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青年節的作文500字

篇一:青春氣

北島在《波蘭來客》中寫道:“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悲壯的詩人因青春的逝去而心殤。

只可嘆,如今沙丁魚涌動於潮水中似的我們,也染了詩人的憂鬱,肆意嘆老。這其實是一種微妙的心理:誤以為年歲才是青春的標籤。

我不由得想到一些人,滿是黍離之悲:中國傳統五千年歷史,到底老了啊!

他們振振有詞:諾獎的紅毯總沐浴歐風美雨,那才是青春文學。

中國文學真如祥林嫂般“老掉了”嗎?中國文化土壤貧血嗎?傳統精髓缺鈣了嗎?

不!青春氣的漸消怕是我們忘了蛻化,一度沉於“退化”中。蛻化是中國文化找回青春的必要救贖,是一種繁衍嶄新與深刻血髓的自救。當莫言一獎驚人時,他說:“我的獲獎代表不了社會對文學的重視。”只有社會更多地用一水婉轉的眼神給文學更溫柔的注視,才能以一點青春氣息引領千里快哉風!

永葆青春不是象牙塔的孤高傲世,它必須接地氣,紮根於現實。當成名作家在久違的舶來文化中狂歡時,那群血氣方剛的知青作家正掀起“尋根文學”的一角衣衿。不論是王安憶的《小鮑莊》,還是韓少功的《我心歸去》,都是本土文化在失落後的還魂青春。

“歲月”號沉沒,青春在呻吟。韓國正集體反思“服從”文化,船傾楫摧欲沉時,兩百多名少年服從船方指揮,艙中等待,最終生命褪色;不服從者反而獲救。青春之氣意味著有理性、有主見的些許“叛逆”。只會溫吞吞與外物講和,至多不過成為“社會填充物”,青春的幻想和夢境在剝蝕老化。沒有人的反抗,城市只是水泥林場,王小波的話深刻冰涼。

在西南聯大教授吳宓眼中,霧中的昆明是曹雪芹筆下的空靈幻境。當他駐足街頭,看到“瀟湘館”時,怕是一味難盡。他想到的是黛玉的吟簫於影下,酌梅瓣上雪釀的酒;可當時,一群人喝酒划拳,青春被暮氣肢解了。吳宓老人憤然而去。

盲目成熟有時是對外界的“獻媚”。在這個媒體時代,神童一度被“神化”。神褻瀆了童,還是童褻瀆了神?沒有青春之氣,童也只是人們追捧的老“玩”童而已,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攝足文化血脈,為天才鋪壤。

“不長久的,多將以悲劇結束。”戈爾丁的《蠅王》用失去青春後的沉淪給人警示。一點青春氣,只在心裡,它帶來的是拂頰的千里快哉風!

篇二:意外的“驚喜”

莘莘學子每每爭分奪秒地在書山題海里“競博”,稍不留意,就被別人甩在九霄雲外。考場上、校園裡、班級中無處不氤氳著濃烈的積極求學、如饑似渴地閱讀書籍。可情況是不同的,總有頑劣的孩子瞎搗亂,在庸碌的校園生活中不時亦有意外的“驚喜”。

在那春暖花開的季節,前夕不免概嘆飄零凋落的悽美,時至今日,我才恍然悟懂一季的輪迴終歸得畫上圓滿的句號,但這一季的飄逝,只是蘊意著重生之瑰麗。兩隻手也分工合作,一邊揪著椅背,另一邊抬著板凳,雙腿一如既往地走著,就這樣宛轉的鳥鳴混合著些少同學們說悄悄話的“演奏”,步履到運動場……

幾天不見的太陽公公,一瞧見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真是愚弄得我哭笑不得。耳畔里不是不是鑽進雜聲,不過大多數都是嘆息烈日當頭下竟然全校開會,就像一塊塊鮮嫩的肉皮在灶台上炙烤著。隨後大家都陸陸續續地走進場,還沒坐穩椅子,主席台上的老師便拿著麥克風誠懇地說:“同學們,等一下開會要長達兩個小時左右,若要上廁所的同學請儘快!”一聽到這個不知是福還是禍的訊息,同學們如同出籠的麻雀,唧唧喳喳地一擁而至。而我也糊裡糊塗地被人牽扯去……旬後,一個陌生的體型、衣著拿著麥克風走到主席台,耳畔里縈繞著都是運動場播放的樂曲。

他昂首挺胸,步履自如地踏上台,聲音洪亮地自我介紹一番,聽他說話的語氣是自信昂揚、充滿朝氣,而我難免有些自卑。他的開場白便招引得我們捧腹大笑,隨著視線的延伸不知不覺地望見“張緒坤博士感恩勵志報告會”的橫幅,終於曉得今天下午開會的目的。不久,張博士要求我們慢慢閉上眼睛以及低下頭……隨後一些愜意的背景樂使我循環漸近地回眸童年家裡的那扇大門,一種熟悉的觸覺讓我極有勇氣地推開它,看著如昔日一樣的擺設,絲毫沒改動。一陣陣叫喚聲不禁讓我落淚了,因為那是爺爺親切地呼喚,可他早已離我而去,去了一個讓至親夢縈魂牽的相隔地。不久,我已漫步走過國小六年的生活,當中歡聲笑語改蓋過悲春傷秋。直至步入中學,成敗得失逐漸讓我萌識社會競爭是殘酷的,永不及國小時代單純,要想在龐大的學校里有立足之餘,途徑掌握在手中的書里。在這初露魚肚白的人生里,父母親的關愛每每融入我的心扉,記掛在心頭。

在這個環節之前我雖迷茫在成敗之中的岔路,可現在歷經短短的四分之一人生中,我又重新找回真實的自我,不會背著偽裝的軀殼行走度日,這樣的生活真的很累。淚滴的滑落不單單是心靈受到極大的感觸,還有證實找回自我不是一場虛幻。

篇三:青春的讚歌

戀戀秋風,我愛一彩最美;潺潺流水,我掬一捧最清,回溯歷史的足跡,我不忘毅者在成長道路上留下的青春泥濘的腳印。

一段戰爭硝煙與政治變換並存的歲月里,一個新潮思想與封建舊守鬥爭的時代里。一代偉人毛澤東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用大氣磅礴的詩篇抒寫豪壯的青春。他的青春在拋頭顱撒熱血的戰場上停留,在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的讀書聲中流連,在高舉著勝利旗幟的鏗鏘有力的吶喊聲中度過。他的青春就是一波巨瀾,潮起潮落時才能疊出驚心動魄的鳴響,方才能顯現出他的英雄本色。

有人認為雷鋒的一生是偉大豪邁的,而我認為他的一生是如一杯清茶般平淡的。沒有驚世駭俗的升官加爵,也沒有可歌可泣的豐功偉業,有的只是如一條涓涓溪流般綿延不盡的精神。他把所有的青蔥歲月都奉獻給了社會與人民。多少個大於磅礴的雨夜,他踏著泥濘與荊棘背著受傷的病患尋找前方的路;多少次他節省下自己的口糧,掏錢幫助旅客踏上回家的列車;又是多少句“我叫解放軍”豪邁地再我們心中激盪,激起我們無盡的敬佩與懷念。歷史的長河留下了這些“螺絲釘”們人性的光輝,化作一縷淡淡的馨香滋養著我們。

月光皎皎,一地銀泄,品味著《月光曲》中淡淡的憂傷,年輕的貝多芬正在用美妙動聽的音符譜寫如水的青春。青春的掠影永遠是在練琴中度過,但他強忍著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摧殘,完全是出於對自己神聖使命的執著追求。他把對音樂的追求,對人類的奉獻視為比生命更可貴的靈魂。就像永遠都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是一種力量,一種抗拒生命的不竭動力。正是青春時期肆意揮灑的汗水,使得他為人類留下了極其豐厚的音樂財富。他的青春就如一壺烈酒,只有忍受過苦澀與凜冽,才有暢快淋漓的盪氣迴腸。我的青春將會以怎樣一種姿態笑傲我的人生呢?我的想法有著淺淺萬萬種。但是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獨具一格的,或有成功的喜悅,或有落寞的詩意,或者有高調絢爛地綻放,或者簡約樸素地含苞。在老師用教誨與溫情織成的網中,我盡情吮吸著知識的甘露,奏響青春的讚歌,澆灌出人生最美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