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作文《城南舊事》讀後感範文10篇

《城南舊事》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簡約的中國水墨畫;滿含人間煙火味,卻無半分名利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作文《城南舊事》讀後感範文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城南舊事》讀後感範文一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悄悄是離別的笙簫。多情和傷感奏響了離別的序曲。

——題記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隨著歌聲,我的思緒恍惚回到了二十世紀北京女孩英子所居住的那條胡同,仿佛又走進了她用心滋潤和孕育著的那段“城南舊事”。如同一扇古舊的銅門,輕叩,推開,便融入了歷史與另一種生活。

凝眸遠眺,從那胡同盡頭蹦跳而來的便是六歲的英子。二十世紀末,六歲的小姑娘英子一家居住在北京新帘子胡同,和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結為了朋友,並幫助她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兒,在尋找爸爸的途中,母女倆雙雙慘死在火車輪下。後來,英子一家遷居新帘子胡同,她又結識了一位年輕人。這個年輕人為了供弟弟讀書,不得不去偷東西。不久,警察抓走了他。在遭遇了一連串不幸後,英子的爸爸又因肺病而去世。英子隨家人乘上了遠行的馬車,告別了這片令人傷心的地方。與朋友的離別,與蘭姨娘和宋媽的離別,還有與爸爸的生死離別,英子的童年就在一次次的離別中溜走了。定格在英子的腦海中,也深深地刻進了我們的心中。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宋代的蘇軾曾經說過這樣的千古名句,讓我漸漸懂得,離別是人生永恆的主題。我的童年也總是充滿離愁別緒。從出生到七歲,這段童年時光我是在李家度過的。這是浙西一個偏遠的小鎮,這裡民風淳樸。三歲那年的正月我就進了幼稚園,從而結識了許許多多的的小夥伴。後來,爸爸在新安江買了房子,我也就順理成章地到明鏡國小入了學。還沒來得及和小夥伴們,還有大吳老師、小吳老師、COCO老師告個別,哪怕一次簡短的見面都沒有。縱使心裡有千般牽掛,萬分不捨,但還是分開了,生活有時就是這么無奈,一晃都上五年級了,多想回去看看我的小夥伴和老師們啊。

其實,每年都回去,可是很難得碰到之前的小夥伴,不過,現在我有了個新玩伴。他叫樂樂,比我小三四歲,全身黑不溜秋,像鄉下小溪里的一條小泥鰍,他很調皮,也很能幹。每次回去,他總是來找我玩,我們一起瘋,打鳥、捉魚、撈蝦,摘野果,這個時候,好像一切煩惱都沒有了。遺憾的是,因為上學的緣故,每次回去呆的時間都不長,有時住一夜,有時住兩個晚上,有時甚至當天就回新安江。分別的時候,樂樂總是追著爸爸的車子,一邊跑一邊喊:“天天姐姐,天天姐姐……”那一刻,我真想留下來再好好陪他玩,但是我想,一段時間就要回來的,心裡也就坦然了很多。

回去,不僅可以跟樂樂一起玩耍,更重要的是看望年邁的爺爺,還有爺爺家裡養的一條小狗——皮皮。爺爺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身體還算硬朗,精神也很好。爺爺喜歡喝酒,每次喝酒後都比較嘮叨,可能是很久沒人陪他聊天吧。但是很疼我,家裡有好吃的都留給我,臨行時,還大包小包地往爸爸車子裡面塞,說:“這是自己家裡種的南瓜,糯糯的、粉粉的,很好吃;這是土雞蛋,是我一天天攢起來的……”爺爺家的皮皮很可愛、很聰明,並不像名字那樣調皮。每次回家,它老遠就來迎接我,一下車,就跳到我身上,還近乎嗚咽地叫起來。我想,它一定是在撒嬌吧。我走到哪,它就跟到哪,有時山上也跟著去。我也總是給它帶點美食——骨頭之類的。又要回新安江了, 皮皮又要和我短暫告別了,這時,它反而不叫了,總是那么沉默,沉默到讓人心痛。我真想把它帶到新安江來,可是我不能,因為皮皮沒有“身份證”,再說,我也沒有時間陪它。

英子的童年固然多姿多彩,卻又點綴著淡淡的憂傷,充滿著離愁別緒。“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我的童年也有離別,離別固然令人黯然神傷,卻又何嘗不是一個新的開端。

《城南舊事》讀後感範文二

曾經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在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正是這樣,我就更加喜歡《城南舊事》這一本書了。

《城南舊事》這本書里,講述了:兒時的作者小英子,她一直都是生活在北京,但是在作者那個時代的時候還是生活在小胡同裡面。那兒有作者小英子,兒時的快樂與悲傷。有長得清純可愛的妞兒;被稱為瘋子的秀貞;還有愛笑的蘭姨娘,和不理睬孩子們的德先叔叔,她們都深深地刻印在了我們記憶之中。

《城南舊事》這一本書中作者用了優美的筆觸寫出了一幅韻味十足的童年風景畫。

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冬陽童年駱駝隊。它們每一個故事都記錄著英子在時間中的成長點滴。也許童年已經被時光給抹去了,但是這一件件有趣的故事,卻早已在我記憶中烙印下深深的痕跡。

作者以一個六歲小女孩的視角表現了成人世界裡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也表現了英子對人生的單純認識。這部小說有一定的社會意義,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它散發出持久的藝術魅力,感動著一代代的青少年讀者。

看到小英子童年發生的事時,也勾起了我兒時幼稚而天真的回憶;吃洗手液,把鞭炮放到竹筒里炸……甚至每次聽到爸爸媽媽說出去玩時,我都會在媽媽懷裡咯咯地笑好一陣子。

講到這我又不禁想起送別這首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和英子一樣,我們的童年時光是美好的,快樂的,幸福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麗的童年時光!

《城南舊事》讀後感範文三

早就會唱《送別》這首歌,而且知道它是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歌。至於《城南舊事》這部書和電影卻都未曾欣賞。如今,國小語文課本上選編了《城南舊事》的序言部分,於是我趕緊找來讀了一遍。讀後,不禁被林海音那饒具魔力的文筆深深吸引。文中,主人公英子以童稚的雙眼,透視著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倒進了人間的複雜情感,向我們展示了20世紀北京城南的風光人情。文中透出淡淡的憂傷,也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無法忘懷。

合上書,閉上眼,書中的人物便一個個向我走來。

英子,聰明善良。別人都認為秀貞是瘋子,沒人跟他講話,獨獨英子對她表示了友善,並和她成了朋友。為了幫助妞兒和秀貞找她們的親人,英子偷偷拿出了媽媽的金鐲子。別人認為那是個“小偷”,而英子說自己分不清好人壞人,其實她是用自己的標準在衡量著世間的人。為了供弟弟完成學業,供養母親,而自己要冒著危險去做賊,這在英子看來可不是壞人,反而和他成了朋友。這不是她善良的本性使然又是什麼呢!藍姨娘儘管可愛,討英子的喜歡,可當她發現蘭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著大肚子的媽媽正在灶台便炒菜時,她心裡難過,為媽媽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達,最終,聰明的英子通過牽線搭橋,促成了蘭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卻把爸爸蒙在了鼓裡,讀到這裡,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紀居然有這么多的心眼。真是個小機靈鬼呀。於是,我便再也忘不了那個撲閃著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了。

妞兒,一個不該出生的、苦命的孩子,但卻有著有著與命運抗爭的頑強個性。她出生後便被拋棄了。被人撿去後,也無非是把她當作賣唱掙錢的工具,還要動輒遭受繼父的毒打。為了擺脫苦海,她竟要偷偷去尋找自己的生身父母。沒成想,生母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在英子的引導下,她輕而易舉地找到了自己的生母。可是,這又能怎樣呢?她的生母——秀貞,由於過度思念丈夫和孩子已精神失常。最終母女倆人雙雙葬身車底。讀到此處,禁不住潸然淚下。

蘭姨娘,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三歲時,生身母親由於生活所迫便把她賣掉了,後又淪落為風塵女子。被人贖身後,作了一個七八十歲老頭的姨太太,當然沒有什麼幸福可言。好在她敢於與自己的命運抗爭,脫離了那個家庭,最終與進步青年德先走在了一起。

宋媽,同樣是一個生活在下層社會的婦女。她為了養家,為了不遭丈夫的打罵,忍痛離開自己的親身骨肉,而去給別人的孩子當奶媽。最終,自己的孩子死的死,散的散。

書中的一個個人物形象鮮活,真實,再加上作者那樸實的、詩意的語言,使讀者不自覺地被他們深深吸引,為他們哭,為他們笑,透過他們,了解了那個時代生活在各個階層,尤其是社會底層的貧苦人民的生活狀況。它就像一面小小的鏡子,照出了20世紀北京城南,乃至整箇中國的社會現狀。

《城南舊事》讀後感範文四

閱讀課外書一直是我的一大愛好。這次,我閱讀了《城南舊事》。從女作家林海音的筆下,我讀到了老北京社會上、生活中各種性格、模樣的人;看到了主人公小英子眼中大人世界的種種情緒。我仿佛身臨其境。

這部自傳體小說分成五部分: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全書通過小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並親自感受了這生活。作者通過不同年齡,回憶了童年的時候自己住在北京城南的一幕幕。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南城,小英子認識了許多新朋友,有惠安館的瘋子,她天天在門前等她的孩子小桂子。後來這個小桂子竟是小英子最好的朋友妞兒,妞兒其實是她父母撿來的。後來,在一個草叢裡又認識了一個小偷,他為了幫弟弟讀書所以去偷東西。還有爸爸從外面帶回來的蘭姨娘和德先叔。可是這些人卻都離開了小英子。甚至最後連奶媽和爸爸都離開了她。主人公小英子經歷了悲歡離合,感受到了生活,從一個無知的幼童成長了。正如書中小英子所說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小英子似乎終於看懂了這個世界。

《城南舊事》以樸實、純真的筆調,描繪了20實際20xx年代,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個世紀初北京人的生活。我在讀這本書時,就仿佛身臨其境,仿佛我也在西廂房裡,和小英子還有妞兒一起看小油雞,一起捉“吊死鬼”。《城南舊事》是一部經典的小說。八十年代還被搬上螢屏,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它通過看似狹小的描寫,卻反映了當時北京的整個歷史面貌,有很強的社會意義。這本書無論是內容,還是含義都很深入人心。這也正是這部小說吸引人的地方。林海音曾經說過:“《城南舊事》里的故事並不一定全部真實。但我在寫的時候,瘋子秀貞,奶媽宋媽,愛說愛笑的蘭姨娘和不理我們小孩子的得先叔,都一一浮現在我的眼前。感覺回到了童年。”這部小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向現代人展現了舊北京,老北京。它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多層次的情緒,以一種自然的手法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給人一種無限親切的感覺,在無形中把讀者帶入另一個世界。

《城南舊事》一書,用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思緒起伏,多種交集的感覺同時在心頭湧現。

《城南舊事》讀後感範文五

純真的童年裡有小小的我們,小小的我們心裡,又裝著一顆純潔的心。

我又情不自禁地捧起了它——《城南舊事》。每當想到這本書,腦海里仿佛把書中的每一副場景都浮現了出來。初次認識小英子,是在《竊讀記》這篇課文里,讓我對她產生了興趣,在書中:“瘋癲”的秀貞,活潑可愛的小英子,因病去世的爸爸和英子的玩伴妞兒……每個人物都銘刻於心,他們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情,好像電影似的浮現在我的眼前。

住在北京城南的小英子,在惠安館認識了秀貞,秀貞講了許多許多關於小桂子的事,英子聽著似懂非懂地聽著。最後秀貞帶走了妞兒也就是“小桂子”,她不知該高興還是傷心,連平時唯一能談心的兩個人走了,給小英子帶來了一場打擊。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聽到這首歌,便會想起英子在夾桃邊的情景——花兒落了,爸爸走了,我不是小孩子了。英子玩伴走了,又失去了父愛,要擔起重任,曾經活潑可愛、懵懂無知的小英子,長大了啊!

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可英子的童年美夢,在爸爸去世的那一刻猝然破碎。

我的童年,有被父母讚揚時的喜悅,也有做錯時被批評時流下的眼淚。

我童年做過許多“傻”事,我記憶尤深的是那次,媽媽讓我去買一袋米,我拿著錢興奮地跑到便利店。回來時,因為米實在太重,一路拖著回家。袋子被石頭磕破了,一邊走一邊漏,走了許久,米已經漏了一半,如果沒有路人提醒,我估計會拖著回家了,我心急如焚,卻沒有任何辦法,我突然想到一個鬼點子,一溜煙跑回去撿起掉下的一粒粒米,一點一點放回袋子,換了一頭繼續拖。我當時甚至覺得自己是個天才,回家後被媽媽狠狠地大罵了一頓,我竟然還覺得很委屈,現在一回想,真是哭笑不得,果然“傻”人就會做“傻”事啊!

我和英子的童年迥然不同,以前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如果我受了英子那么大的打擊,我甚至不知道我還堅持得下去嗎?

雖然我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卻少了像英子那樣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城南舊事》描繪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那時的他們是多少質樸啊!請珍惜童年吧,珍惜眼前吧,童年總有一天會悄悄離你遠去。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城南舊事》讀後感範文六

我讀了一本打動人心的書一個《城南舊事》;我十分重視這本寶貴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講述了主人翁童年時期快樂的悲傷的複雜生活。

故事主要內容是講述了英子(林海音的小名)與秀貞,厚嘴唇,蘭姨娘,宋媽和父親之間展開的生活事跡。秀貞懷念愛人,思念女兒。厚嘴唇為供弟弟上學而違心做小偷。蘭姨娘因為哥哥的病,三歲就被賣到北京。宋媽拋下兒女和丈夫辛苦賺錢養丈夫和孩子。父親嚴格要求英子,讓她懂了許多的人生道理。這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秀貞的故事,她表達了秀貞對愛情的渴望,對女兒的思念和情感。當秀貞知道妞兒是小桂子的時候,她的心十分激動,失散六年的女兒總算回到了她的身邊,同時她也不忘自己的丈夫,正因為這樣,秀貞才會那么急忙的帶著小桂子去尋找她的丈夫。

讀過這本書後,我覺得作者所寫的主人翁童年生活十分的坎坷。她的童年是悲傷的,是痛苦的,同時也夾雜著喜悅及快樂。通過這些複雜的生活故事,向世人展現了大千世界的悲歡離合。對比起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快樂。

因此,既然我們生活在這么的幸福的生活當中,所以我認為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棟樑。只有祖國強大了就再也不會出現書中所寫的那么多的悲歡離合。

《城南舊事》讀後感範文七

這幾天,我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城南舊事》是台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故事很感人,令人記憶深刻。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活潑可愛並附有心機的小英子。書中還有許多人物,如性格古怪令人生怕的秀貞;憨厚外向的宋媽和愛叨叨的媽媽等等。

《城南舊事》這本書主要講了有一天,宋媽和小英子一起去外面買東西,偶然碰見家喻戶曉的“瘋子”秀貞,宋媽一看見秀貞,就趕緊把小英子拉到了她的旁邊,對著對面的秀貞大喊:“瘋子!”小英子趁宋媽沒注意時,就好奇地去了秀貞家。因此,她們就認識了。小英子聽秀貞說她要找她的女兒小桂子,讓英子也幫著找,她找了幾天,意外地發現她的好朋友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英子決定把妞兒送到秀貞家去,當秀貞看到自己的女兒時,很快地收拾好衣服,還沒來得及與英子道別,就奔向火車站了。過了幾個月,當英子得知妞兒她們被火車壓死,情緒異常失落。後來,英子經歷了一段不幸的經歷,就是她的爸爸去世了,宋媽也走了,通過這兩件事,英子長大了。

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我們應該珍惜這段童年時光,不要把它白白浪費。

《城南舊事》讀後感範文八

讀完了《城南舊事》,我被深深地感動到了。整本書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富麗堂皇的描寫,只是淡淡地,慢慢地,勾勒出老北京的點點滴滴,仿佛又回到了幾十年前。

書中的英子在童年中經歷了許許多多或激動人心,或耐人尋味,或稀奇古怪的事,見到了許許多多或開朗,或有趣,或寂寞的人。書中的人物活靈活現,在眼前浮現: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不理我們小孩子的德先叔,椿樹胡同的瘋女人,井邊的小伴侶,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兒……每一個都和小英子成了好朋友,最後又都離她而去,就像她的童年,慢慢地,慢慢地,竟不知所在何處。在書的最後,她最親愛的爸爸也離她而去,讓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小姑娘負起了不同於同齡人的責任,成了“小大人”,結束了本就短暫的童年,只留下零零散散的回憶。書中一個個讓人悲傷、驚訝、不解的地方,都用了美好、快樂來掩蓋,找回了小孩子應有的那份天真。書中的一幕幕場景,讓無數人感同身受,作者在序中寫道:“多少年後,城南遊藝園改建了屠宰場,城南的繁華早已隨著首都的南遷沒落了,偶然從那裡經過,便不勝今昔之感。”

是啊,童年的歡樂早已不見了,偶然地回頭一望,才發現早已物是人非,時過境遷,童年時的一切都不在了,只剩下回憶。回憶是媽媽做的美味菜餚,回憶是爸爸燈光下的諄諄教誨,回憶是朋友鼓勵的話語,回憶是老師讚許的眼神,回憶是夥伴們銀鈴般的笑聲,回憶是心海里航行的小船。回憶是悲傷,是歡樂;是苦,是甜。回憶像那百味瓶,但嘗到盡頭,卻有微微的清甜。

童年,多么令人留戀!可它卻用層層煙霧,將人遮住。童年,多么令人回味!可它卻像一片羽毛,越飄越遠。童年是快樂的,是有趣的,是短暫的,也是一生中最珍貴的回憶,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珍惜童年,讓童年成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城南舊事》讀後感範文九

在這本書中有四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主人公。他們分別是:英子、秀珍、妞兒和一個小偷。他們在書中角色分明,個性突出,讓我難以忘懷。

這本書中的英子是個聰明、可愛的小女孩兒,她出生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父母都接受過好的教育。但她沒有以富有為藉口而驕傲,也沒有看不起周圍人,而且她經常幫助那些貧苦和可憐的人,並主動和他們交朋友。比如:她熱情幫助她的好朋友妞兒找到媽媽。她不歧視“瘋女”秀珍,主動接近她,陪她聊天,也因此了解了秀珍的故事,和秀珍做了好朋友,得到了秀珍的信任。秀珍是個勞苦大眾家的苦孩子,因為父母的不健全,從小被扔在齊化門下的城牆邊,被人收養後又飽受磨難,但妞兒是個懂事的孩子,她小心翼翼的過日子,還是經常遭到養父母的打罵。她自卑,不主動同人講話,但她卻有英子這樣的好朋友,她得到了從未有過的關心和友誼。她嚮往溫暖的家,像英子一樣。但她的命運坎坷,雖然找到了媽媽,但卻還是以悲劇告終。秀珍是個瘋子,大家都害怕她,但其實她很善良,她內心的苦痛無人傾訴,因此常常鬱鬱寡歡。英子帶著同情和好奇接近她,並常常看望她,是她生前得到的唯一的關心和理解。書中還有一個小偷,但我卻不憎惡他,他很窮,甚至要偷別人的東西來供弟弟上學,他的弟弟學習很優秀,卻不知道哥哥的無奈,看到他被抓住,我的內心感到一絲絲的酸楚。我不認為他是可恥的。

這本書中讓我感到了一股力量,讓我學會了要樂於助人。而且最近我也學會了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別人。比如,我看到一個衣衫有些髒的小孩,不在躲避他們,我試著和他們玩耍,會發現他們的本性十分質樸,他們從不吝嗇和我分享,當我和他們分享時,他們總是羞澀的說謝謝,那笑容讓我感到十分溫暖。就像課文的主人公英子看待妞一樣。文中的每個人物都會是一本書。每個人的人生都蘊含了一個道理,所以我喜歡這本書,我要把它推薦給你們大家,你們會喜歡嗎?

《城南舊事》讀後感範文十

知道林海音是在去年暑期的語文培訓課上,後來又在學校里學了一篇她寫的《竊讀記》和她一起走進了她孩童時代奇特的“竊讀”生活,讓我一下子喜歡上了這位台灣女作家,所以我翻開了《城南舊事》。

讀了《城南舊事》,我發現它和《竊讀記》有相似之處,都是以林海音自己的童年生活為藍本。它分為五個篇章: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驢打滾兒》這一篇章:驢打滾兒是北京的一種特色小吃,但林海音筆下的驢打滾兒不是說它如何好吃,而是體現了一位母親失去孩子的痛苦與絕望。反映了下層勞動人民的辛酸生活,宋媽為了生計,放棄了為自己剛出生的孩子哺乳,而最終卻又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懷著一顆孤獨的心離去..........故事中的人物被林海音描寫的惟妙惟肖,慈祥而嚴肅的爸爸,操持著家務的媽媽,善良的宋媽等等。他們都和英子有深厚的感情,成為英子記憶里深刻的人物。

書中的英子雖然年幼而且還很稚嫩,不曉得這個世界有多複雜,但是她身上有一種寶貴的東西,那就是她那顆樂於助人的心,為了幫助別人一家團聚,把媽媽的手鐲拿去給別人當盤纏,看到這裡我很感動,英子小小年紀就這么關愛別人,她有一顆純真的心,在她眼裡沒有好人和壞人,所有人都一樣,都可以是她朋友,怪不得她的童年很精彩,在書中,英子有好多個好朋友-----妞兒、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著嘴笑的蘭姨娘……英子和他們的各種酸甜苦辣,都在這本書里展現了。

《城南舊事》這本書看似平淡,卻巧妙地記錄了英子的童年,讓我回味無窮。合上書後,我感覺有些意猶未盡,我覺得我和英子有一點比較相似,那就是我也是個樂於助人的熱心小姑娘,在學校里只要哪位同學需要幫助,我都會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還有,我和英子一樣都有一個精彩的童年,不過,英子要比我坎坷多了,所以我一定會好好珍惜我現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