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描寫景色的作文精選:水光瀲灩晴方好

:澱山湖形狀類似葫蘆,不僅水質清澈、風光秀麗,而且物產豐富,是人們休閒度假的好去處。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劉鑒宇同學的作文《水光瀲灩晴方好》。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迎著和煦的春風,媽媽駕車帶著我和弟弟沿著黃浦江路一路向南,途徑千燈,直達澱山湖,沿途的美景盡收眼底。你瞧!桃樹開出粉紅色的花朵,柳樹吐出嫩綠色的幼芽,小草兒剛剛鑽出地面……一切的一切是那么欣欣然。

不知不覺中媽媽跟著導航把車開到了澱山湖環湖大道,剛停好車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車門飛奔出去。放眼望去,長35公里的環湖大道,雖不算寬闊,但別有一番韻味。春光明媚,和風拂面,站在音樂廣場的一側向遠處眺望,一望無際的澱山湖水天一色,湖面在陽光地映照下波光粼粼,蕩漾的碧波拍打著岸礁。時不時有幾艘快艇在湖面上飛馳而過,濺起的朵朵水花在陽光下浮光躍金,五彩繽紛,令人目眩。這就是一個蕩舟小憩,一艘帆船乘風破浪而來,緩緩的升起帆布,藉助於風力前行,有種“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感覺。

我拉著弟弟的小手,漫步在環湖大道旁,右手旁的空地上有幾隻水鳥在歇息。不時,它們凌空而起,飛向湖面,在上空輕輕地盤鏇著,突然俯衝下來,橫掠過湖面,尾巴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就一圈圈地蕩漾開去……

湖旁的六如墩村,它隱藏在江南的這個角落。就是這樣一個水邊村莊也有著屬於它自己的傳奇故事——六如墩原名“缺水墩”,相傳同治年間,江南發生大旱,農民種植的水稻經常顆粒無收。村上有一姓陸的大戶人家開倉放糧,救濟村民,為了紀念這位陸善人,改名“陸氏墩”。後因文化變遷、語言發展,演變成了現在的“六如墩”。在進村的路邊有一塊葫蘆地,田間枯萎的藤條上掛滿了大小不一的葫蘆兄弟,有的已經瓜熟蒂落,懶洋洋的躺在地上享受著陽光的沐浴,有的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晃,像在迎接著前來遊玩的人們。雖然我沒能領略這個美麗村莊的內在美,但是我知道,她一直在那靜靜地等候著我……

呢喃的燕子隨你而來,艷麗的百花為你而開,你使每個角落都散發著春天的氣息,你為那碧波蕩漾的澱山湖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色!

澱山湖,我,慕名而來!澱山湖,我,還會再來!

崑山開發區包橋國小五(6)班 劉鑒宇

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