車時要自覺排隊,見到老人和殘疾人時要主動讓座;對遇到自然災害或困難的人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等等。

文明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人人學文明、講文明,我們的社會就是文明的,世界也將變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