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讀後感啟發五年級作文10篇

《西遊記》是一本神話故事,講的是唐朝時期,一個和尚和他的三個徒弟西天取經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啟發五年級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西遊記》讀後感啟發範文一

《西遊記》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它著重講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

雖然平時在電視裡我也全部收看了《西遊記》的劇集,但還不是很過癮,對《西遊記》里一些細微、豐富、深澳的東西還是不很理解,於是在暑假裡,我專門拜讀了《西遊記》,感觸很深。

讀《西遊記》給我最深的體會是,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要有團隊的精神,合作的精神,人心齊,泰山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只要我們團結,什麼困難都不怕,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西遊記》的團隊無疑是最完美和最成功的,他們在一個困難重重,險境隨時相伴的極度險要的環境裡,戰勝困難和妖魔,無處不體現著“團隊精神”,師徒四個人分別代表了德、能、智、勞, 即要有德者的領導團隊,有能者的攻克難關,有智者的出謀求劃策,有勞者的執行有力。唐長老是一個心智堅定,品行高尚,大慈大悲,目標明確的人,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強化了對徒弟的引導教育約束,防止了“八戒”的腐敗,凝聚了團隊的力量,是這支隊伍的“精神領袖”;孫悟空機智靈活,神通廣大,是這支隊伍的“智多星”;豬八戒雖然好吃懶做,但幽默風趣嘴巴甜,是這支隊伍的“開心果”;沙和尚吃苦耐勞,無怨無悔,是這支隊伍的“老黃牛”。四個人精誠合作,共患難,同生死,最終才戰勝妖魔鬼怪,取得真經。

《西遊記》的團隊給我的啟發是,團隊的目標要統一併且堅定不移地執行,團隊成員之間要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補台,相互謙讓,優勢互補,每個人都應有合適的位置,同時要在執行目標中適時學習和改進,任何單個力量都能成氣候,只有彼此相容了,形成巨大的能量了,才能克服九九八十一難,完成西天取經的終結目標。

給我的收穫是,團隊的精神,1+1大於2。因為這其中的每個1都是充滿團隊精神的1,如果一個集體、一個組織、一個團隊,我們中的每一個分子都充滿團隊精神,那么,這個集體、這個組織、這個團隊就一定是個和諧的團隊。這樣的團隊工作起來就一定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各位小夥伴們,團隊精神在我們的人生成長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我們個人能力的發揮,個性的張揚,才智的迸發,它的形成需要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不斷的積累、調整與修正,所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讓我們大家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終生立志於學習團隊精神,為實現1+1大於2的理想而努力奮鬥吧!

《西遊記》讀後感啟發範文二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婦孺皆知的作品。今年暑假,我拜讀了這部作品,書中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令我流連忘返。

本書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讚揚了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

讀了這本書,我陷入了沉思。究竟是什麼精神使得師徒四人最終修成正果呢?沒錯,是堅持!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戰勝白骨精嗎?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智取芭蕉扇嗎?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在比丘國救出嬰兒嗎?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智取紅孩兒嗎?師徒四人明白,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勝利。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這樣的例子。就拿我來說吧,在我五歲的時候,學過書法的媽媽的一手好字讓我讚嘆不已,於是我心血來潮,報名參加了書法班的學習。可想練就一手好字哪有那么容易啊,我每天都要聞著臭烘烘的墨汁,練習後還要搓洗髒兮兮的手掌,別提有多難受了!我心裡打起了退堂鼓,這時,書桌上的《西遊記》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想到了《西遊記》里的唐僧師徒,一路上風餐露宿,歷盡了多少艱難險阻,但是他們依然堅持不懈,最終到達西天取得了真經。我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不能碰到一點困難就知難而退,要堅持不懈才能取得勝利。我恍然大悟,打消了退縮的念頭。於是,我加倍努力,認真練習書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終於寫了一手好字,圓了我的書法夢。

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唐僧師徒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他們,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好夥伴;是他們,給了我勇氣;是他們,給了我力量;是他們,讓我學會了堅持!

《西遊記》讀後感啟發範文三

古人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金石可鏤。”我國家喻戶曉的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就完美地詮釋了“堅持”這兩個字。

《西遊記》所敘述的,是唐僧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一起前往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上降妖除魔,走過了千山萬水,歷經艱難險阻,度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到達西天,並且成功向佛祖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九九八十一難”,這是一個多么令人驚訝的詞語啊!唐僧師徒四人究竟是要有多么大的決心、多么強的毅力才能夠堅持下來?若是常人,又怎么能夠承受得了這種折磨呢?一路上,他們經過了寶象國、烏雞國、車遲國、女兒國等大大小小的國家,經歷了種種磨難,但是他們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堅守著他們的信念,憑藉著頑強的毅力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向困難挫折屈服,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成功取得了真經。即使路迢迢,十萬八千里,他們也能披荊斬棘,乘風破浪,一路將塵埃蕩滌。唐僧他們為什麼能夠做到這些呢?歸根到底,只因為兩個字——堅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人最兇惡的敵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凡事皆須盡力而為,半途而廢者永無成就。堅持,是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指路標。

事實上,不僅僅是唐僧師徒四人,在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名人也是因為堅持,才有了今天的一番成就的:愛迪生,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他經歷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了成功,被人們授予“發明大王”的稱號;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憑藉著自身頑強的意志學習著盲語,成為了舉世矚目的大作家;王羲之七歲練習書法,走路吃飯都在揣摩字的結構,不斷地用手在身上比劃,衣服都磨破了,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不知用了多少墨水,寫爛了多少筆頭,竟然將洗筆的池子都染成了黑色……種種事實告訴我們,人活在世上,難免會經歷坎坷或吃虧,這些都是無法逃避的。誰的人生能一帆風順?就像是天氣,不可能永遠都是風和日麗,勢必會有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就像是大自然,冷熱交替,嚴寒酷暑,這些都是萬物成長中的一部分。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涓滴之水可以磨損比它大百倍千倍的石頭,不是由於它力量的強大,而是因為晝夜不捨的滴墜。天下無難事,唯堅持二字,為成功要訣。無需膽怯,不必退縮,只要堅持下去,美好的未來就一定會在前方等著你!

曾國藩曾經說過:“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沒有努力,何來的成功呢?

《西遊記》讀後感啟發範文四

茫茫古國,泱泱華夏。中華民族取經歷史以及傳奇神話之精華全部被吳承恩匯注在《西遊記》中。當你翻開《西遊記》,仿佛在看一部影片,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躍然而上,演繹了一部從孫悟空出世,到唐僧師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結識仙友,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神奇故事。

讀完《西遊記》,所有人無不讚美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妙筆生花,以及書中主角齊天大聖——孫悟空追求自由,敢做敢當的自我主義精神。但是,我感嘆的卻是書中副角——默默無聞的沙僧。他雖沒有悟空隨心所欲的心理,也沒有八戒好吃懶做的性格。他只是那位勤勞樸實,那位在茫茫取經路上,一直擔任提著行李的人。

從這樣一個角色中,我們能感受到的是“腳踏實地”和“任勞任怨”。在現實社會的茫茫人海中,有著無數這樣的人,他們不靠偷盜,不靠搶奪,也不靠小心計來對付別人,只是勤奮努力地工作學習。但是,往往這種人可能會背黑鍋,受連累,成為受害者。不用怕,只要我們不放棄,繼續努力,堅持把事情做下去,相信“皇天不負有心人”,勝利的那些人就會是我們。因為我們不相信,也不掌握命運,但是我們抓住了每一次深造,改變自己的機會,所以成功了。這些與沙僧相似的人,在我心中其實也是英雄,是那平民英雄。不過他們只是像沙僧一樣默默無聞地做出奉獻。例如我們和藹可親的老師,她們付出自己的心血,培養了一個個為祖國爭光的棟樑之才;還有那一位位在工地上,揮灑汗水的建築工人,一座座從大地上緩緩立起的高大挺拔,堅硬牢固的樓房都出自他們之手;最普見的是那大街,馬路上的清潔工,他們不分晝夜,不怕危險地為我們清理垃圾,給我們創造了一片美好的環境。

同學們,讓我們勤奮努力地學習工作,共同學習沙僧的品質,腳踏實地,任勞任怨,一步一步邁向成功,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把國家建設的更加美好,成為一代強國吧。

《西遊記》讀後感啟發範文五

《西遊記》這本書是由吳承恩寫的。《西遊記》也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人物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了。因為他的本領很大,可以七十二變、翻筋斗雲......還能一眼可以看出哪些是人,哪些是妖怪。但有時候孫悟空也會犯錯誤,如在“闖龍宮喜得金箍棒”、“齊天大聖大鬧天宮”等章節。所以說,我們不但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更多更大的本領,才能多做好事,多做有益祖國和人民的事。

唐僧非常善良,經常因為熱心腸而被妖怪迷惑或者上當。由於孫悟空有時候不聽師傅的話,導致師傅的誤解,比如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一些章節中,因為唐僧的誤會,孫悟空被趕回了花果山。所以說不僅要為人善良,更要明辨是非,懂得真善美。

我最喜歡《真假美猴王》這個故事情節,因為兩個一模一樣的孫悟空實在是打得難解難分,實在是太精彩了。還好最後有如來佛祖,不然確實分不清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所以說,生活和學習中很多事情不要被外表迷惑,勇於作真正的自己。

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碰到很多困難和妖怪,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但他們四人團結在一起,戰勝了妖魔鬼怪,取得了真經,成功地回到了大唐。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只要認定了目標,不怕困難,大家團結一起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西遊記》讀後感啟發範文六

唐僧師徒來到火焰山,但是因為烈火熊熊難以度過。孫悟空叫出土地爺,正在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土地爺爺說想過火焰山必須借到羅剎女也就是紅孩兒的母親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滅火,鐵扇公主在芭蕉洞。

悟空來到芭蕉洞高喊:“嫂嫂,請開開門。”鐵扇公主見是孫悟空,大聲罵到:“你害了我的紅孩兒,今天還敢來攀親戚。”孫悟空說:“你要是借我芭蕉扇,我就讓你兒子回來見你。”鐵扇公主氣死了,便拿起芭蕉扇把孫悟空扇了個老遠,一直到一座仙山。他死死地抱著一塊大石頭才停下。

悟空想到靈吉菩薩在此,便找他求助,靈吉菩薩給了他一個定風丹,說:“你拿著它你就不會被扇走了。”悟空就又回到了芭蕉洞。高喊嫂嫂快開門我孫悟空又回來了。鐵扇公主拿著芭蕉扇出了洞用扇子扇了三下,可孫悟空還是在原地,鐵扇公主只好借給孫悟空芭蕉扇,結果是假的。孫悟空就又回到芭蕉洞變成牛魔王的樣子騙到了真的芭蕉扇,結果半路又被牛魔王給騙回去了。孫悟空去找牛魔王要扇子,牛魔王不給,兩個人就打了起來,最後鐵扇公主看見牛魔王被打就把扇子交給了孫悟空。孫悟空拿著真扇子扇滅了火之後又把扇子還給鐵扇公主,然後就繼續前進。

《西遊記》讀後感啟發範文七

暑假,我在家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這本書的作者是吳承恩。

《西遊記》主要講了唐僧師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經的故事,其中的“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五莊觀偷吃人參果”是我最喜歡的小故事。

這本小說的主要人物有四個:首先是唐僧,他心地善良,身材高大,但性格軟弱,菩薩賜予他三件寶物:袈裟、九環錫杖、金箍咒;然後是孫悟空,他樂觀聰明、火眼金睛、明辨是非,但是無法無天,憑一根如意金箍棒為師傅斬妖除魔,他的本領主要有七十二變和筋斗雲;第三號人物是豬八戒,他是一頭大懶豬,經常占小便宜,愛耍小聰明,他曾經還是天篷元帥;最後是沙僧,他任勞任怨,每次兩位師兄吵架他都會勸阻。

看完《西遊記》,我有了很大的收穫,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做人要樂觀,要有正義感,認真完成每一件事。

《西遊記》讀後感啟發範文八

《西遊記》這本書好多小朋友都看過,沒看過的也可能從電視裡看過或者長輩那兒聽過一些小故事,那你們想知道我的想法嗎?下面就讓我們一同分離一下感受吧!

眾所周知,《西遊記》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這是一個團結奮進的集體,師徒同心;這是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師徒情深;這是一個挑戰創新的團隊,上下協作。唐僧為人和善、信念堅定,孫悟空聰明機智、愛憎分明,豬八戒憨厚純樸,沙僧老實正直、勤勞肯乾,白龍馬吃苦耐勞、默默無方,四人各有所長,誰也離不開誰,一路打敗妖魔,修成正果。

小朋友們,那你們覺得裡面誰最厲害呢?你會選悟空吧?在很多人的眼中,他會七十二變、能翻筋斗雲、有降妖伏魔的本領,真讓人佩服。但我們也不能完全學他,他調皮搗蛋:大鬧天宮、大鬧地府、大鬧龍宮;他不守規矩:偷吃人參果、幾次要回花果山,要不是緊箍咒讓他頭痛難忍,要不是唐僧的教育提醒,他不會知錯就改,更不會由從石縫裡蹦出來的妖猴歸正為名符其實的齊天大聖。

《西遊記》這部書讓我明白:只要有夢想,並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克服困難,就能取得成功!

《西遊記》讀後感啟發範文九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電視劇《西遊記》的主題歌,是對“西遊”精神的一種提煉和概括,既寫出了“西遊”披荊斬棘的艱辛,更反映了一路向前的無畏樂觀。

大唐貞觀十三年九月,正是的“數村木落蘆花碎,幾樹楓楊紅葉墜”的秋深時節,唐僧迎著清霜,披著明月,西出長安,踏上了取經之路。雖說是如來的得意弟子金蟬子投胎轉世,可此刻的他,只是一個肉胎凡身的和尚。他不知道前方山有多高路有多遠,不知道有多少豺狼虎豹等在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毒魔惡怪正眈眈虎視著他那能讓人長生的皮肉口滴涎水。他當然也不曾期待有幾個神通廣大的徒弟來斬妖除魔“保駕護航”。他的心裡只裝著一件事:取經。他的腳下只有一條路:西天。伴隨他一起上路的,是求取真經的信念和永不退縮的意志。哪怕落入妖魔之手,飽受繩捆線綁籠屜蒸煮之苦,幾度命懸一線,可是只要一脫險境,他又會立刻踏上西行的路。

與手無縛雞之力的唐僧不同,三個徒弟都不是凡夫俗子。他們個個都能騰雲駕霧斬妖除魔,去往西天對他們來說是小菜一碟的事。然而,他們卻跟隨著唐僧亦步亦趨,一步一個腳印地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取經人”。期間,也鬧過誤會與爭執,取經的團隊也幾乎分崩離析。然而,他們三個謹記著對觀音菩薩的承諾--“護送取經人”,一而再再而三放下嫌隙,各展所長合力驅魔,最終護送唐僧取得真經。十四年的取經路,孫悟空從一個衝動的石猴成長為沉著冷靜的“鬥戰聖佛”,豬八戒和沙和尚也完成了對各自罪愆的救贖。他們的西行路,是一條堅守承諾自我成長的路。

師徒四人奔走在取經的路上,而各種妖魔鬼怪也奔走在各自的修仙之路。他們有的脫胎於草木,有的幻化於禽獸,都為了在神仙之列占有一席之地而奮力修行。然而,對於成仙的渴望使他們的內心成了一座焦灼的火焰山,為了達成目的,他們不擇手段,尤其是聽說唐僧肉可以延年益壽便使盡手段欲施毒手。對長生的渴望讓他們失去了理智,甚至忽視了孫悟空的金箍棒。可憐的他們,自以為走上了終南捷徑,卻不料反因此失了修行,丟了性命。

不論是仙是妖,都有自己要走的路。塵世間的每個人也一樣。趕路的時候,既要抬頭看天,也要低頭看地,關鍵是不要走上岔路。

《西遊記》讀後感啟發範文十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尤其是裡面師徒四人一路斬妖除魔,互幫互助,永不放棄的精神感染了我。

《西遊記》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孫悟空。他不僅武功蓋世,還能騰雲駕霧,來無影去無蹤。當然我最敬佩的還是他的知恩圖報,寬宏大量。俗話說的好:“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我想孫悟空真正做到這一點。就像五百年前他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唐三藏幫他逃出了五行山,他便用自己的一生來回報。在取經途中他勇往直前,斬妖除魔,為了唐三藏捨命相救,毫無怨言,這么多可貴的精神。而我呢,只要爸媽稍微說我幾句,我就覺得很煩,和他們頂嘴,這樣的我和孫悟空差遠了。想到這我慚愧的地下了頭,同時對孫悟空這樣的精神敬佩不已,我暗暗發誓要像他學習。

《西遊記》里我最喜歡的就是三大白骨精。白骨精變化多端,變成人形來迷惑唐三藏這樣的肉眼凡胎,為了白骨精三番四次對孫悟空動怒,最後把他趕走,然後被抓才醒悟過來,錯怪了孫悟空。但孫悟空聽到師傅有難時,二話不說就去救唐三藏,這才化險為夷。

讀完《西遊記》,我才明白感恩的意思,不要去計較別人給予你多少,然後再去衡量給別人多少,要學會包容,這樣世界上才會沒有那么多紛爭和衝突,才會和平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