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我們的家風家訓故事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並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記得在我六歲時的夏天,正是收麥子的高峰期,卻不巧趕上我姥姥生日,一家人忙得不可開交。爸爸和舅舅在家裡炒菜,只有媽媽和舅媽帶著我去割麥子。那時還沒有普及現在的割麥子車,只是用鐮刀收割。從清晨到中午,一刻也不曾停歇,媽媽和舅媽都汗流浹背,媽媽那白色的襯的像水洗過一樣,舅媽那纖瘦的身子也顯得淒涼。她們沒有吃飯,喝兩口水對她們來說就是休息了。下午我們才陸陸續續的回到了家,媽媽和舅媽並沒有停歇,而是一起洗著衣服擦著桌子,都顧不得頭上的汗珠。我匆匆忙忙的吃完飯就早早的睡下了。在深夜裡,從門縫裡透過來了一束光,我朦朦朧朧地循著光走過去,看見媽媽正辛勤的收拾著中午的酒席。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客廳里的燈依舊亮著……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國小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謙虛謹慎,勤儉持家,吃虧是福,遵紀守法,尊老愛幼。

家規是勤儉節約;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要獨立完成,今日事今日畢,不可馬虎了事,不可依賴父母,不可無故拖延。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德惟賢,能服於人。

上學以後,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著,約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