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狂想曲日記:端午見聞

今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具有偉大紀念意義的懷念故人屈原的日子——端午節。一大早,爸爸就帶我們回奶奶家了,聞著奶奶家不時傳出的清香,我的口水差點就“飛落三千尺”了。我衝進奶奶家,奶奶見我回來,笑眯眯的遞上來了一個大粽子,我三下五除二就剝開棕皮,看著鮮紅的大棗,粘滑的糯米,飛揚的熱氣,我迫不及待地狠狠咬了一大口,又香又甜,奶奶的手藝真是好啊,我狼吞虎咽的吃完一個,又順手拿起一個。“加油!加油!”聽見門外的叫喊,我詫異的探出頭,原來是小孩子們在賽“龍舟”啊!一個個紙做的小紙船漂在水中,每個小船都被畫得五顏六色,還塗上了好看的名字,看著一個個名字浮在水上,“神龍號”,“白虎號”……,甚至還有一些時髦的名字,如“潮人號”,“神馬浮雲號”……一個個小船順著水而下,又間連著被浪給打翻,激起了一陣陣水花,傳來了嘩嘩聲。一些老人將棕皮放在水中,看著它順江而下,聽奶奶說,這叫“避水”,讓水裡的妖魔鬼怪吃飽,以後就不會纏著我們,不傷害你了。端午節,是古代人民勤勞與智慧,勞動與品質的象徵,是中國的自豪凝成的寶貴鑽石,看著農村人家也如此重視這個紀念故人的節日,由此可見,屈原可真是一位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必定會流芳千古,永垂不朽的。

我是農村的孩子,我家就我一個,爸爸媽媽希望我將來有前途,就帶我來到這個小城鎮發展,學習。我不妄父母的重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贏得了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四好少年的美譽。這些是好,可現在學習越來越緊張,每逢佳節雖然都會放假,但總有做不完的作業,想回家看看奶奶都沒有時間。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喜得直臣袁”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還好我們老師善解人意,作業布置得很少,花不了多少時間我就全都做完了。

星期六下午我們全家人出發了。

我的家鄉青岩,位於貴州西部,那是一座古老的“古鎮”風景優美,是個旅遊的勝地,它還被評為貴州四大景點之一。真的美不勝收。不過呢,在大家面前,嘿嘿,我當然要美言它幾句了。也很正常的嘛!

我們回到家的時候,已近黃昏,我有些筋疲力盡,實在疲憊不堪,剛到家,我就一屁股坐在爺爺生前給我弄的鞦韆上,搖啊搖,我笑了,還是像小時候那么天真,無邪。

第二天早上醒來,一看錶,已經九點了,我趕緊穿好衣服下樓,奶奶和媽媽正包粽子呢,很明顯,媽媽正跟奶奶學著呢,瞧她笨手笨腳那樣(噓,千萬別告訴她我說她壞話,你可要替我守口如瓶啊)我媽可是這村子裡最幸福的媳婦了,爺爺奶奶從來不讓媽媽做什麼活,哪怕是簡單的家務活,她的任務就是好好帶我,在他們眼裡,我就是家裡的寶貝。

我一時興起,不過也是今天的願望,我不用說你們知道嗎?知者知不知者否,算了吧,我就別自做多情了,我的願望是:今天一定要學會包粽子。怎么樣還不錯。

我先在旁邊看了會兒,最後實在忍不住了:“奶奶,教教我教教我,我也要學嘛”“你去玩吧!好不容易回來一次,好好休息休息,放鬆放鬆,今天我給孫女放假,去吧!”“奶奶,我不,我不累,不需要休息,您教教我好嗎!在下求您老人家開開恩吶!就滿足我小小的虛榮心吧,”我接著說:“要不,您就是偏心,只教您媳婦,不教您孫女,哼,以後我就不理你了,”“好了好了,我教就是了,本來是想跟你放放假,好吧!既然你想學,我就教你”,奶奶一邊把兩片綠色的大葉子給我一邊說,我笑了,還是像小時候那么天真,無邪。

“先這樣……再這樣……然後這樣……”奶奶一邊說一邊教我,我很認真很努力去學,我把我包的和奶奶媽媽包的分開煮,我包了十一個,可是有六個都“露餡”了,我很失落,也很沮喪,一家人都在安慰我,奶奶說我包得不錯,只是蠅子沒栓緊……我猛然間想起一句話:“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時候掉進低谷,或升上高崖,當你掉進低谷的時候,也許你會感到茫然失措,但你不要驚慌,應該勇敢地去面對,當你升上高崖的時候,你可以沾沾自喜,但不要得意忘形,看看周圍,不然抬頭望遠方,勝利的人不只你一個……”這是我們班經歷一次失敗後,老師告訴我們的話,讓我們不要灰心,勇敢的向前進。我想起了這句話,便不再難過了,失敗是成功之母。我怎么越想越覺得我們老師像個哲學家似的,哈哈。

我現在只能回憶這些了,(我的記性不太好)那天我們吃完粽子後邊去了古鎮,我的收穫還不小,買了不少東西,看看都是自己喜歡的,心裡美滋滋的。我再一次笑了,還是像小時候那么天真,無邪。

端午——為紀念一個忠心愛國的詩人

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湧著向東流去,你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么晶瑩,發出多么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心情;表達了你對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湧,憤怒地拍打著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

你,就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端午節。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後,有多少人為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讚嘆不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粽子”一起成為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起成為中國的傳說。為了什麼呢?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己無法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是我想你現在知道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會感到很欣慰。

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今天,我們仍然過著令人充滿思緒的端午節,為的是紀念你——屈原!

端午節要到了,我最喜歡的粽子馬上就可以吃到了。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音雄黃酒,游百病,配香囊,備牲醴。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詩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了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跡,乃與詩人節合併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人人皆知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我愛吃粽子所以我愛端午節。

每年是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但大家知道我們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嗎?請大家慢慢聽我說。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要團結其他國家,來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國,但是偏偏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壞話,不肯聽從屈原的勸告,結果被騙到秦國,關了起來,最後並死在秦國。

繼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誤信屈原有很多壞處,不但沒有聽從屈原明智的勸告,還把它從楚國放逐了。

心懷大志,一直為國家大事擔心的屈原,因為眼看著國家急難而無法拯救他的國家、無法實現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憂愁,常常獨自在江邊徘徊嘆息。有一天,一位在江邊釣魚的漁夫問他為什麽這麽失意落魄,屈原嘆氣的說:“舉世皆醉唯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心中的感嘆和無奈,在這兩句話中都說得很明白了。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著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楚國的人民知道這個訊息之後,都不約而同的趕到江邊來,想找尋他們所敬愛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劃著名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里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屈原投汨羅江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五月五日。大家為了懷念這位詩人、紀念他的愛國精神,並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與忠貞志士說的話;因此,在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都會舉行劃龍船、包粽子的活動。就是這樣,我們才有端午節這個節日,才有端午節吃粽子的一種習慣。

我們大家都要向屈原一樣好好學習,學習他那愛國,善於分辨的精神!

這就是我們端午節要吃粽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