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五年級作文精選10篇

法布爾的《昆蟲記》是一本描繪昆蟲王國的書籍,這本書給我帶來了極大的樂趣,它永遠珍藏在我心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五年級作文精選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一

著名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著的《昆蟲記》是一部科學巨作,作者把畢生研究昆蟲的結果以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將平時被我們忽略的小蟲的生活習性寫得趣味無限,讀完之後,我不禁想要大抒感慨。

其實,最令我佩服的不是那些可愛的小蟲子,而是創造這本奇蹟的法布爾。1820xx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法布爾,時年十九歲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1849年,法布爾被任命為科西嘉島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師,他被那裡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物種所吸引,點燃了他研究動植物的激情。他一面努力教書,一面利用課餘時間作動植物的研究。

看到這裡,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法布爾肯定是個天才。其實,出入學堂的法布爾並不比我們普通學生強多少,他學習26個字母的時間甚至比普通人還要多幾倍。他沒有天生聰敏的頭腦,但他有格外強烈的求知慾望。還在讀國小的法布爾在那時就已顯現出了對大自然的喜愛——小法布爾經常跑到鄉間野外,回來時蝸牛、貝殼、蘑菇或其他植物、蟲子。

10歲的法布爾隨家人移居到羅德茨市,家境貧寒的他為了交學費,不得不外出打工謀生,致使中學時代無法正常讀書。勤學好問的他抓緊一切時間自學,努力不在班裡落下來。

法布爾他還曾經說過:“如果遇到難題,不要輕易去求人家幫助,首先自己應該堅韌地研究下去,戰勝困難。如果隨便求助人家,自己沒有鑽研精神,那么,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你仍舊沒有解決的能力……”正是這樣的思想,帶著他走向了巨大的成功。我應當學習他這種獨立思考的精神,多加思考,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向旁人求助。

我們將永遠記得科學巨著《昆蟲記》,我們也將不會忘記創造這部奇蹟的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二

炎熱的暑假裡,我坐在桌前靜靜地看書。頭頂上的小電扇“嗡嗡嗡”飛速地鏇轉著。“熱死啦!熱死啦!——”窗外不斷傳來蟬不知疲倦的歡叫聲。如果在以前,我肯定會無奈而厭煩地說:“唉,這么小的蟬竟能叫得這么響,真是吵死了!”不過現在,我對蟬有了全新的認識,並且喜歡上了這種小小的昆蟲,這要歸功於前不久我讀的一本書——法布爾的《昆蟲記》。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各種各樣有趣的昆蟲:愛把巢建在煙囪里的泥水匠蜂;全身翠綠、舉著兩把大刀的螳螂;神奇的會發光的螢火蟲;勤勞的“天才歌唱家”蟋蟀……甚至令人厭惡的蒼蠅竟然是大自然的清潔工,他們能加快動物屍體的腐爛。

平常這些小小的蟲子在我眼裡是那么不起眼,甚至都不會多看他們一眼。但讀了這本書,讓我覺得這些小蟲子是多么生動、美麗、聰明,好像大自然的一個個小魔術師,他們神奇的本領真讓我驚嘆!

當我讀到介紹蟬的那一章,我驚詫於蟬的一生。當蟬把卵產在乾枯的樹枝上時,就有一種比蟬還小的昆蟲把針一樣的觸角刺進蟬的卵里,把自己的卵產在裡面,好多蟬的孩子還沒出生就死去了。蟬的幼蟲從卵里出來後,就爬到地面上,鑽到泥土中。他們要在漆黑的地下生活漫長的5年,有的蟬甚至要經過20xx年,才能爬上地面見到燦爛的太陽。但此時他們卻只能存活短短的5周。儘管如此,他們的歌聲還是那么快樂。他們盡情地享受著陽光,吮吸著甘甜的樹汁。蟬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們生活得充實而快樂。小小的蟬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夏的韻味,更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無盡的童年樂趣!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仿佛走進了昆蟲的精彩世界,讓我了解、懂得了許多昆蟲的知識,更讓我覺得大自然是多么親切!心中油然而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三

《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從事研究昆蟲學,他用了一生的精力,長期在荒山野嶺收集了成千上萬種昆蟲的資料,最後撰寫了科學巨作《昆蟲記》。

《昆蟲記》這本書使我非常著迷,讀完後我才知道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蜜蜂是怎么回家的,蟋蟀是怎么蓋房子的,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這本書主要涉及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姻、繁衍和死亡。

當我閱讀這本書時,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的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在一次又一次失敗中站起來又繼續實驗。我感受到了法布爾對科學的熱愛,對科學的不懈探求,也可以看出法布爾不達實驗結果決不罷休的精神。

讀完《昆蟲記》,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原因有兩方面:第一,昆蟲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它們的生活中總有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第二,法布爾對科學研究的不懈探究,深深打動了我。他堅持用田野實驗的方法研究昆蟲的本能與習性,遇到問題總是想著辦法解決。可是回過頭來想想自己,平時的我遇到問題不想辦法解決,只想著查手機。和法布爾比起來,我們只要遇到一點困難就想著放棄,就想著退縮,不會去迎刃而解,而法布爾卻在想著他的實驗哪裡出了差錯,哪裡需要改進,並沒有想著放棄。所以今後我一定要向法布爾學習,面對困難勇敢地克服它,認真思考,努力解決問題。

記得有一次,我在做新概念英語的練習冊,可被一道填空題難住了,怎么也沒搞懂這道題的意思,當我剛拿出手機準備查找答案的時候,突然想起了法布爾,法布爾他在遇到困難時,總想著辦法解決,如今我們的條件這么好,難道不應該更加努力的思考嗎?於是我請出了我的好幫手--英語詞典。經過一番瞎折騰,終於把這道題給弄懂了。

現在想來,在遇到難題時,只要多思考思考,答案就可以浮出水面了。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四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今天,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讀法布爾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 法布爾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是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秘,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同法布爾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爾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發脾氣。

讀過《昆蟲記》作者的生平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五

在開學的幾天中,我讀了一本由法國作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從題目可以看出,這本書是專門為昆蟲寫的一本書。這本《昆蟲記》一共有10大冊,一冊一個故事,讓讀者們身臨其境,仿佛書中的畫面就出現在自己的面前。

讀了《昆蟲記》使我增長了許多知識,比如:螞蟻和蟬之間的鬥爭,知道了螞蟻是頑強乞丐,蟬才是勤勞的生產者;螳螂善於運用心理戰術,是一個實至名歸的心理學家,但是卻很兇惡,還吞食自己的同伴;蟋蟀是地道的哲學家,有著高超驚人的建築水平……在這些小昆蟲的身上,我也學到了它們許多的精神,螞蟻群在危險中的臨危不懼,蚯蚓在困難中勇往直前,西瓜蟲在害怕中團結一致……法布爾在這本書中,也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一個人只有執著地追求,才能在他從事的事業中取得輝煌的成就,培養自己孜孜以求,鍥而不捨地探索和鑽研的精神,也讓我們保護自然界的小昆蟲,它們也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有許多像法布爾觀察昆蟲的事呢!一天,我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捉迷藏,輪到我找了,我先把大樹後面都找了一遍,然後,我又把草叢後面找了一遍。發現沒有,我來到一座假山,我正準備開始找,突然發現旁邊石子中間有一條黑線,我原本以為是看花眼了,但我突然發現這條線在移動,我感到奇怪,便仔細地用肉眼觀察起來,這是一群黑螞蟻正排著整齊有序的隊伍向高處走,我想到了老師曾經說過螞蟻往高處的地方搬家,就證明要下雨了,那螞蟻往低處搬,是不是天氣乾旱呢?最後我問了爸爸媽媽,他們都說我的理解特別正確,並向我補充道:螞蟻是因為能提前感受到大地的旱與濕,判斷出天氣,才搬家的。

是呀,讀完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人類有的地方做得還不如昆蟲,甚至應該去學習昆蟲,也讓我知道了法布爾的創作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培養。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六

暑假的時候,我看了一本書叫《昆蟲記》,它是由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這本書不光獲得諾貝爾提名獎,還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歡。它為什麼這么受歡迎呢?

因為這本書很有趣味性,比如他把圓網蜘蛛比作紡織娘子,比如屎殼郎偷糞球時的小聰明,可真有意思。

我最喜歡的一章,就是法布爾為黃蜂做的那個小實驗。講的是有一天,法布爾在荒石園裡的一條小路旁,看到一群黃蜂在這裡安了家。於是,法布爾用一個玻璃罩子把他們的巢穴口罩了起來,想第二天再來看看結果。到了第二天,太陽出來以後,黃蜂們從巢穴里一個一個出來,準備去捕食,但是都被罩子擋了回去。後來,有幾隻在外面過夜的黃蜂回來了,他們也進不去。於是就想了個辦法,從地下挖了個洞,回到了巢穴里。但是,在巢穴里的黃蜂,就不知道怎么出來。讀到這裡,我不禁哈哈大笑,覺得又好笑又奇怪,為什麼外面的黃蜂知道挖洞進來,而裡面的黃蜂就不知道挖洞出來呢?看完後,我才知道,這是昆蟲的生存本能起的作用。

這本書不僅有趣,而且知識點也非常豐富,讀完真是讓我受益非淺,收穫頗多呀!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七

很多人認為,人類,是主宰世界的主人。因為我們是高級動物,幾乎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對於那些不懂語言、不懂藝術的動物來說,我們幾乎無所不能。

在當今的快時代里,人們都忙於自己的事業,恍恍惚惚,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之中。很少有人會關注自己的腳下——另一個世界——昆蟲的世界。

昆蟲不像那些大型動物,它很渺小,使得人類不會去注意它。書中的作者法布爾也不止一次提到昆蟲的脆弱,只需輕輕一捏,即可喪命。可雖然昆蟲的生命是那樣不堪一擊與短暫,但是細心的昆蟲學家們依舊從它們的視角發現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妙趣橫生,有條不紊的世界。

在這本書的目錄中,法布爾很形象的把許多昆蟲比喻成各種各樣的人——兇猛的夜間女殺手綠色蟈蟈兒,神奇的記憶高手紅螞蟻,打字人的殯葬工綠蠅······他們遵循著各自的習性,過著自己的小生活。有的昆蟲一生安樂快活,哼哼“小曲兒”,打打瞌睡;有的昆蟲生來就是為了交配,比如大孔雀蝶,通過嗅覺不斷的尋找夢中的“新娘”;還有的比如狼蛛,它總是很強勢,使得許多昆蟲都害怕它,而它隱居的習性,更是給狼蛛這個形象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蜘蛛總是兇猛的,劇毒蜘蛛牙齒內的毒素足以讓生物分分鐘致命。可再強的生物也需要布下陷阱,而蜘蛛網便是蜘蛛最好的幫手。迷宮蛛巧奪天工的“縫紉”技術總是然人嘆為觀止,每一隻迷宮蛛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張網,它們在上面生活、捕獵、產卵。每一天,它都會將自己的網逐漸加固、加密。每當清晨的時候,露水掛在密密麻麻的網上,好似千條萬條珍珠匯成的絕妙的工藝品。在遠處看,更像是在空中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高效率生活固然重要,可在休息的間隙,人們為什麼不能停下腳步,細細的品味另一個昆蟲世界的奧秘,收穫另一份屬於自己閒暇時光的快樂呢?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八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爾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仿佛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像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么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爾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九

暑假裡,我反覆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書中充滿著智慧的昆蟲,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實在太精彩了!讓我沉浸在神奇的大自然中,仿佛在此時我已變成他們中的一員。

昆蟲就像我們一樣,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聰明的小瓢蟲能用巧妙的方法防衛和攻擊敵人:先把六條腿一收,再蹲下,身體緊貼地面,是敵人無法下手;如果被掀翻了,他還有一招,就是分泌出暫時麻醉的毒液,是敵人全身無力,這樣就不會有人與他掙食物,他便能大吃一頓了。瓢蟲真靈活,他不是正面對抗敵人,而是先做出防衛,在適當時給敵人致命的一擊,最終贏得勝利,這靠的是他冷靜面對事物的精神。

在所有的昆蟲中,我最欣賞的就是神奇的麻醉師——飛蝗泥蜂,她天生就是一位解剖學家,也是一位麻醉醫生,更是一位好媽媽。她們總是辛苦的為她們的孩子捕捉獵物並把她們“運”回家。其中,將獵物麻醉的過程尤其複雜:首先飛蝗泥蜂張開她的顎,緊緊地咬住螽斯的後背,然後她的尾部向獵物的側面拱起,用末端的毒針向獵物的前胸狠狠的蟄了一針,再用力壓住螽斯的後背,將毒針刺入獵物胸部的神經節,螽斯就變得軟弱無力了,手術也就成功了。其實飛蝗泥蜂冒著生命危險去捕捉比她自己大一倍的螽斯,只是為了她的孩子有充足的營養,希望他們快點長大,這種母愛是多么的無私啊!在我們的身邊,又有多少父母為了兒女,不怕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學習知識、實踐生活。

讀了《昆蟲記》,使我再次擁抱大自然。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十

《昆蟲記》,這本書大家都知道。《昆蟲記》這本書寫的是一個真實的內容。我一口氣讀完了它,從中受到許多教益。

這本書記錄了許多昆蟲的資料。“小小清潔工”們大家可都知道,是一些屎殼螂或一些飢餓的甲蟲。每當草原上有一些腐爛的動物屍體,如:老鼠,小鳥,小貓,小狗等小動物時,他們便會一齊撲上來,幾個小時的時間,便只剩下白骨了。肚子吃飽了,喝飽了,便同心協力地把骨頭搬到灌木里,共同在那兒落戶安家。

它們這一舉動引起了我的沉思,使我聯想到,林中的啄木鳥,田野里的青蛙,屋檐下的喜鵲,燕子,家中的大花貓,田野旁樹上的熬夜班的貓頭鷹……這些動物也是一舉兩得,它們大多都會吃危害人類的害蟲,老鼠,田鼠等。不但填飽肚子,還幫助了人類,成為了人類的得力助手,然而世界上不一定有兩全其美的事……

再說說螢火蟲吧!它,外表雖然可愛,被人們譽為“提著亮燈籠,指路小可愛。”課時,在那可愛的外表下,隱隱約約可見得它醜陋的真面目。螢火蟲特別愛吃蝸牛,當蝸牛把身子縮在殼裡時,螢火蟲就會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地引誘蝸牛出殼,等它一出殼,螢火蟲就迅速地用身上的小鉤子“叮”了一下蝸牛暴露出的肉,頓時蝸牛就會被麻醉,全身麻木,不能再縮回殼中去了,只得乖乖束手就擒了,螢火蟲就會把吮吸器官湊近蝸牛那鮮嫩多汁的肉……

螢火蟲不就正像我們如今混亂的社會“黑幫”嗎?或者職場鬥爭。為了得到某些小利益,小榮譽,而竟而不擇手段地加害於人,這是做人的真正品質嗎?真希望那些人趕快悔改過來呀!競爭是可以,就像馬拉松賽場上,裁判一聲令下,大家都你追我趕,惟恐落後,有人累了,別人幫助,攙扶一下,有人跑不動了,但那沉重步子還在踏上被太陽烤得火辣辣的賽道……

這些日子,我常常深思一個問題:地球人何時才變成文明種族?我覺得地球上的大自然,就為我們做了一個圓滿的回答,文明道路才是我們這一代人該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