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牧場》讀後感作文

擱置許久的書,國慶出行前將它裝入行李箱。轉輾三地(準確地講,是兩地),放慢腳步,親近自然,閒暇時光,與書為伴。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別樣的旅行體驗。

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在假期中將它看完。讀《冬牧場》的時候,不時會被作者深情而又不失節制的文字感動到。在這之前,我想像中的放牧場景應該是:風吹草地見牛羊。而真實的場景竟是:滿目天空、流雲、白雪、黃沙,再無一物。日復一日地頂著寒風,行進在漫天的雪地里,尋找深埋雪下的那一株株枯草。那是何等的荒涼和孤獨啊!感慨的同時,不由地對牧羊人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自然嚴酷,寒冬漫漫。熊貓狗生產遇上了寒流(零下42攝氏度),當母狗生下四隻小狗後,感覺到了自己狀態很危險,便關閉了產道。等捱過了艱難的那幾天,才生下了最後的四隻。在自然面前,一切的生靈都是弱小的。但它能做的就是拼勁全力,保全自己的孩子。

長夜漫漫,伴隨著寒風湧入屋內的還有小狗的慘叫,但它們一天比一天健壯。或許正如文中所述:生命遠比所看到、所了解的更結實,更頑強。

在牛的冬天那個章節,有一個橋段還是蠻觸人心弦的。小牛斷奶後,就再也沒能天天見到母親了。漸漸地小牛就習慣了沒有媽媽這件事,但牛媽媽卻很難習慣。偶然地一次,小牛回來的特別晚,正在被擠奶的牛媽媽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寶寶,不顧一切奔過去聞它、舔它。但小牛無動於衷,已經不認得媽媽了。

看到這裡,還是有一絲絲地難過,雖然這是它們生命必經的歷程。談及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當我們遠走他鄉,早已習慣父母不在身旁。而父母依舊將我們點滴掛心頭。正如老人家總說起的一句話:父母可以為兒女做的,兒女很難做的到。

通篇最讓我感動的地方,作者寫到“寒冷的日子總是意味著寒冷正在過去。”氣溫總會緩過來,一切總會過去。不由地讓我想起我當兵的那段時光,總是在心裡默默地告訴自己:看的到頭的辛苦可以堅持。

借用文中的一句話:人之所以能夠感到“幸福”,不是因為生活得舒適,而是因為生活的有希望。勉勵、鼓舞自己,在奮鬥的路上,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