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預測: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

傳統文化是有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遺留下來的,現代文明是時代的產物。我們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相互碰撞中尋找平衡點。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作文1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又具有時代特徵。在歷史性意義上,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現代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也是我們從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的歷史遺產。它不僅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發生、演化的歷史,而且作為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滲透在每箇中國人的血脈中,制約著今日之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國傳統文化並不簡單地等同於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中華民族各種思想文化的總和,包括了各種觀念形態和物質形態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我首推詩詞歌賦,因為在我心中,它們是最特別的存在,也較具代表意義。我自小便極喜愛唐詩,及長,又覺得詞的韻味更深遠些,後來涉獵多了,便愈發覺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又不免感慨那些古人的才情,確是現代人無可比擬的。有時候看多了那些詩詞,便覺得從骨子裡透出一股清靈的感覺,所有的一切皆可拋至腦後,寧願“採菊東籬下”,拋卻擾人的塵囂。有人說我太情緒化,我不否認,有時我看了一闕詞,忽而體會詞人的感受便不免難受起來,極易被那一闕闕詞控制感情,然後心便隱隱痛了起來。

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之深之大,自漢唐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思想以及文字、繪畫、建築、雕刻等等,傳入了日本。此後並對韓國、對東南亞、南亞一些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這種影響。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特別是其中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思考,焦點是它們與中國文化的關係問題。

我們作中國青年一代,應該很好地繼承和發展祖國傳統文化,努力推動文化前進。先前:傳統文化引導了人類文明的進程,體現了這個民族的文化,她始終是人類社會文明的一部分。現今:我們要承擔起光大,把優秀中華文化應奉獻給人類社會,而不是一味地去享用別人創造的現代文明成果。未來:民族要發展,民族文化必須要發展。站在今天,師承文化傳統,創造民族文化的現代形態,並傳承給民族的將來,這是今天我們的使命,責無旁貸。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作文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如今的現代科技飛速發展,中華文化也從幾千年前的單調,發展到現在的輝煌。

中華文化,範圍廣闊。傳統學科中的數學、醫學、農學;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建築中的萬里長城、阿房宮;繪畫中的中國國畫;文學中的中國古典詩詞、小說、神話、寓言;還有書法、音樂、舞蹈、戲曲、曲藝、服飾、飲食、武術等等,這些絢麗的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變得豐富多彩,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而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戲劇,無疑是能夠很好地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和特色的一項文化。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戲劇的發展可以說是隨著文明的出現就出現了,雖然原始的戲劇很粗糙,也可能稱不上是戲劇,但任何一項文明的發展都是要經歷剛開始的粗糙,才能逐漸得趨於完善的。原始的戲劇為後來完美的戲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戲劇從原始社會發展代中國古代,經歷了一個重大改革。中國古代戲劇因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所以稱作“戲曲”。中國戲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戲、元明雜劇、傳奇和明清傳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戲和其他地方戲的傳統劇目在內,它是中國民族戲劇文化的通稱。

正是從古代的戲劇開始,到如今,戲劇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完美的整體。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眾多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戲劇的發展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的,有眾多老一輩的藝術家和民眾們熱衷戲劇,希望將戲劇,這項中華的璀璨文化發揚光大。

然而,戲劇在現在的發展中卻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現代文化的衝擊。隨著老一輩藝術家的漸漸衰老,新一代的年輕人逐漸崛起,現代文化正和傳統文化商討著一個問題:我們兩個,到底哪一個才能站得住腳呢?我曾經看過一個電視節目,記者到街上進行隨機採訪,對象都是一些年輕人,記者一些老藝術家的名字,問他們知不知道,而大多數被採訪者都表示沒有聽過。現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捲而來,新一代的偶像受到眾多冬粉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間流傳。有許許多多的現代偶像的冬粉對中華傳統文化不屑一顧,認為那樣的藝術、文化不適合喜歡追趕潮流的自己;對老一輩藝術家和傳統節目一無所知,認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並不等於他們也應該去知道。這是多么令人心寒啊!

當然,我並不覺得追趕潮流不好,我也喜歡新生代的偶像,但是我覺得對於傳統的文化也應該有一定的了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意識到,現代的文化需要發展,但傳統的文化更需要發揚光大。於是,媒體開始越來越多地把傳統文化向年輕的一代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發揚、宣傳,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中國傳統的戲劇;新一代的影星、歌星也開始在自己的影片、歌曲中加入中國傳統元素,利用他們自身的號召力,讓更多的年輕一代對戲劇有更多地了解,為發揚傳統戲劇獻上自己的力量,畢竟,這些年輕的歌手的老師也是上一輩的老藝術家;而老藝術家們也開始在傳統中融入新元素,是傳統戲劇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吸引年輕人,使年輕人不僅追趕潮流也愛上傳統,對戲劇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現在,也有許多外國人喜歡上中國的戲劇,對中華文化也有深入地了解。戲劇,這一中華獨特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所喜愛。璀璨的戲劇藝術將會在世界的東方放出光芒!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作文3

衡量一個社會的進步自始至終都離不開文明這個話題,如今,信息高速化發展的社會文明中,中國移動通信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自身的發展壯大一定程度上推動著社會經濟的快速全面發展,同時也推動著歷史文明發展的巨輪滾滾向前!

——推動社會進步是移動通信的主題。

每種文明所負載著的信息交流方式都是特殊的,富含歷史意義的,古時的人類交流由於經濟、地域、交通狀況等的限制,先後出現了飛鴿傳書、驛馬捷報以及後來普遍流行和通用的交流方式——書信,上述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各自的利於弊,在今天看來,這些交流方式除卻傳遞信息的相同功能外,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信息交流是屬於無聲的。

古時聰慧的科學界的先輩們也許已經憧憬到若千年後的某一天,人類信息的交流會從無聲的交流變成有聲的交流。於是,中國移動橫空出世了。移動通信的出現,是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從此,這種交流從最開始的個人、家庭網路迅速普及延伸至社會層面的各個細胞,移動通信實現了人類交流溝通的有聲夢想:人們不必再在跋山涉水,鞍前馬後地為了傳遞或獲取信息而來回奔波,只一個按鍵就可以將千里之外的聲音拉到你的耳根,全球發生的各種大事也是迅雷不及掩耳,這種傳播速度之快令人驚嘆,不可思議。

除卻移動通信的方便快捷之外,隨之所帶來的移動效應也逐步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而這種移動效應覆蓋到各個方面,大到信息媒介領域的重大突破研究,小到溫暖親情友情愛情的一段通話或一條簡訊。

——力推經濟發展是移動通信的核心。

記得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和甘肅舟曲土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突然發生後,印象最深的就是移動通信,它不僅準確地向外界隨時反饋著災情,同時也堅強和挽救了無數面臨崩潰的溫情家庭,一個短短的電話,一條極其普通的簡訊,不僅報了平安,也讓一個個生命再次顯現出他的奇蹟,難以想像,通訊設施恢復前的災區猶如一個無聲的空谷,生命稍縱即逝,對外卻啞然得令人窒息。在移動通訊遭到破壞的災區,救援和重建工作變得異常艱難,對於災區而言,時間就是生命,而拚命奔跑在大愛邊緣上的最快的時間非移動莫屬,那時,億萬華人的目光聚集在通信的全力恢復上,因為有了通信,醫療、電力、衛生、交通、能源等其它領域也就逐步有了相應的供給和保障,在無情的災難目前,移動通信展示了其強勢的一面,這種強勢更加有力地促進了它在市場經濟潮流中迅猛發展的力度。

通信的保障對災區的恢復重建簡直就是一盞啟明燈,時時給災區的無數災民以希望和溫暖。在運送救災物資的過程中移動通信的便捷也再次華麗地展現在了人們面前,試想:遠古時期的先民們在信息閉塞、交流方式單一的環境中是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的,由此,我們這個有聲的時代是多么的美好和諧啊!

當前社會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移動通信業的發展,毋庸置疑,今天的社會,離開通訊能方便快捷地可以完成的事情真是寥寥無幾,市場經濟發展的一部分空間是通信業的發展空間,也就是說連通信業都不能正常普及和健康發展前提下的經濟一定是蕭條和脆弱不堪的經濟,其穩固程度可想而知。移動通信的發展貫穿社會經濟發展的始終,我們甚至可以這樣定義,今天的現代社會文明中有一種文明被稱之為——移動通信文明。它不僅改變了人類傳統的生活方式,最佳化了人類信息交流的途徑和渠道,也席捲了社會組織的方方面面,使之迅速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文明模式,從此,人類文明之船空前地由無聲史駛入了今天的有聲史。

——自身創新是移動通信的靈魂。

移動通信正是由於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和對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自身建設也顯現出創新意識。簡單而言,這種創新的一個集中點就表現在融入百姓,關心社會上,如今,家喻戶曉的移動通信在層層人群中尋找不同的聲音,關注民生,傳遞和諧,可謂令人稱頌。任何一種形式的正義都是歷久彌新的社會良藥,儘管社會文明高速發展到今天,已經碩果纍纍,愈加璀璨奪目;然而我們必須有理由堅信,無論何時何地,創新對一個社會、對一個民族、對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是舉足輕重的,有創新才能有新的進步,有創新才能有足夠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才能不斷完善自我,逐步適應社會文明發展前進的大趨勢,真正立於不敗之地。如移動通信的創新就是利用其自身的優勢不斷深入底層,融入百姓,感動社會。這種創新是簡單樸素的,也是符合客觀邏輯的,更是社會大眾普遍能夠接受的,由此,它在人類文明的歷程中不知不覺地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可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