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三年級日記4篇

數學三年級日記1篇一:

今天早上,我正在做奧賽推理題目,做著做著,我被一道題難倒了。這道題的題目是:在一起盜竊案中,法官審問涉及到的四名犯罪嫌疑人甲、乙、丙和丁。甲說:“罪犯在乙、丙、丁三人之中。”乙說:“是丙偷的。”丙說:“甲和丁中間有一個人是罪犯。”丁說:“乙說的是事實。”經過查證,四人中有兩人說了真話,兩人說了假話,你能找出真正的罪犯嗎?我想了很久,還是沒找到答案,只好去請教我爸爸。

爸爸看了題目說:“四句話中,只有2句是真的,一下不能看出,所以我們可以假定某句是真的來進行推理一下。從而以此為解題的突破口。”

經過爸爸的點拔,我就開始推理了:“假設甲說的是真話,所以乙、丙和丁三人中還有一個說的是真話,如果乙說的是真話,那么丁說的也一定是真話,這就變成三個人說真話了,就與條件不符合,因此,乙說的不是真話,從而丁說的也是假話,丙說的是真話,於是在這種情況下,甲、丙說了真話,所以丁是罪犯”。

做奧賽題,增長了我的推理能力。

數學三年級日記篇二: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書店買書。我發現有一本叫《趣味數學》的書里有一道題使我迷惑不解。這道題是這樣的:比爾用10元買了一條狗後以15元賣出,接著又以20元買回,最後又以25元賣出,問比爾最終掙錢還是賠錢了?我覺得買了又賣,賣了又買,反覆之中,思維也被搞得混亂起來。我就去問媽媽,媽媽說:“你如果能根據“買”和“賣”的數量進行歸類,則豁然開朗。我想:“買”用去的錢:10+20=30(元)。“賣”掙的錢:15+25=40(元)。顯然,比爾掙錢了,掙了40-30=10(元)

啊!數學的知識真豐富呀!

數學三年級日記篇三:

今天,我做完作業,和姐姐一起出去玩耍。

在路上我們聞到一股香味,原來是一家賣蛋糕的店。於是我們商量好買一塊蛋糕一起吃。“老闆,這塊蛋糕多少錢?”我指著一個三角形蛋糕說。老闆回答:“一塊1元5角。”姐姐就從口袋裡掏出5元錢給老闆,老闆找了2元5角給姐姐。這時我很奇怪:這塊蛋糕是1元5角,姐姐給了老闆5元錢,可是老闆為何只找2元5角給姐姐呢?我心想:5元=50角,1元5角=15角,50-15=35(角)=3元5角。對,老闆找錯了,於是,我對老闆說了說,老闆就把錢如數還給了我……

一路上,我邊走邊想:幸虧有了數學,要不被老闆騙了還不知道。今後我一定要學好數學。

數學三年級日記篇四:

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媽媽帶我一起去買菜。

媽媽買了1.5千克的通菜,每千克3元,媽媽就讓我算一下共要付多少元?我沉思了好一會兒說:“5元5角!”“算錯了,你看買菜阿姨算得又快又準。應該是4元5角。

我很不服氣,媽媽說:“再買點肉吧!”媽媽來到的賣肉叔叔的攤點,買了1.2千克的肉,每千克是22元共用了幾元?這次我可乖了,連忙找來的紙和筆,還沒有等我回過神來,可賣肉的叔叔早已算出來了,26元4角,我心想:叔叔一定是把計算機放在底下算的。可我東瞧瞧、西看看、卻怎么也沒有發現計算機,我好奇地問媽媽:“叔叔用什麼辦法算得那么的快呢?”

原來賣肉叔叔是用心算,加半法。1千克、22元、0.2千克是4元4角,22元+4元4角,理應得26元4角。

我終於明白其中的道理,並下決心要學好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