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傲的理想-作文

古詩十九首之五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好久沒有讀詩,尤其是古詩。寫文的時候,總是提筆忘字,不知道曾經熟悉的一句出自哪裡,而我的作為就如我的學問一樣,慢慢地退縮到了很久之前。如若沒有文字,如若沒有思想,是否一切如昨,泯然於眾?所以我開始了讀詩,從最古老的開始,從最淳樸的開始。

一開始讀詩,就顯出我粗鄙的學問來,好多不懂,好多不通,可是還有好多,還是下意識的喜歡。就如這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五篇一樣,看了那十九首,獨獨的最喜歡這一首。這一首詩,學問家的賞析是,寫志向高遠卻壯志難酬的哀戚,同時有知音難求慨嘆。

這首詩,讓我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也是這樣的口吻,也是這樣的思路,一樣的意難平。雖然從古至今已經有那么多人對這首詩進行的賞析和批註,可是,我還是想斗膽描繪一個自己心中的詩的世界。我讀這首詩,拋棄了我最喜歡的知音一辭,也拋棄了文中的女子和相合的詩人,只是覺得它在講一個叫做理想的詞。

理想是一個遠離塵世、清高自遠的女子,它離世獨居,出塵脫俗。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它就住在這樣的地方,高遠精緻卻不奢華,它離我們很遠,而且高高在上。我們的理想總是離我們很遠,似乎觸手難及。而其實它離我們很近,就在心上,心上的一個角落永遠有它的處所。

這樣的理想,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即使我們在凡塵中遭遇種種,即使我們在現實里處處碰壁,淪為社會的最底層;即使我們的行為為了生存染上了銅臭的氣息;然而我們的理想,只要我們有,就一定是那么孤傲地存在著,像一個不得意的美人,遠遠地隔離。這樣的一個女子,不媚俗、不爭寵,總是那么驕傲,冷冷清清卻從不悲切。你得意之時,她遠望,你失意之時,她是你的支撐,在你淚眼迷離的時候,給你所有希望。

所以,我們要有理想,要不停地追尋。我們要不懈地努力,不能讓理想等得太久。可是理想畢竟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一個人的追尋,總是有太多羈絆和糾纏,常常會有苦悶,有不得志的哀怨。常常會想登高遠望,剝離世俗的霧靄,去看一看明晰的陽光。那就唱一唱,或者像阮籍那樣長嘯,在暗夜裡抒發一下如鯁在喉的苦楚。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就是這樣一詠三嘆的格調,就是這樣動情深刻的演繹,那理想發自衷腸,那聲音總會嘹亮。有的時候,把這理想說一說,想一想,念一念,也就在瞬間,就又找到了方向。有時候,把理想擱淺,偶爾拿出來看一看,原來塵世外的自己,還有還會有另外一種模樣。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這四句是最讓人欣喜的詩句,因為不管理想多么高傲,不管成長多么煎熬,終於一切都有了希望。不管是遭遇知音,還是振翅高飛,那深陷的理想終於將要展露頭角。若是知音,可與我相攜共老,若是理想,請帶我自由飛翔。

這樣的一首古詩,現在看來,卻有著很深的現代意義。我讀它,仿佛看到幼年時,自己孤注一擲的理想。喜歡一個作家,喜歡一個地方,喜歡一種文字,執拗的喜歡,滿心的期望,不管別人的非議,只是一味的喜歡。它是我的一個夢想,有時熱烈,有時淒涼,有時束之高閣,有時觸手可及。

過了這十年,雖然我跌在世俗的繁瑣里,可是理想啊,就像是少女的情懷,經過了,永遠留在這裡,永遠記在心裡,不管有沒有知音,不管現實是否允許,我都會與它休戚與共,永不分離。

在現代的社會裡,忙碌的人們,你們是否有孤傲的理想,你是否還有一些時間,離人遠居,想一想心中的嚮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