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元宵節日記三篇

篇一

元宵節到了,我約了我們小組去我外婆家做糟羹。

早一天前,我就打電話給外婆,跟她說了這事,外婆聽了,可能是不放心,忙說:“行,但得聽我的。”

下午,組員們到了,外婆召集大家,給我們做示範。“先將胡蘿蔔洗淨,削皮,再切,切的時候要注意,小心不要切到手,要切成小顆粒,就這樣,對,你來切。”徐警妍乖乖地接過刀,小心翼翼地切著。“喔,不錯不錯。”“外婆,是所有的菜都切成小顆粒嗎?”“對!”我選擇了筍。其它兩位同學也選好菜開始切了,“篤,篤,篤。”菜刀發出的聲音此起彼伏,挺像音樂節拍嘛。

“油泡、芥菜、芋頭、胡蘿蔔、筍、蘑菇、川豆、豆腐乾,切完畢,外婆大人。”“齊心協力,好快,拿來拿來。若中,你去灌水。”

外婆把切好的菜放入鍋中,用鏟子翻過來,翻過去。鍋底“滋啦滋啦”響,廚房交響樂,開始了。“啪啪”,油時而蹦出來,時而平靜。

“炒好了,加水!”我急忙把準備好的水倒入鍋中。“等五分鐘吧,等水燒開。”過一會兒,外婆叫我們過去,“同學們,接下來要放麵筋啦!”只見外婆一手拿出國麵筋,一手拿鍋鏟,用鍋鏟撥麵筋,動作嫻熟,她手把手教我們,讓我們感受一下。我們輪流攪拌,最後一樣菜進入鍋里後,外婆宣布可以開吃。

嘗著自已做的糟羹,體驗著臨海的民俗,真幸福!

篇二

我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有剪紙,生宵,元宵等。我最喜歡的就是元宵節。

過元宵節當然少不了吃元宵.元宵又叫湯圓,它的名子還有個故事呢!很久以前人們把湯圓叫元宵。袁世凱知道了覺得很不吉利。"元宵"不就是"袁消"嗎?於是他下令把元宵改做湯圓.從此元宵又名湯圓。元宵的餡有很多.有紅豆的.芝麻的.還有綠豆的……

湯圓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放在嘴裡,媽媽大叫;"小心點,別燙著。"咬上一口餡慢慢地流了出來,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元宵節可少不了觀花燈。吃完元宵,我與老爸來到天一廣場.這裡的花燈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還有在"遊動"的魚兒.真是五花八門!都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爸爸給我買了一個兔子花燈.只要一按按紐.兔兒便會唱起歡樂的歌。我連忙拿起我的兔子燈加入鬧花燈的行列。

篇三

“正月十五鬧元宵”,每年春節過後的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元宵節,又叫“燈節”與“上元節”,是中國自古以來就在民間流傳的另一個已有20xx年的歷史傳統佳節。

晚上,我與爸爸、媽媽在小姨家吃完又大又圓又好吃的元宵後,我們一行六人來到六堰廣場。此時廣場已是燈火通明,人山人海,到處都洋溢著節日的歡樂氣氛。我們好不容易找了一個地方坐下來,焦急地等待著……

突然,隨著一聲呼嘯,一顆“飛彈”飛上了天空,像打中了目標似的,“砰”一聲地爆炸了,五顏六色的“傘兵”從天而降,快落下來的時候就消失了,隨後,各種顏色的“飛彈”都“得到成仙”,飛到天上去了,由於“升仙”的“飛彈”太多了,大家你爭我搶,到最後都兩敗俱傷——爆炸了,有黃色的、紅色的、紫色的……美麗極了!我認為紫色的看。廣場周圍還時不時地傳來“噼哩啪啦”的鞭炮聲。看到這一片歡樂的景象時,不禁想起李商隱的詩句: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涌衢。

最後,我再告訴大家:全家團圓,坐在一起吃元宵,象徵著“團圓美滿,豐收與睦”。同時,這一天不代表著春節的最後一天,熱熱鬧鬧地過完了元宵,才算過完了春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