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

看見姥姥昨晚泡了紅小豆,以為她要煮粥,可又見她拿出深綠色的葦葉,黃綠色的馬蓮。我恍然大悟,原來姥姥是要包粽子了。

“萌萌,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姥姥一邊問我一邊把昨晚泡好的江米、紅小豆,還有用許多調料醃製好的半寸見方的肉塊兒,擺放在桌上。“當然知道。”我得意洋洋地答道,“據說將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是為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楚懷王不聽屈原的‘聯齊抗秦’主張,屈原在報國無望的情況下,抱石投汨羅江,以身殉國。江兩岸的村民得知這一訊息,蜂擁般的來到江邊,男人們划船奮力打撈,婦女、兒童和老人們則將葦葉包成的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飢腸轆轆的魚蝦蟹有損屈原的身體,這便是端午節龍舟競渡,吃粽子習俗的來歷。”

“萌萌真棒,懂得知識真多,那你過來,來看姥姥怎么包粽子。”我和姥姥來到廚房,把馬蓮、葦葉放在開水裡煮了大約三分鐘,馬上把它們從熱水裡撈出來,放到冷水裡冷卻。“為什麼要放到冷水裡冷卻?”姥姥笑眯眯地對我說:“原來你也有不懂的問題啊!好,我告訴你,那是為了防止葦葉和馬蓮變黃,要不然不就不好看了嗎?”姥姥把從冷水中撈出的兩片葉子的正面(沒莖)一上一下地排好,沾上水,雙手抓住葉子,向後對摺成漏斗形(底部無洞),左手托住卷好的葦葉,右手拿勺挑進三分之一的米,再放入甜絲絲的大蜜棗,蓋上一層江米後,右手抓起葦葉的上半部,左手拍打葦葉的底部,這么做是為了讓粽子的“漏斗”裝得滿滿的,用多餘的葉子蓋上頂部,再用馬蓮捆綁結實,在粽子上系一個蝴蝶結。“姥姥,我還想吃肉粽呢。”“別著急,慢慢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肉粽子、豆粽子、甜棗粽子全都裝進了鍋里。當粽子裝進鍋里三分之二時放水,水沒過粽子一寸高后蓋上鍋蓋,用大火燒十分鐘後,高壓鍋發出“噝噝”聲,再蓋上閥門,改換成小火,這時,滿屋就已經開始飄動著粽子的清香。

我的心像閥門蓋一樣跳動著,呼吸著粽子葉的清香。期盼著,期盼著,這鍋粽子趕快煮熟,耳旁仿佛聽到:“桃兒紅,杏兒黃,五月五,是端午;葦葉香,飄滿堂,粽葉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的祝福聲。

一個小時後,姥姥打開鍋蓋,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放到嘴裡,“啊!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