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心靈——《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講述了88年的歲月中,海倫·凱勒盡在生命的頭19個月擁有光明和聲音。幼年那場大病無情地奪去了小海倫的視力和聽力,使原本健康的她永遠與黑暗。然而,在她絕望時,安妮、沙莉文老師的到來改變了他的命運。在莎莉文老師的引導下學會了讀書寫字和說話,並在24歲時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的的四年學業。她的一生勤於寫作,共創作了14部文學作品。

海倫是一個堅強,勤奮,好學,積極的孩子。雖然在小時候曾經因為煩躁而發生過一些小脾氣外,長大後她的她一直是位勤奮的女孩。即使生活在黑暗中,他仍然是樂觀的。“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讓我的心超脫我的軀體——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悅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

海倫生活在黑暗中,既看不見又聽不到,也不會說話的環境下,仍舊閱讀了很多書籍,而她的讀是靠著莎莉文老師用手寫在她的手心裡。就是這樣,一本一本地讀書,一本一本地讀完書。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尤其是難學的便是發音和說話。在炎熱的夏天,她在莎莉文老師的陪同下和一些教授們學說話,她的這些老師們讓她把手放在他們喉管上,讓她一點點感覺。然而,現在我有時學習一會兒就會感覺枯燥不耐煩,彈一會兒的鋼琴就感覺腰酸背痛,但海倫卻不分白天黑夜地勤奮學習,最終有所成就。

馬克·吐溫曾說:“19世紀有兩位偉大的人物,一位是拿破崙,另一位是海倫·凱勒。

海倫的一生是快樂的,充實而卓越的,她把無聲的真理傳遍世界。今天,海倫·凱勒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不屈不撓鬥爭精神的象徵。在我們當今的社會是不是更應該向她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