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殺豬》讀後感

前幾天,我閱讀了《曾子殺豬》這則寓言故事,讀後感慨萬千。

故事講的是:一位名叫曾子的父親和他的妻子要出門辦事,可他們的孩子吵鬧著也要跟去。於是妻子就哄孩子說:“寶貝,乖點!等我們回來讓你爸殺豬給你吃。”孩子一聽就乖乖地一邊玩去了。等辦完事一回來,曾子便拿著大刀要去殺豬,這時妻子急忙拉住他,說:“我是哄孩子的,你還真要殺豬呀?!”而曾子卻說:“這可就是你錯了。答應孩子的事情,不能收回,要信守諾言!”

在現實中,像曾子妻子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我們家,每天晚飯後一小時是我練琴的時間,可有一次周末我想上上網放鬆放鬆,爸爸答應我彈完琴就讓我玩電腦。我很高興,認認真真地練完了琴,正準備兌現爸爸的諾言,可他卻以我練琴時東張西望為由,取消了我玩電腦的計畫。要知道那可是我一個星期的期待,我委曲極了。畢竟,被欺騙的滋味不好受呀!

現在,大多數家庭中都存在這種家長經常不能兌現諾言、不守信用的問題。唉,這些家長的思想品德都學到哪兒去了呢?難道他們這樣做就不怕影響下一代?就不知道這樣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後果嗎?不過,我們做小孩的也要懂事一點,讓大人省點心,那樣也就不會被哄了!

我討厭曾子妻子那樣的母親,又羨慕曾子那樣的父親。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一直像曾子那樣“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呀!

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這則故事流傳至今有2500多年了,說明成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從古代開始,人們就要求講誠信,待人要真誠,不能欺騙別人。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的教育對象屬曾子兒子一般大小的幼兒,思維判斷能力缺乏,其很多習慣都是模仿大人的言行舉止,在幼稚園,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其認知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凡要求孩子們做到的,老師首先要帶頭示範,從而使幼兒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今後身心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曾子殺豬》主要講了曾子的妻子要去買東西,小兒子又哭又鬧,做母親的只好哄哄兒子,待會兒給他殺豬吃,小兒子不哭了。當曾子的妻子回家時發現曾子正準備殺豬,就責問他;“我和孩子是鬧著玩的,你怎么當真了!”曾子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什麼也不懂,一切都要學父母的樣,你這樣做不是欺騙孩子嗎?將來怎么教育他呢?”說完曾子就把豬殺了。

故事中父母的兩種態度給我很深的印象。

我也有過親身體會。那天我要出去玩,可是媽媽偏得讓我寫作業,沒辦法,最後以我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媽媽,不過媽媽讓我把才學的古詩默寫下來才能出去玩。我爽快的答應了,默寫完後我就拿給媽媽看,最後媽媽檢查過後,全對!!!我高興極了,可是這是媽媽又發話了:“不行!太亂了!”我聽後生氣極了,媽媽怎么能這樣呢?我是認真的寫的呀,她不想讓我出去玩就直說么,幹嗎要拿我字寫的亂當藉口不讓我去玩呢!我當時傷心的哭了。

現在社會上有的家長,為了滿足孩子一時的欲望,就用一些虛假的話來哄騙,事後又不實現自己的諾言。結果,孩子發覺自己被騙了,很傷心。家長們這樣做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看了《曾子殺豬》這個故事,我很欣賞像曾子那樣說到做到的人。曾子就醫字跡得言行一致的實際行動教育了孩子。它使我明白了教育別人,自己首先要做出榜樣,要別人誠實,自己首先要說換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