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的啟示作文500字

《孫權勸學》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下面是語文迷網整理的《孫權勸學》的啟示作文,歡迎大家參考選擇。

孫權勸學的啟示作文一

讀了《孫權勸學》,真是有些吃驚,小說中叱吒風雲、文韜武略的東吳大都督呂蒙原來是個不愛讀書的“吳下阿蒙”啊!確實,和天生奇才的仲永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吶!

不過,為什麼呂蒙卻能在“三國英雄表”內出現,而天生奇才的仲永卻落個平庸不過的“莊稼漢”呢?原因就是在於如何看待原來的天分。年輕時遊手好閒的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涉獵見往事”,最終學有所成,使得魯肅能夠真心感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但是瞧瞧方仲永,五歲能作詩,“且文理皆可觀者”,不過只是因為“父利其然也,不使學”,結果“泯然眾人矣”。一代神童就是因為父親的貧圖小利而毀於一旦,假如父親能夠找個先生好好調教調教,說不定也能是一位棟樑之材啊!“傷仲永”這個題目真的是再恰當不過地表現了王安石先生的嘆息吶!

的確,再說那句老話,才能夠培養是有賴於後天的教育。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好像在壘沙灘,沙子越多,壘得就越高,絕對不可能沒有巨大的底盤,而到達超高的頂峰。學習也是這樣,學得越多,積累就越多,基礎越紮實,學得也越好,而且不努力學習就想要成果,無疑是痴人說夢。

看看身邊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人們拼搏、奮鬥、努力得來:普通到衣食住行,特別到成明星大腕。都別說,這一切的一切都浸滿了人們奮鬥的汗水,倒映人們努力的身影。即使選秀得來的成功,那雖然不可否認地有些幸運的成份所在,但是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是沒有“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毅力和耐力,那連上台的機會和膽量都會沒有的。

《孫權勸說》給我莫大的啟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耕耘,更無瓜果!

孫權勸學的啟示作文二

我們學習了《孫權勸學》這一課後,對我啟發很大。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用現身的說法,來勸他人,就會有意外的發展,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學習和道德修養。並應敬才愛才,善於發現人才、知錯就改。

首先我認識到人不學習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一個從小被狼養大的孩子,自然沒有學習的機會,甚至連一點人類的基本技能都沒有學會,她17歲時的智商才是我們正常人3歲的智商。我又想起小鷹學飛的故事,當小鷹羽翼豐滿的時候,老鷹就會叼上小鷹狠心地從懸崖上摔下去,因為老鷹知道,搏擊萬里長空,必須從一點一滴的學飛開始。當前,我們面臨的是飛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淘汰舊的羽毛,而代之以新的羽毛,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不被淘汰,也才能為社會,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其次,我認識到只要肯學,就能擠出時間,就會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當孫權勸呂蒙學習時,呂蒙說自己軍務繁忙,沒有時間學習。呂蒙作為吳國的大將軍,忙是肯定的。可貴的是他最終聽從了孫權的勸說,開始擠時間學習,並大有收穫。不久後,魯肅經過潯陽,與他相聚,聽了呂蒙的談吐,大為驚訝,認為呂蒙已經不是昔日的呂蒙了,真是士別三日,令人刮目相看。我想到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詩句,我明白了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我又想到了一個故事:一位巴格達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個陌生的聲音對他說:“撿幾塊石頭吧,明天,你會既高興又懊悔。”商人於是撿了幾塊石頭,繼續趕路。天亮了,他掏出石頭,它們全變成了寶石!商人無比高興,可是,過一會兒,他又很懊悔,撿得太少了。

我們的學習難道不也是這樣嗎?今天學的東西,看起來是那樣的平平淡淡,甚至枯燥無味,但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他們是那樣的彌足珍貴。我感到學習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是一個化平淡為神奇的過程,更是一個不斷積累財富和過程。

一則《孫權勸學》的故事,讀來給人教益。三國時東吳名將呂蒙,原是個“老粗”。孫權教他讀書,努力提高自己。呂蒙開始則以軍務繁忙為由,不想讀。孫權說:“如果說忙,難道你比我還忙?我小時候雖讀過《詩經》、《書經》、《禮記》等書,現在主持國家政務,還讀了多種史書和諸家兵書,覺得大有裨益。”後來,呂蒙聽從了孫權的話,發憤學習,終於卓有成就。在這則故事中,呂蒙在不惑之年發憤學習的刻苦精神固然可贊,但孫權教人先教己,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做出樣子更是可敬。你看孫權,身為一國之君,小時候又有基礎,大可藉口國事繁忙不學。但孫權在繁忙中抓緊學習,使自己的知識越來越豐富。這樣的教育者,方能使部下信服,說話才有人聽。反過來,孫權自己不讀書,而去叫呂蒙讀書,呂蒙自然不會去聽他的。

推及家教,道理是一樣的。有道是“子不教,父之過”。這一古訓的意思之一就是:子女是被教育者。於是,千百年來形成了這樣一種事實:父母是教育者,不管這個父母自己做得如何?自己的行為又如何?! 這其實是一種誤區,自己做不到、做不好的父母,其實是沒有資格來教育子女的,正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人”。作為父母,確實負有教育、教導子女的責任。然而,這不等於說作為父母就是天生的教育者,就可以逍遙於“教”之外,就可以言行不一,就可以不以身作則。儘管子女與父母有一層特殊的關係,但這層特殊的關係是不能替代一切的。許多事例證明,一些家庭父母在教育子女上的事與願違,適得其反,其中一條原因就是父母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一些父母自己做得很差,很不道德,甚至違法亂紀,卻教育子女要如何如何,焉有不引起子女反感甚至跟你“開頂風船”的?那么,如何使家教收到好的效果。關鍵還在於父母的以身作則。教子,先教己,這雖是“老生常談”,但卻每每被我們的家長所忽視。我想,如何我們的父母能像孫權那樣以身作則,那么,教育子女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孫權勸學的啟示作文三

講《孫權勸學》這一課時,老師列舉了12條啟示,全班譁然。但我覺得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條,那就是:開卷有益。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勤奮學習,受益匪淺,我們在讀書中豈不也是如此?

讀書其實是一個人一生一世的是,是一種與良師益友相伴的過程。在我們生活中,有用的書分為兩種:一種是對考試有用的;另一種是對人的一生有用的。如果只為考試而讀書,那么99%的課外書可能都是沒用的,唯讀那剩下的1%的書就可以了。所以,我們讀書,並非為了考試,而是要自己去享受讀書的樂趣。

有的人,語文確實學得很好,不敢說天下無敵,反正從國小到大學,各種語文考試永遠第一。到了高中階段,基本不用聽語文課,閉著眼也能考90分以上。要知道,他們的本事主要不是從課本中得來,而是“功夫在書外”。所以,各種好書任你讀吧。

國小老師對我們說過:“多讀書,讀好書。”中學老師又對我們說“不要僅限於一類書籍,否則你的知識面就會太窄。”當時聽到這句話,沒怎么當回事。但後來一想,還真是,我愛讀青春校園小說有點過頭了,一本《走走停停》竟重複看了不下十遍。或許,這與我將來想成為業餘小說作家有些瓜葛。

另外,我覺得在讀書的同時,可以寫一寫,背一背。比如,每天寫日記,100字就夠,寫夠一千回,下筆如有神。又如,背誦好字詞,名言佳句佳句。要知道,“電腦”的“存檔資料”越多,到關鍵時刻可調用的東西就越多。努力與收穫是成正比例的,所以付出越多,回報越多。

閱讀還是一個人從外界獲取信息量最重要的通道,如果每個人的一生是一條走廊的話,那么各種前人寶貴的經驗,珍貴的精神遺產,便是走廊兩邊等待我們閱讀的壁畫。毫無疑問的是,誰能在同樣長的時間內獲取到更多的信息,誰便擁有更多的人生智慧和更豐富的內心世界。

最後,希望我們都能在讀書中完善自我,成為新一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