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說閱讀技巧

小說的基本特徵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描寫具體的環境,高考命題人設題問題離不開小說“三要素”,自然,這也是閱讀小說時必須關注的重點。那么高中的同學們知道小說閱讀技巧?

一.人物的鑑賞

鑑賞方法:

我們對小說人物的鑑賞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總是通過描寫手段表現出來的。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俗話說:“言為心聲”,即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於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則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動,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動表現,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為自己偷書所作的辯解,華威先生到處趕著開會,說起話來滿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個性特徵。此外,小說描寫人物的方法還有肖像描寫、神情描寫、細節描寫等。既有概括的介紹,也有具體的描繪;既有正面描寫,也有側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時一定要抓住這些具體的描寫語句去揣摩、領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對孔乙己的外貌描寫,寫他的衣著是“一件又髒又破的長衫”,寫出了他迂腐、虛榮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

第二,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動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們還要聯繫人物活動的社會歷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環境。既準確把握人物鮮明的個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會意義(共性)。既要善於從自然環境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於從人物間的相互關係、人物與環境的關係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徵。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揚、虛實、對比、襯托等塑造人物的傳統手法揭示出來。

另外,確立小說的主人公是誰,可從五個方面進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標題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傳達主題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與情節聯繫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極力刻畫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常見命題方式:

①小說的主人公是什麼樣的人?請結合小說的具體內容分析。②某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請簡要分析其性格特點。③試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解題思路:

首先總體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還是貶,是頌揚還是諷刺。然後畫出小說中關於這個人物言行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接著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通過人物的描寫(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細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在此基礎上進行歸類概括。最後選擇恰當的詞句表述出來。

典例分析:

①《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答:孔乙己“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穿的雖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他說“竊書不能算偷”,他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吃。可見,孔乙己是個深受科舉製毒害的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好逸惡勞,但也心地善良。

②《藥》的主人公是夏瑜還是華老栓?請結合小說內容分析。

答:《藥》的主人公是華老栓,不是夏瑜。A.《藥》描寫的是民眾的愚昧麻木,革命者的悲哀也是因民眾的愚昧麻木引起的。B.全篇著力刻畫的是華老栓。作者通過行動、心理描寫和環境襯托,表現了華老栓愚昧麻木、老實本分等性格特徵。C.作者明寫華老栓,暗寫夏瑜。意圖是將國民的劣根性暴露出來,因此,正面描寫華的愚昧麻木。對夏瑜採取側面描寫,只是反襯不覺悟的民眾,更深的揭露國民的劣根性,警醒人民改造國民性。

二.情節的鑑賞

鑑賞方法:

對小說情節的鑑賞可從四個方面入手。

第一,理清基本矛盾衝突所構成的情節發展線索,弄清故事的來龍出脈,從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全過程來把握故事內容,尤其注意分析透發展和高潮部分。善於體悟出故事情節中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會現實意義。

第二,鑑賞小說的情節要從細節入手,細節往往成為設題點,伏筆與點睛之筆是命題者的熱點選擇。另外,還要注意鑑賞小說情節中倒敘、插敘、伏筆、懸念等的表達效果。

第三,小小說必有情節上的“轉”(即情節、感情的變化);因為短,衝突往往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這使結尾句往往成為點睛之筆,是理解全篇的關鍵。

第四,故事情節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梳理故事情節的過程就是對人物性格感受的過程,也是對小說主題理解的過程。如《水滸傳》中的林沖,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官居高位。小說在前五回里,濃墨敘述了“娘子受辱”、“帶刀誤入白虎堂”、“刺配滄州道”、“大鬧野豬林”、“火燒草料場”、“風雪山神廟”等情節,展示了林沖一步一步地被逼上梁山的過程。一位逆來順受的“忠臣”最終成為犯上作亂的“英雄”,其性格刻畫運用的是情節推進法。

常見命題方式:

①某段劃線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請作簡述。②將小說的某個情節抽去,對小說的人物刻畫和主題的表現有沒有影響?為什麼?③為什麼小說要幾次寫到某某事件?④小說在哪些方面對某某人物作了伏筆,找出來並作簡要分析。

解題思路:

解題時仍然要從小說三要素尋找思路,明確情節構思是為了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題方向:①是對表現主題的作用。其作用一般來說是點題或突出主題。②是對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發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現了人物性格。③是對整個故事情節的構成上的作用。一般來說是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典例分析:

小說《項鍊》的結尾出人意料,但合乎情理嗎?請結合有關情節進行分析。

答:合乎情理。①借項鍊時,福雷斯蒂埃夫人很爽快地答應:“當然可以。”顯得相當大方,這就暗示項鍊是假的。②瑪蒂爾德四處買項鍊時,珠寶店老闆說“我只賣出去這個盒子”,這又暗示項鍊與盒子不是原配的。③瑪蒂爾德去還項鍊時,福雷斯蒂埃夫人“竟沒有打開盒子看”,這再一次暗示項鍊並不是什麼貴重的首飾。所以,結尾由福雷斯蒂埃夫人親口說出項鍊是假的雖是出人意料,卻是合乎情理的。

三.主題的鑑賞

鑑賞方法:

鑑賞的小說主題,方法有四:第一,根據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題。第二,聯繫小說描寫的典型環境分析主題。第三,結合作者的生平、創作動機和寫作的時代背景分析主題,即知人論世。第四,據作者對人物描寫的語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題。

把握主題時,不從作品的客觀實際出發,不能避免認識上的偏見和情感、情緒上的偏激,沒有認真閱讀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評價作品缺乏針對性,這是學生做這類題最大的誤區。

常見命題方式:

①怎樣理解小說標題的深刻含義?②從某某故事中你認識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現實。③有人說這篇小說反映了這樣一個主題,又有人說這篇小說反映了那樣一個主題,你認為是什麼主題,請結合小說的內容具體分析。

解題思路:

①從小說的題目入手,有的小說題目突出主題,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②從小說的主要情節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③聯繫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

典例分析:

從“寶玉挨打”這件事中你看到了什麼。

答:“寶玉挨打”看似一件老子教訓兒子的家庭小事,實則是父子倆尖銳的思想衝突。賈政望子成龍,希望重整家業,而寶玉卻對仕途經濟毫無興趣,會見賈雨村時無精打采,在外私結戲子,又與母婢金釧有說不清的嫌疑,種種不肖,使賈政大為失望,大為光火,認為寶玉這樣下去必定會“釀到弒君殺父”的地步,於是對寶玉大打出手。這就反映了封建思想對叛逆意識的極端仇恨,也反映了封建社會裡,美好的進步的新生力量在抗拒著腐朽的正統保守勢力。

四.環境的鑑賞

鑑賞方法: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可分為:社會環境描寫和自然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描寫指的是故事發生的時代特點和時代背景,它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動時空背景,影響著或直接決定著人物的思想情感。自然環境描寫交待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氣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分析環境時,必須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社會環境往往有複合的因素,有幾個因素就應分析出幾個因素。如魯迅的《祝福》在描寫社會環境時,展開的更是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問題,又有封建貞操觀念等問題;既有封建禮教問題,又有迷信觀念問題,還有人心冷漠問題。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難史上,不同的因素起著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會環境應透過當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會歷史內涵。社會環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圍的次要人物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種社會力量的某種觀念的載體,分析時應通過這些人物的言行,認識其代表的社會勢力及其觀念。《祝福》中表現封建貞潔觀念,主要是讓魯四老爺作為這種觀念的載體。表現迷信觀念,主要是讓柳媽作為這種觀念的載體。因此,在欣賞時,我們就要從魯四老爺的話語中看到封建禮教,從柳媽的話語中看到迷信觀念。只有這樣進行透徹的分析,才能從中認識到作品所提出的社會問題。

第三,注意人物與環境的辯證關係。環境決定人物命運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動地作用於環境。由人物在社會環境中的走向,我們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分析環境描寫,理解人物的性格。第一,要善於從地點、時間、行動、季節、氣候和景物等描寫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對主題的烘托;第二,善於從人與人的關係、時代特徵、社會風貌等社會環境中體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常見命題方式:

①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自然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②聯繫全文,簡析社會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③簡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寫烘託了人物什麼樣的心情。④簡要分析人物命運的社會根源。

解題思路: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或展示世態風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調;⑥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為刻畫人物作鋪墊等。

典例分析:

①簡要分析《項鍊》主人公命運的社會根源。

答:當時法國社會視女性為玩物,這種惡劣價值觀瀰漫於整個社會,是制約瑪蒂爾德人生理想和生命情致的一副精神枷鎖;追求享樂,愛慕虛榮的風氣,又是導致瑪蒂爾德悲劇的深層社會原因。小說在諷刺瑪蒂爾德愛慕虛榮的同時,也將批判的矛頭對準了造成這一類人間悲劇的資本主義社會。

②《智取生辰綱》中的自然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答:全文近二十寫到熱,如,“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有半點雲彩,其實十分大熱。當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嶇小徑,南山北嶺”“四下里無半點雲彩,其實那熱不可當”“看看日色當午,那石頭上熱了”等,這些景物描寫烘託了一種煩悶緊張的氣氛,也有助於刻畫楊志的謹慎、精明、橫蠻的性格,同時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五.手法的鑑賞

鑑賞方法:

①弄清情節結構中作者運用了對比、懸念、倒敘、插敘、前後照應、明線、暗線、出人意料的結尾、襯托、鋪墊、先抑後揚等哪些方法,並了解這些方法對塑造形象和表現主題所起的作用。

②弄清小說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如人物外貌(肖像、神態、服飾)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景物描寫等。分析人物描寫方法對刻畫形象的作用,領悟景物描寫對襯托人物心境、渲染氣氛的作用,悟透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效果。通過對小說中描寫的分析,認識和評價人物的性格、品質、典型性、社會意義、作者的感情傾向等。另外,要理解社會環境描寫,對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社會關係特徵,人物活動的背景等的作用。

③把握語言運用上的特點,如,人物語言個性化、寓意深刻、批評鋒芒含蓄而尖銳、句式整齊、用詞準確而形象等。

常見題型:

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以及對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所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準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

解題思路:

複習時熟記各種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的特徵及其作用,考試時聯繫具體內容,準確識別作者所用的手法,並具體分析這種寫法的作用。

典例分析:

①《祝福》,採用倒敘,造成懸念。作者從祥林嫂臨死前寫起,再寫祥林嫂初來魯鎮的情景.再寫其在魯鎮的經歷。

②《項鍊》的結尾出乎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對表現主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③魯迅的《藥》,買藥、吃藥、談藥、藥死小栓是明線,革命者被殺、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為閒人的談資是暗線。再以兩條線的交織表現了民眾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④《荷花澱》寫婦女們商量去探望丈夫的對話:“我不想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我本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這些生活化的人物語言,含蓄而委婉的表現了人物的性格。在寫到水生突然提出參軍要走,“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女人猝不及防,心裡受到極大震動,原本讓葦眉子在懷裡跳躍的編席能手慌亂中竟讓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放在嘴裡吮了一下,這一“吮”字可讓人體味出:事情來得太突然,水生嫂非常吃驚,但她又強忍著感情,努力平衡自己的情緒,水生嫂是識大體、明事理、有覺悟的農村婦女,不能讓丈夫說自己軟弱、落後、拖後腿。

六.語言的鑑賞

鑑賞方法:

(1)由敘述語言確定小說的情感基調。“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魯迅這樣開始祥林嫂悲劇故事的講述。這是一個肯定陳述句,蘊含了豐富的內容。“舊曆的年底”,不是辛亥革命後確定使用的公曆的年底,從語義表層看,“舊曆的”指稱語義是“傳統的”、“歷史的”;“畢竟最像”,作為邏輯聯繫語,在這裡具有強調的意味,聯繫作品和外部語境理解,它強調年終大典深深地浸淫著、厚厚地積澱著中國古老文化的傳統和習俗,指向中國深邃複雜的歷史背景。魯迅的這句話以違反規則的形式流露出沉重的憂思,給充滿喜慶氣象的現實世界蒙上了一層冷峭深沉的灰色,故事的情感的基調也因之悄然確定下來。

(2)由敘述語言揭示人物性格、社會主題。《祝福》一開頭便講述到魯四老爺。這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敘述者“我”講道:“比先前並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未留鬍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過後說我‘胖了’,說‘胖了’之後即大罵其新黨。”這段敘述是平實的,敘述者介紹了魯四的身份,通過其言行的概述,反映出人物的立場和政治態度。“監生”在清王朝是憑祖先“功業”或捐錢取得的,可見魯四並非貨真價實的“科班”出身;“講理學”暗示了人物維護封建道統,注重封建禮教的道德觀念;“大罵其新黨”更暴露了他維護封建統治的頑固政治立場。這段平實的敘述刻畫出魯四的形象特徵,寓意深刻,言近旨遠,辛辣地進行了嘲諷和鞭撻。常見題型:某一詞語在文中如何理解?②某句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作用?解題思路:

一是瞻前顧後,結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關鍵字語理解句子。三是聯繫人物性格、小說主題理解詞句。

典例分析:

鑑賞魯迅《藥》中“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體會作者的情感。

魯迅為什麼唯獨選了鴨作為喻體呢?首先一群人趕著去看殺頭,可以作為成語“趨之若鶩”的一種畫面式的解釋;長脖子的動物中大概也只有“鶩”(野鴨)才會在漢語中帶上貶義的色彩了,所以魯迅將看客們比做伸長脖子的鴨也是再恰當不過的了。這些看客的脖子被“無形的手捏住了”,這“無形的手”是刺激的殺人場面,也是人物愚昧的思想意識、麻木的精神狀態……從作者充滿嘲諷的語氣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出那種深切的悲哀:被捏住了脖子的鴨是待宰的、無力改變自己命運的,而這,卻是中國無數百姓的生活現狀。語句中的“都”與“許多”尤其讓人覺得沉重,當愚昧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時,革命者的犧牲便注定成了“表演”。

小說考點及答題技巧

〈一〉整體感知類題型及答題要點。

1.用短語或句子概括情節,寫在空格內。2.概述故事內容(特別注意情節雙線發展的內容概括)3.局部內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題型及答題要點

1、你認為主要人物是一個怎樣的人?

2.結合內容具體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

這類題的答題步驟:①.答出描寫人物的方法。(肖像、語言、動作、心理;側面描寫)②答出這些方法的具體內容(找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重點詞語和句子。)③針對具體內容分析人物特點,注意從外在的肖像特點到內在的心裡想法,再到精神品質。要分析全面,具體,不可泛泛而談。

3.發揮想像,補寫人物心理活動。①心理活動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畫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題。

出現問題:①.缺要素②.心理活動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①.答題時隨意,說的話不符合人物性格。②不注意聯繫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潛台詞。

這類題的答題方法:.通過語言、神態、動作分析人物的心理過程。

4.體會人物感情的變化。

〈三〉環境描寫的題型及答題要點(節氣、天氣、氣候、風物、景色)

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交代背景。2.推動情節。3.渲染氣氛。4.刻畫人物形象,襯托人物的性格、情緒。5.使故事情節更為生動、真實。6.使主題更為突出、深刻。 7要表現一定的新鮮感受或微妙情緒,做到情景交融,能夠給人以感染、啟發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標題的含義。

1.以主要內容或主要事件擬題。2.以貫穿全文的線索擬題。3.以有象徵意義又暗含中心的的實物為題。4.以主要人物為題。5.以特定環境為題

分析標題的答題注意事項①注意分析標題中的中心語和修飾語的含義。一般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內容概括,二是主題概括。②如果小說標題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結合小說結尾答出文章中心。

〈五〉關於評價、體驗、感悟、啟示的問題。

這類題往往是考查學生們對文學作品內涵的把握。並結合自身經歷談體驗、感悟等。啟示——領悟的道理。(結合人物、主題答)體驗——親身經歷或通過實踐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感悟——有所感觸而領悟。評價——對人、事的看法。

〈六〉關於寫法的問題。

1.題材與主題的關係。題材——表現主題的材料:人物、環境、事件豐富人物性格,增強情節發展的真實性,藝術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個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2.倒敘、插敘的作用。一般來說,倒敘的作用是設定懸念,為下文鋪設,吸引讀者。插敘是指作者在敘寫主要情節線索時,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的敘述方法。插敘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內容豐富,充實;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來歷。使文章結構緊湊。

3.伏筆——敘述的一種手法。對作品中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後呼應。其作用是有助於全文達到結構嚴謹,情節發展合理的效果。

4.懸念——作品使欣賞者所產生的一種關於事件發展和人物命運的緊張心情,這種心理活動叫作懸念。其作用是引起讀者興趣,加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七)對關鍵性詞語含義的理解。

一般來說,這類題目結合上下文,根據文章所提供的語言環境來理解詞語在這個環境中的比喻義、象徵義、指代義或者其所具有的內涵和外延,此知識點在湖南益陽的《白蝴蝶花》中就有考查到。在做題的過程中可藉助“代入法”將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檢驗一下這種理解與上下文的意思有無不協調,甚至衝突的地方。

(八)對主旨的把握。

小說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確了,人物、環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關鍵在於對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體性思考,要把重點集中在反映出來的社會現象上,人物在社會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上和通過在對人命運的考察中領悟到的哲理上等等。還要多注意抒情議論式的句子,作者的觀點往往隱於其中。再者,主旨的卷面表達也要注意其規範性,一般的模式為“通過____事表達一種_____現象(思想、品格)。

(九)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

①正面描寫。也叫直接描寫,即通過直接地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神態來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及性格特點,反映作品主題。

②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即通過他人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老闆的描寫正烘託了“舊氈帽”的悲慘命運。

③細節描寫。通過分析人物的具體細微的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環境和場面的細枝末節的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在平常學習中要注意總結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