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的優秀學生讀書筆記10篇

一部《茶花女》悲劇了愛情,成就了瑪格麗特的偉大人格!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茶花女的讀書筆記,僅供大家參考!

《茶花女》讀書筆記[300]

小仲馬一氣呵成寫成了茶花女,我也一口氣連續看完了這部小說,的確是個感人的悲情故事,可憐的生命短暫的瑪格麗特,不過一個妓女而已,卻如此執著地追求屬於自己的純潔愛情。

全文平凡低調地述說這個真實的故事,可後面瑪格麗特的幾封日誌,實在看得人忍不住落淚。這個悲慘的女人,這個被命運摧殘的女人,曾享盡人間奢侈歡樂,可卻一個人孤零零地死在自己的房子裡,還是一間被追債人查封了的房子。即使重病期間,也沒有幾個人來看望她,她可憐巴巴地等著阿爾芒,可臨死也沒見到自己心愛的人……

她是一個善良的純潔高尚的妓女,淪落於此也許並非她自願,是命運逼得如此,她充滿熱情地去追求真正的愛情生活,她渴望一個不在乎她過去的男人,可當這個男人出現之後又為了不阻擋這個男人的前途而離開了他,當希望破滅之後又甘願自我犧牲去成全他,寧願孤苦死去也不打擾他……

《茶花女》讀書筆記[200]

這次新加坡舞蹈節,本來不抱什麼希望,因為前幾年沒有驚喜。不過這次讓我感到心動——,德國漢堡芭蕾舞員的茶花女的男女雙人舞,表演出人物情感,技術融合在情緒中,讓人回味無窮!

另外值得提的是天幕的幻燈是英國式鄉村客廳——一套沙發,壁爐,茶几,落地窗,外面綠樹,再配上現場伴奏的鋼琴,是一幅美景。奇妙的是背景會隨著人物情緒而變化,時而萎黃,時而發紅,時而亮,時而暗,好似爐火燃燒,熄滅——,搭配的好極了!女主角的絲絲入扣的表演讓人進入其中。

我以前看是瑪克芳婷的錄像帶,這次看現場感覺更動人!贊!

《茶花女》讀書筆記[200]

說起來我不怎么喜歡看小說,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看的小說也很少。不過說起來又很慚愧,讀書都讀到大學了前一段時間才看過<茶花女>書中的女主人公真是讓人感動。他們的愛情真的是很偉大…

書中有提到一本書《瑪儂·萊斯科》不知道寫的是什麼也很想看,不過現在沒有什麼時間。妓女的命運怎么就是這樣的悽愴呢我們現在試問現在的那些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他們是怎么想的呢?

現實總是殘酷的,我們只能去面對!

畢卡索是個天才,要是畢卡索愛上茶花女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茶花女》讀書筆記[200]

茶花女寫出了一段豪邁感人的愛情故事,更寫出了作者給讀者生活和社會的正確認知的寄託,真正的文學是教化人心,洗滌邪惡的慾念,而不是用華麗的詞語去點綴附庸權勢而獲利;或是點燃人們妒忌仇恨來泯滅善良的種子。讓人們以此為鑑中學習生活,達到與世不爭而能自我奮進的生活態度;

從總體上來講,作者的寫作出發點是希望通過一個誤入歧途少女的悲慘命運來告訴世人,當人用名譽換取了財富之後就永遠無法用財富來贖回名譽,如同小說里說的一個放高利貸的在盤剝了數千人之後,拿出財產救助了別人就以為還清了良心與名譽上的債務,那同樣無法彌補他的可恥行徑,終將得到命運的懲罰,這個就可以看出小說結論的悲劇性。

《茶花女》讀書筆記[500]

最近讀了小仲馬的《茶花女》,在想茶花女的美麗容貌到底是上天給她的恩賜還是懲罰,茶花女出身低微,一開始投靠親戚在巴黎做幫傭,但是有一天,她卻發現自己擁有美麗的容貌,於是她憑藉著這天然的優勢走入了交際場,她除了擁有美麗容貌還有聰明的頭腦,雖然只上了很少的學,卻自己讀了很多書,對藝術有一定的品味,談吐不凡。

美麗聰穎如她,卻迷失在巴黎的燈紅酒綠中,縱情聲色,精力和身體都透支,年紀輕輕就染上肺病死去了,如果她沒有驕人的容貌,只是個普通的姑娘,或許會安靜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過著普通人的日子,最終可享天年。她把自己的財產留給了外甥女,但是有個條件是不許來巴黎,這句話是多么的意味深長,她沒有經受住巴黎的誘惑,享盡了榮華富貴卻又匆匆而去。

實際中茶花女和小仲馬有過一段時間的交往,但是卻因為小仲馬要求她忠於自己,而被她拒絕了,最後小仲馬傷心失望而離去,但是小說中作者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了改動,茶花女和男主人公阿爾芒真心相愛,離開了給自己富足生活來源的情人,卻在阿爾芒的父親軟硬兼施的勸告下,為了他的幸福離開了他,卻又遭到了阿爾芒的誤會,最後傷心孤苦而死,現實不允許她這樣的姑娘擁有愛情,過上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儘管她願意放棄一切物質的享受。

人生就是這樣,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不要丟到最珍貴的東西如尊嚴、名譽,去換取物質、欲望的滿足,慾壑難填,只會越來越膨脹,而尊嚴、名譽卻是一去不復返的,保持一顆清淨之心,不要被欲望俘獲,就會體會到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快樂。

《茶花女》讀書筆記[500]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讀小說就是讀一種人生。讀《茶花女》讓我了解了一種以前從未了解的別樣人生,了解了一種屢見不鮮,卻屢見屢有感觸的愛情。小說以一代名妓瑪格麗特與平凡的青年阿爾芒的愛情為主線,表現了當時巴黎上層社會的情景,體現了當時妓女們的真實生活。

毋庸置疑,作為小說的主角瑪格麗特是最值得探索的人物。瑪格麗特賴以生存的方式無疑是不為世人所接受而為世人所鄙視;而她對愛情的認真卻又是那么令人感動。為了愛情瑪格麗特願意拋棄在巴黎的一切奢侈的生活與阿爾芒隱居鄉村。可是這對在浮華中沉浮多年的她而言竟成為了一種更為奢侈的東西,為此她欺騙自己的心上人,向自己不喜歡的人出賣自己。可是當幸福將要來臨的時候,世俗觀念終究不能原諒她為生存而犯下的錯誤,她只能離開心愛的人,返回她原本已經厭倦的生活。瑪格麗特為了愛而離開愛人,卻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為之付出一切的愛人如此仇恨自己,那種不能解脫的痛苦一步步將她推向了死亡的邊緣。

瑪格麗特在小仲馬筆下是個複雜而豐滿的人。在世俗眼中,作為妓女的她無疑是可恥下賤的,貴婦們不滿她窮盡極奢,情人們把她當做炫耀的資本、受傷的玩。然而幸運的是,她遇到了阿爾芒,一個真正愛她願意與他共度一生的伴侶,一個真正尊重她的人;可是世俗把他們拆散,讓她痛不欲生,由此很難說遇上阿爾芒到底是幸還是不幸。瑪格麗特是驕傲而清高的,她不會向自己不喜歡的人出賣自己,然而為了可以與心上人過幸福的生活她屈服了,這又很難說清她到底是對還是錯。

《茶花女》讀書筆記[300]

小仲馬的代表作,在一個月內被一氣呵成,是一段悲傷而又甜蜜的戀情的見證。即使現實中小仲馬無法使瑪麗·迪普萊西復活,可是有他塑造的瑪格麗特將千古流傳。所有讀過《茶花女》的人心中都有一個瑪格麗特。她雖然流落風塵,卻可以為所愛的人奉獻一切。

生活總是很殘酷,會把人逼向絕境。所以一個人的地位不能代表他的心靈。世界上有許多瑪格麗特和阿爾芒這樣的人,雖然處在不同的地位卻都不能隨心所欲。因為社會有一種潛意識,它會驅逐違背它的思想和人,無論那些思想是否正直而善良,無論那些人是否無奈而悲傷。許多人都在默默遵守它,而背叛他的人會痛苦甚至死亡。背叛者的惡行或功勳要么流傳千古,要么被人遺忘。

我從不是一個大膽的創新者,我沒有拋棄一切的決心,所以我永遠不會有故事主人公那樣的摧肝裂肺的悲傷吧!

《茶花女》讀書筆記[600]

小說就是有這樣的魅力,讓你迫不及待地讀完,看到結局卻又讓你欲罷不能。我好像老喜歡以喜劇結尾的故事。我會為小說構想美好的結局。可對茶花女呢?她需要什麼樣的結局來結束自己的命運呢?那一篇篇日記,是心的表白,對愛人的表白,也有一絲臨終懺悔的意味。

她本人寧願這不只是份信,更是懺悔詞,為何而懺悔呢?句句之中除了深情的愛,還有她超越普通女性的高貴,高貴?我不知道這樣合不合適去修飾一個風塵女子,不是想造成反差,是她本身貌似真的比普通女性更通情達理,那樣生活習慣了的女子她面對的是怎樣的誘惑,形成的是怎樣的思維,她的環境是怎樣的,作為染病之女,她需要什麼我們都有所共鳴。可是她最初拋卻一切,當掉首飾,只為與阿爾芒相守的儘可能長久,然而後來她寧肯讓阿爾芒記恨他,悄然選擇離開,重歸風塵,最後被誤會了自己的愛人傷害得痛上加痛,卻仍然那么愛他,記掛他。用阿爾芒父親的話來講,“你是個善良的人,你的靈魂里有別的女人所沒有的氣度,她們也許看不起你,但她們卻比不上你。”

“我過去的生活沒有留給我夢想這樣前途的權利,我應該負責我的習慣與名譽所不能保證的責任。”這是茶花女的選擇,離開自己的愛人,她選擇讓自己精疲力竭,想著快點死去,痛苦的折磨著自己,等待死神,卻不能自殺“那只是一種無益的追悔,連累了你應有的幸福生活”:一個女人全部的思緒都圍繞著她愛的那個人,死神真的逼近時,她又那么渴望見到他,以至於出現幻覺……

本來很不喜歡類與電視劇中的俗套情節:相愛的人因誤會而錯過而悔憾終身,可對於茶花女我又沒有妄自地為給自己安慰而構想一個美好一點的結局。美好?也許以西方觀念來看,其實,她得救了,得到了寬恕,她在天堂將是幸福的,上帝會賜福給她,因她那無畏的犧牲,無私的愛,高貴的靈魂。

《茶花女》讀書筆記[800]

《茶花女》作者是法國的亞歷山大·小仲馬

很久以前就已經知道有這樣一部作品了,但是一直沒有拜讀過,大概的原因也只有一個字——懶。這次讀也是拿來主義是姐妹把這部書製成了文本形式送與我的,說實話,在沒有讀之前,很膚淺的理解以為是寫和茶花有關係的女人的故事呢。

你們說俺傻不傻,就這樣,從表向上糟踐了一部名著,哈哈,別學我喔!看過這部書的人大概都知道作者是以什麼心態以什麼人物為原型而寫的,我就不說了,看完後我對瑪格麗特的不幸感到悲哀,為了脫貧出賣肉體,但又為她的聰穎感到欽佩,從一位農村的姑娘到一個琴棋書畫嫻熟、輕而易舉擠入上流社會的妓女是何等的聰明啊,固然這條道路是悲哀的但也不可磨滅她的聰穎,誠然作品用了傷感的結尾,給人的卻是一種悽然的美感,瑪格麗特雖是妓女,是上流社會人物的玩物,但她只是出賣了肉體卻流下了純潔的靈魂,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社會中一些人,只是為了金錢而出賣肉體,滿身的銅臭氣,為了虛榮寧可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坐在腳踏車上笑,她們是多么的可憐啊,還不如在困境中的妓女。

書中有一段令我印象很深。“在吃夜宵的那些人中間,唯有我看到她離席而感到不安。我跟在她後面激動得無法自持。我淚流滿面地吻著她的手。所有這一切,再加上在她生病的兩個月中,我每天去探聽她的病情,因而使她感到我確實與眾不同,也許她心裡在想,對一個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愛情的人,她完全可以照常辦事,她過去已經乾過那么多次,這種事對她已經太無所謂了。 ”這一段寫的是阿爾芒初次與瑪格麗特吃夜宵時的情境,並且從“所有這一切,再加上在她生病的兩個月中,我每天去探聽她的病情”中可以看出阿爾芒當時十分關心瑪格麗特並且深深的愛上了她。這本書是法國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演變時期的優秀作品。

我也不知道我寫的對不對但這是我讀完這部書給我的感受以及聯想。

是的,瑪格麗特生活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肉慾橫流的世界裡,如果她只有對純美感情的嚮往,這也並不令人驚絕,作者把瑪格麗特與闊佬的應酬和與阿爾芒的真情對比起來寫,寫瑪格麗特對闊佬們的虛以委蛇並非偶一為之,而是在遇到了阿爾芒之後一貫如此,這就令人十分驚絕了。

是的,當一個人內心裡最美好的憧憬成為其行為習慣的時候,這樣的人總是會給人以驚絕感,儘管這樣的人也許在眾人眼裡十分普通。

《茶花女》讀書筆記[800]

牆角里鑽出一朵茶花。一個陰冷、黑暗、潮濕、沒有陽光的牆角,糜爛是它的養料。然而,這茶花卻比別的茶花,甚至別的任何一種花都美麗,美得脫俗,美得驚人,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嚮往陽光的。努力、再努力一點,在茶花碰觸到陽光那一剎那,在它因陽光的滋潤而嬌艷欲滴的那一剎那,無情的風折斷了花枝,讓它又倒在了陰冷的角落,無力再爬起,再去觸摸那伸手可及的陽光。上帝是仁慈的,為了彌補命運對它的不公,沒讓它凋零後再死,而是讓它保持著美貌離開了世間……

美麗的茶花,美麗的瑪格麗特,茶花的命運也就象徵著瑪格麗特的命運……偉大的瑪格麗特,雖然她陷身虛偽、骯髒、糜爛、殘忍的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的生活中,但是內心還是保留著對美好事物的嚮往,那是一段在黑暗中垂死掙扎的愛情,是真愛喚回了她的純潔,是真愛是他的靈魂得到淨化!悲哀的不是被黑暗吞噬,而是迷失了對光明的嚮往!瑪格麗特孤獨的離開這個世界,臨死的時候還是帶著深愛的人的誤解離去……瑪格麗特並不悲哀,至少她爭取過幸福!她像茶花一樣嚮往光明和溫暖,並為此努力一搏,這不是垂死掙扎!而是一種不甘任命運擺布的奮力掙脫!

悲哀的應該是阿爾芒!最悲哀的人應該是他!他的自私、猜疑、心胸狹隘,這不僅毀了他自己的愛情,也毀了瑪格麗特唯一活下去的希望!被至愛的人折磨,是多么痛苦多么殘忍的事!看到這裡不禁質問起來阿爾芒的愛情是真愛嗎?是占有?還是真愛?如果說是真愛,又怎么可能去懷疑瑪格麗特呢,他連愛情最基本的信任都拋棄了,談得上是真愛嗎?善良的瑪格麗特在受到阿爾芒父親的苦苦相逼時,仍然是選擇犧牲自己的幸福!阿爾芒的父親很卑鄙,利用自己女兒的終身幸福相要挾,他要的不還是那所謂的顏面和地位嗎?資產階級腐朽黑暗!即使瑪格麗特又在強大的意志也敵不過這現實社會的殘酷,阿爾芒即使再怎么懊悔彌補不了他帶給瑪格麗特的傷害……遲到的愛,什麼意義都沒有!愛情的悲劇不在於生離死別,而是錯過……

一部《茶花女》悲劇了愛情,卻成就了瑪格麗特的偉大人格!死亡拯救了她的絕望,拯救了她的靈魂,與其說《茶花女》是一部愛情悲劇,到不如說它是人性的創舉!不朽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