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生活作文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模樣,有的人喜歡高樓大廈,有的人卻喜歡鄉間的幽靜,你理想中的生活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理想的生活作文,歡迎閱讀!

篇一:理想的生活

男孩回家後,拿起筆就寫了起來。直到晚飯前,他才拿出了寫滿三張紙的作文給父親看。

作文里,男孩那理想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大人不用上班,每天待在家裡看電視,要不就找幾個人登山;孩子們也不用上學,可以整天地玩遊戲,踢足球,打籃球。一切工作都交給了機器人,只要人們把想做的事告訴機器人,一切都會由機器人辦好。

父親看過後,並沒有像男孩所想的表揚他作文寫得好,父親只是說:“這就是你理想的生活嗎?這樣的生活真的美好嗎?”男孩聽了以後不解地看著父親。

第二天,男孩的作文經老師批閱後,只得了60分。

幾天后,老師又讓學生當一回“記者”,去採訪一下自己的父母,看看他們心中“理想的生活”是怎樣的。

回到家,男孩問夫親:“你理想中的生活是怎樣的呢?”父親說:“我理想的生活有三點就夠了:第一,吃得下飯;第二,睡得著覺;第三,笑得出聲。”

男孩聽了後,一下子跳了起來,激動地說:“爸爸,這可是老師布置給我們的作業!你能不能發揮想像,想像一個美好的世界,一個理想的生活?你所說的理想中的生活也太平淡了吧?”

父親說:“你現在是記者,你在採訪我,我說什麼你就寫什麼;如果你想讓我說你想聽的話,又何必來採訪我呢?”

男孩沒有辦法,只好不情願地在本子上寫了父親說的那三句話。

第二天早上老師收走了作業,在下午的課上,男孩的採訪記錄被當做範文在班上朗讀,這次他得了98分。

下課後,男孩找到老師,不解地問兩次作文的分數怎么會差這么多。

老師笑著回答:“你理想的生活是很不錯,但人們在生活中什麼都不做只是玩,就會高興,幸福嗎?不,人活著就要勞動,就要有價值。例如,我的丈夫丟了工作,已經很長時間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已很長時間沒有笑過。生活就是這樣,只要一切順心,平平淡淡才是最理想的生活!”

男孩若有所悟。

篇二:理想的生活

我們的生活如果沒有理想的目標,生活的道路就好象沒有了指路的明燈,眼前也就會是一片漆黑。理想,讓你不停的奮鬥,不停的拼搏生活就不會因為無聊而空虛。雖然理想之路不僅漫長,還很艱險,但是只要你堅信,一陣狂風暴雨之後,一定會出現彩虹的!

生活像菜餚,五味俱全才能讓它更有吸引力,才會更加豐富。如果單單只有一種味道會讓人感到十分乏味,令人厭棄。其實生活就像調色盤。

在生活之中,如果人一直都是一帆風順,就如溫室里的花朵,當大困難來臨的時候,只會舉手投降,是那么的弱不禁風。太過坎坷了,每個人都會因為困難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只有一苦一甜、一酸一辣一鹹,讓人嘗遍酸甜苦辣鹹,人生才不會讓人感覺到乏味。

酸,是當你不停的努力,流下許多辛勤的汗水後,卻沒有獲得回報是難以形容的心情;甜,是在你為自己取得成功慶祝時那愉快興奮的表情;苦,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坎坷是,困難讓自己十分壓抑;辣,是在與朋友與親人之間那豪爽的話語;鹹,是讓你在傷心的時候,不禁流下的淚水。

理想,正如余勛坦先生寫的詩句一樣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著生活;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理想使你為這個目標不斷努力,無論前面的道路有多么險阻,多么坎坷,你都應該毫不猶豫地往前衝下去。你不斷地努力著,不斷地拼搏著,不斷地奮鬥著,你的生活永遠充滿著生機,永遠充滿著活力,不會死氣沉沉,不會硝煙瀰漫。

當你為理想不斷地努力的時候,你的生活變了,變得有節奏了,不再是亂的,因為理想如珍珠,一顆綴連著一顆,井然有序。當你站在山頂之上,居高臨下,你會發現,有一個全新的世界??海,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當你用聽診器靜聽自己心跳的時候,你會發現許多哲理與真諦,同時,你會發現,生活是多么有意義。

寫好了生活的交響曲,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多彩的音符便會跳躍起來。

篇三:我理想中的生活

我們每個人都在現實中生活,而頭腦中構築著一個如夢如幻的理想的生活場景。這種生活由於離現實太遠,只能在臆想中反覆體驗。

我自幼生性孤僻,總夢想著過一種沒有別人的生活。只是上了大學之後,才對現代化的都市生活有所嚮往。之後,去了一回蘭州,又對都市生活有所失望,覺得那裡的人們一模地神情凝重,行色匆匆,好像有辦不完的事、趕不完的路似的,生活缺少一種悠然淡然的情調。況且,置身於車水馬龍、滾滾紅塵中,你便感到了自身的孤獨與渺小,真乃“滄海之一粟”,進而你會感到命運之不可抗拒,個人只是命運龐大機器鏈條上的小小一環,朝著既定的方向永遠向前、向前,不可逆轉。

參加工作之後,在偏僻的鄉下、在清靜的校園,遠離了大學校園的熱鬧與浪漫,顯得有點落寞,有種被時代拋棄的感覺。如今,過慣了這與世隔絕的隱世般的生活,便深深地愛上了這份清靜與純真,覺得離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相差不遠了。

那么,我心目中有著怎樣的理想生活呢?那就是隱世的生活。遠離紅塵,遠離人煙,到深山老林里,打柴採藥;要么到荒無人煙的孤島上,泛舟捕魚;親近大自然,韜晦隱跡,放任身心;聽天籟,賞落日,迎風擁雪,漱石枕流;讓大自然浸潤我、陶冶我,在大自然中舒展嘯吟,放浪形骸。蒙田把離群索居的目的歸結為一點:一個人獨處更悠閒自在。回想盧梭在【懺悔錄】里所描寫的離群索居的美好生活,那簡直是美不勝收。

常常崇敬伯夷、叔齊,寧死不食周粟,在首陽山採薇獵食;也羨慕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種淡泊、氣定神閒的情調悠然而生;更嚮往范蠡功成身退,攜西子泛舟西湖的浪漫生活,覺得那就是神仙的生活。

我曾寫過一首【夜對蒼空】的詩:人生百事幾時了?冷風殘月憶舜堯。何日得泛碧溪上?紅裙詩酒任逍遙。我有一個孤島情結,夢想著脫離塵世,遠離人間,浪跡天涯,帶上紙筆、長簫,攜最愛的人,登上海中仙山,吟詩作畫、吹簫對歌。晨風中吐納,夕陽下漫步;綰起褲管拾貝,撐著竹篙蕩舟;揚一灘漁歌,撒一路歡笑;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晚來燃起篝火,和心愛的人背靠背坐於火旁,望著星空痴想,傳著酒囊聊天;要么於島中高地,相擁而立,站成礁石,立成雕塑,任衣袂飛舞,月華如瀑。。。。。。遠離市囂,遠離紅塵,遠離爾虞我詐、蠅營狗苟,沒有俗務纏身,沒有瑣事累心,神清氣爽,怡然自得,清靜、灑脫,無礙於人,無違我心。。。。。。這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生活。

篇四:理想的生活

我理想的生活比較簡單,只能心裡能夠獲得一種簡單的幸福就好了。人往往在社會生活中被浮華的功名與利祿所累,而漸漸地變得複雜起來。其實不是自己不想要簡單地幸福,只是在青春的路上被那些個欲望把心裡填塞得滿滿的,而忘記了自己原本需要的生活。

欲望有時候很容易就讓人變得不單純,我們姑且拋開欲望這個辭彙的褒義與貶義之分,有人說人沒有欲望活著是行屍走肉,就失去了人前進的動力,或許這也是一種活法。但欲望多了未必就是一種好事,心裡象一個容器,裝得太多了,就再也盛不下一份簡單的幸福。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人若能象大海那樣容納無數江河水一樣的胸襟寬廣,以容納和融合來形成超常大氣。一個人如果沒有什麼欲望的話,他就什麼都不怕,什麼都不必怕了。有如此的境界,他還有可能活著而不幸福么?

時下的生活,離不開房子,而現在的房價太離譜,在一線大城市動輒過萬,那怕是中小城市也要數千,甚至那些什麼別墅之類,造價更是昂貴。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家裡沒有什麼積蓄,從他一畢業到工作,自然而然就面對著生存的壓力,而房子成了首當其衝的基石。沒有房子,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很難在飄泊的城市裡尋找到一種安穩感。於是,我們從工作開始起就背著房債,開始了房奴的生涯。算上兩個人不懈的努力,也得花上二十年的時光,才能擁有一套只是屬於自己有使用僅的房子。

而我想,房子有時候不必太奢華,那就只是在鄉下,有一個土木結構的磚房,有一個大大的院子。房子要有一個恰好的客廳,什麼古玩字畫未必全要,如果恰好身邊的朋友中有寫字畫畫的,那么受贈的幾幅可以掛在廳堂,或者是書房。必須要有一間自己的書房,書籍不少,而都是自己喜歡讀的書目,中國外國的都有,古代近代的也都有,閒暇的時候可以隨手翻閱,順便泡上一杯茶。自然,對於茶的要求也可以不要太講究,就是鄉間生產的那種綠茶即可,天然的綠色的,喝著能感受到一種舒適便好了。在每一個黃昏或者清晨,都可以在自己的屋子裡悠閒地看著書。

在鄉下可以不用手機,家裡裝一部電話就行了,以備不時這需。必須要買一台夠用的電腦,而且要連上網線,以備查查資料,即時掌握一下國家的大事,順便看看新聞,了解各個時間段內的動向。家裡不需要擺麻將桌,也就可以不要用電視,可以不用空調,不用暖氣,不要保險柜,鄉下不用空調與暖氣已經很正常了,而不要保險柜是說沒有什麼值錢的家當。簡單地生活,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沒有誰會時時刻刻都要想著找你,我們都沒有那么重要。而真心想找你的人,可以來鄉下的屋裡,找你聊聊天,說說家常,見個面,吃個簡單的飯,有新鮮的蔬菜,有剛從魚塘里撈出來的魚,能自己種出來的大米,就好了。

院子可以很大,種一些小樹,這些樹都不要名貴的樹種,是那種種下去就可以自然生長的,不用去管也能茂盛生長的那種。院子裡要有很大的一塊平地,其它的角落可以有一些花花草草,自然,這些花花草草都是很好伺候的。院子裡也不需要養鳥,養寵物什麼的,甚至連狗和貓都不要。如果一定要聽聽鄉下的自然之音,那么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聽著鄉間的蟲鳴,或者狗吠,未必不是一件壞事。

在鄉間能有幾畝地,一些用來種水稻,一些用來種蔬菜,在每一個需要勞作的時候,也能夠體會到勞作的快樂,如陶淵明詩里的那樣,帶月荷鋤歸,相見語依依,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不一定非得要勞作的非常辛苦,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取捨來做,並不是一味地追求產量,只是體會那種勞作的快樂之時,還能夠順便在地里有一點收穫。

理想的生活里要有一些朋友,這些朋友不一定要什麼學歷畢業,但至少有一定的學識和經歷,甚至還有一些是自己不知道的領域,能夠給我一定精神營養的人。最好都要比我年紀大一些,年紀更大說明閱歷更多,給我講一些故事的時候,就比較真實,而且大部分是他們所經歷,或者是看到的真實。鄉野村夫未必就不一定見多識廣,人生是一種經歷,而知識裡邊本身就包涵了經歷,不一定全部都非得是書本上學來的東西。

如果有可能,要選擇一個鄉下的中學附屬檔案安家,中學裡邊可以借一些自己沒有能力購買的書籍,偶爾的時候可以到學校去客串,講講課,與老師們交流一些心得體會之類,那怕有時候只是單純地聽他們講講上課的趣事。而客串上課的時候,只是為了面對一雙雙求知的眼睛,那些眼神是純淨而無邪的,蕩滌一下自己蒙了塵的心靈,如同在每一場雨來臨的時候,都在雨的問候下靜靜地聆聽,只是為了心裡的一種安寧。

生活,離不開人。家裡人不需要很多,有一妻一兒一女是最為合適不過的事情。先生可以做做簡單的家務,偶爾的做做飯也可以,打掃一下庭院,花一些時間教育一下小孩子,教育也不只是教書本的知識,而是教一些做人立命的東西,象種樹一樣,從小就要讓他有基礎茁壯成長。太太做做飯,帶帶孩子,小孩子偶爾的淘氣,但不能太淘氣。一家人偶爾地可以吵吵架,但都無關原則性的問題,大多的時候是平和而幸福的。然後太太在書房可以邊做針線活,邊聽先生朗誦一些詩詞,或者散文,而且還有一種幸福的表情寫在臉上。或者也可以太太給先生讀讀詩詞,那怕是關於愛情的很煽情的詩,也沒有關係,眼神對視的一剎那間,倆倆相望,會心地一笑。

這一家子人,因為比較簡單,一天到晚不會覺得沒有事做,也不會覺得無聊,心情比較放鬆,身體結實而不會出什麼毛病,省去病理的痛苦。男人可以長得不帥,但一定要有男人的魅力,舉手投足間給人一種穩重大氣的感覺。女人也可以長得不漂亮,也一定要有女人美麗的氣質,舉手投足間,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小孩子偶爾說的童語,帶著天真爛漫的味道。

如果有空暇,可以一家人在周未的時候去爬爬山,半年或者一個季度一次較遠的旅行,全部尋了那些自然風光,或者是風俗人情,歷史文化也可以。在旅行中體會到那種只有旅行才有的歡樂。旅行的工具最好是坐火車,不要自己開車,自己開車太危險。

這樣的生活最好在城郊結合的鄉下,即遠離城市的喧鬧,又有鄉村獨特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