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那些事兒

國小,這個熟悉而又變得陌生的名詞,勾起我們多少溫馨的回憶啊!國小那些事兒,是多么讓人懷念啊!

只可惜,現在長大了,再也回不去了。只能把那段美好的時光從記憶深處翻出來回味一下。

依稀記得四年級期末考試,英語只考了四十五分,但我那時卻狂喜不已,因為那是我從學習英語以來考得最好的一次。現在想來覺得可笑,因為自從五年級時從城裡來的馬老師教我們的英語後,我對英語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成績也直線上升,再也不會為那么少的分數而激動不已了。還有一次,我們班的陳潔同學古靈精怪,他在每個單詞的下方都註上了漢字諧音。tomato(西紅柿)變成了“他沒頭”,cabbage(捲心菜)也搖身一變成了所謂的“他不留級”。馬老師在班上大聲讀出他注的漢字諧音,我們一個個笑得前仰後合,嘴巴都閉不攏了。

六年級時,面臨小升初考試的我們,每天都被各科老師連續用“考試炮彈”對我們狂轟濫炸,語文、英語、數學考試更是一輪接著一輪,炸得我們每次走進進教室就等於是走進了考場,我們都快被無休止的考試給“考”熟了。那簡直是“人間煉獄”啊!不過,在應付考試的間隙,我們也學會了自娛自樂。有一次,在繪畫課上,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道課堂作業,要我們畫羽毛球。不一會兒,出了名的“淘氣鬼”興沖沖地拿著自己畫好的畫去給老師看,老師看了一眼,說:“嗯,很像。”他當即開心地大叫一聲:“哈哈,我太厲害啦!”老師喝住他,說:“等會兒,我還沒說完呢!很像個插了羽毛的喇叭!”全班頓時哄堂大笑。“淘氣鬼”也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嘿嘿地跟著我們傻笑了起來。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和溫馨回憶的,還有國小的老師。

老師們為了調節上課的氣氛,常常會在課堂上說一些小笑話或講個小故事,那時我們總是開心地笑著,枯燥的課堂也變得生動了許多。別看平時老師們對我們那么嚴厲,但一旦我們生病了,他們也會像我們的父母一樣憂心忡忡將我們送到醫院治療。他們既在課堂上授予我們知識,又在生活上照顧我們,為我們付出了許多許多。

國小那些事兒,是溫馨的;國小那些事兒,是美好的。我會永遠記得那段天真爛漫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