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作文:紅與黑讀後感

【篇一】

《紅與黑》的男主人公叫於連,她的第一個情人是德萊納夫人,第二個情人是馬蒂爾德小姐。論身份地位來說,兩任情人的身份都遠遠高於他。所以,我一個朋友是這樣對我描述《紅與黑》的,這就是一個男人靠著女人往上爬的故事。

我不認為於連有過愛情,至少直到結尾,也不曾見到過,愛情是一種高貴的存在,有人說,愛情是去守護一個人,用這個標準來說,顯然,那兩段情史都不能算作愛情。德萊納夫人愛上了於連原本的樣子,可是於連從德萊納夫人身上想得到的只是一種身份,地位提高的滿足感和征服一個比自己強的對象的征服欲,而且這是一段婚外情,所以哪怕勉強地說,最後那一刻他沉入了對德萊納夫人的愛情,但是因為錯誤的開始,所以最後很難善終。況且,他竟然因為認為德萊納夫人破壞了他和馬蒂爾德小姐美好的未來,就想要殺了德萊納夫人,可想而知,他從頭到尾只想著自己的野心,並沒有真正的投入到愛情中去。對於馬蒂爾德小姐,他之所以想和馬蒂爾德小姐在一起完全是被馬蒂爾德的外在迷住了,初始來源於一種肉慾,後來一種越是得不到越想要的心情,狠狠地折磨了他。馬蒂爾德只是把於連當作了一種幻想,馬蒂爾德希望重複她崇拜的一段浪漫史,那也不是愛情,最後她親吻了於連的死人頭,也算是實現了她的願望吧。

我不喜歡紅與黑的故事,這個故事裡唯一看到真情的就是,德萊納夫人對於連的那份感情,可是由於德萊納夫人的身份,還有從來沒有陷入過愛情中,所以在她還沒有真正的學會分析人的時候,就愛上了於連。當然,不得不說,如果分析了之後再愛上,能夠被那么理智的對待的也許就不是純真的愛情了。

於連這種對於野心的堅持,也許是不少還奮鬥在基層,沒有有錢人家的“關係”的我們,值得學習的一部分。但是他這種過度的自私,還有失去了“真心”這一點,絕對是我們應該摒棄的部分。我們應該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夢想。

【篇二】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就有一種莫名的衝動,“紅與黑”?搭配後是什麼顏色?漸漸地,我開始幻想……等到合上書的那一剎那,我似乎隱隱約約的明白了。紅,是指一個人飛黃騰達的時候,而黑,則代表著死亡……

書中的主人公於連是一個孱弱靦腆,社會地位低下的青年人,他靠著自己的博學、聰明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利用宗教,依靠女人,也為了實現自己巨大的野心,不惜擠進了上流社會。在這期間,他認識了有孩子、有丈夫的德·瑞納夫人,兩人很快相戀,不久之後便墜入愛河。很快,德·瑞納夫人就成為了他的情-婦。後來,不幸被德·瑞納先生髮現,一氣之下,把於連打發到了神學院。在那裡,於連剛開始很受人瞧不起,但隨著天生的聰明和機靈,出類拔萃,不僅得到了彼拉爾神甫和夏司·倍爾納神甫兩位神甫的喜歡而且得到了神學院裡人的尊重。但他並不滿足於此。

很快,他便被推薦當上了巴黎一個侯爵家的《聖經》課家庭教師。在那裡,他又認識了瑪蒂爾德——一個聰明但且高傲的女孩,兩人又很快墜入愛河。在這兩個女人身上,於連在期間總用不乏種種不光彩的手段。當於連自認為自己已經踏上了飛黃騰達的坦途和得到了兩位女人超越階級的愛情時,但卻最終失敗,被社會無情地推上了斷頭台。

合上書的時候,心情總覺得怪怪的,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腦海里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於連正在事業的最頂峰的時候,卻會被社會無情的淘汰?後來,我明白了,因為他不僅僅靠的是知識,更多的是靠外界不光彩的手段,而這樣的人,往往是社會選擇的第一淘汰對象。

在此看來,《紅與黑》這本書中故事的結局也無疑是悽美的。於連死之前,曾要求德·瑞納夫人發誓活下去,好照料瑪蒂爾德的孩子,這說明於連也是一個有心人。於連死後,德·瑞納夫人也忠於她的諾言,但是,在於連死後的第三天,她也抱吻著她的孩子離開了人世,這也說明德·瑞納夫人是如此的愛於連。

現在想想,這又何嘗不是一個愛情悲劇呢?它,再次從反面告訴了人們——這個社會,是一個花花綠綠、充滿愛情與陷阱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