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中的月小升初滿分作文

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中的月

皓月當空,月明如水,銀色的清輝傾瀉大地,萬物睡在了溫情的夢裡。仰望星空,猛然發現:世界美好全因明月無私的愛的付出,世界因愛意而溫情!可見,心懷愛意之明月,精彩自在!

離家萬里,愁緒冗長,我看到了你,李太白!異鄉的床上,你輾轉難眠,縱然今夜月色清幽好入眠。那白茫茫的一片,不是秋夜的寒霜,而是清冷的月光啊!故鄉的親人,看得見你舉頭望明月,看得見你於日月交替中把故鄉的明月長存心間,讀懂了你對故鄉的赤誠的愛!遠行千里的遊子,哪個沒有鄉愁?只是你的心中故鄉月兒更圓、更明!心中自有明月在,是對故土的一份深深愛戀!

你也是仰望明月的那一個吧?郭明義,當代活雷鋒!曾記得,你總問別人還需要什麼?曾記得,你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麼?20年獻血6萬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94年以來,你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民眾捐款12萬元,先後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卻幾乎一貧如洗!漫漫施善路,你是在用生命的鮮血一路跋山涉水,誰說你孤單寂寞?關愛他人的明月不是一直陪伴你左右嗎?你把自己的整個身心掏空,只為那輪至善的明月留足心房!誰言雷鋒去,請看郭明義,盈懷明月情,滿腔浩然氣。心中自有明月在,是對他人的一份真誠關愛!

“我沒有專業,國家需要就是我的專業;我從不考慮自己的得與失,祖國和人民的憂就是我的憂,祖國和人民的樂就是我的樂。”從義理到物理,從固體到流體,順逆交替,委屈不曲,榮辱數變,老而彌堅,這就是你人生的完美力學,無名無利無悔,有情有意有祖國,你用六十多年的報國路詮釋了自己胸懷的明月:愛國。錢老啊!您該放心了,你舉起的明月如黑夜裡的火把照亮了千千萬萬的後來者,你深愛的祖國走上了偉大的民族復興之路,駛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心中自有明月在,是對祖國的一份赤誠熱愛!

明月當空,在你笑靨如花的眼眸里,我看到了一個個胸懷愛意的影子:情系故土、愛灑祖國、心中裝著他人!那款款的腳步中,深情的眼眸里,分明昭示著一種力量:愛在,明月在,夢就在!誠然,這樣的愛動人心魄,這樣的情牽動一生!只是心中常懷愛之月兒,千萬不可忘了愛自己!愛自己不是自私自利,而是珍惜自己、發展自己來更好地施愛於社會!愛自己不需要張揚,肯定自己、堅持自己就行!

胸懷善良的愛意,就是明月在懷,心中自有明月在,美好的一切都在!

心中的月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台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台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么,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

心中的月

在我心裡,月亮是一個聖潔的象徵,她像聖母,散發著柔和的光,光中還帶著幾分神秘。每次看月亮,心中便覺得得到了心的寧靜。

古人對月有著別樣的情懷,詩仙李白就寫過許多有關“月”的詩句。自斟自酌時,他會發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感嘆;遠在他鄉時,他“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得知朋友被貶,他會對朋友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在他筆下有無數個明月,有無數個感慨。

然而,不只是李白,其他詩人也喜歡月亮。自古以來,月亮一直是思鄉、思人、悲傷的代名詞。宋朝的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就寫過,“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唐朝詩人李商隱在思妻之時寫下了“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的詩句。浪漫風流的唐後主李煜在國破後也發出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嘆。王昌齡在邊塞衛國之時,寫出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壯志豪言。

在各位詩人的筆下,月的形態無不各具風韻。

現實生活中,也許是因為種種詩句,人們對月亮就只有淒涼的感覺,但我不是。我認為月亮是美的,是安適的。我喜歡各種月亮,因為我覺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覺得夜晚,哪裡有月亮,哪裡就美。我喜歡“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景象。我愛“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意境。我欣賞“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和-諧”……

仔細想想,月亮難道不像我們人嗎?不同的環境下,月亮也會有不同的形態,不同的思考。中秋節時,她快樂顯出滿月,秋風瑟瑟,她會傷心,顯出細細的月牙兒。但無論怎樣,月亮從沒消失。她堅持每天出來,帶給人們快樂與悲傷。月是有生命的,她比人類更長久。仔細想想,月亮難道不像我們人類嗎?她會快樂,會顯出滿月,她會傷心,會顯出殘月。月亮這種做法難道不是一種如黛玉般不加掩飾的真實嗎?月滿固然美麗,她時而的殘缺也不失為一種風韻啊!人生難道不應該如此嗎?我記得有位偉人說過:“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這難道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嗎?

朋友,請在有限的生命中,發揮出無限的價值吧!

朋友,請摘下臉上的面具,以自己真實的心去面對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