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來了

放眼望去,喧鬧的大街上看不見任何一個人的蹤影,我望向上方,突然發現蔚藍的天、潔白的雲一下子都消失了,除了一片灰色的煙,再也看不見東西。我在馬路上小鹿亂撞般的走著,不由得開始擔心起來,今天這是怎么了,為什麼有這么多的霧?

循著記憶中的路線,我安全的到達了家中,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喉嚨突然幹了起來,我不停的喝水,卻越喝越乾。而且還帶有一些難受的感覺,好像有東西卡在裡面了似的。我感到有些奇怪,於是上網查了一下,這一查不要緊,可內容真的是嚇到我了。

原來,我今天遇到的不是普通的“霧”,而是“霧霾”,你可不要以為它們只是多一個字和少一個字的區別,兩者的危害可大不一樣。一般來講,霧和霾的區別主要在於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達到90%以上的叫霧,水分含量低於80%的叫霧霾。而霧的危害只是在於會影響交通,容易發生車禍而已,對人體幾乎沒有什麼比較大的危害,除非你長時間呆在室外,才會引起一些小疾病。但霧霾不同,它會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像我剛剛的喉嚨乾燥就是其中危害之一。

那么,霧霾如此可怕,我們該怎么預防它呢?

首先,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買一副口罩,使自己儘量不要呼吸到霧霾,不過你可不要以為拿張布在嘴上、鼻子上貼著就可以了,選對口罩也是極其關鍵的一步。若是質量不好,戴了也等於沒戴。或是大小不一,大了,霧霾還是會鑽進來;小了,遮都遮不住。然後就是要防止霧霾產生。其實霧霾產生跟我們並不是沒有關係,汽車尾氣的排放、建築工地揚塵、以及用煤發電的火電站排放等都會直接或間接的造成霧霾產生。或許這些都是為了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你有想過它們帶來的後果嗎?如果沒有,那就請從現在做起,多植一棵樹,少用一輛車,都能大大減少霧霾出現的幾率。

治霾並不是戴上口罩就“治”了的,治霾需要的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而不是國家單方面的治理。個人認為,我們應該多學習西方國家,他們國家有霧霾的時候,國民並不是戴上口罩就了事,幾乎每十個人里就有五到六個人向當地政府舉報。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中西方國家,真的只是經濟存在差異嗎?國民素質,以及環境污染,這都並不全是國家的問題,我們自身也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所以,我希望,治霾不僅要治生活中的霧霾,更需要治的,是人心中的“霧霾”,希望你已經意識到:“霧霾”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