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讀後感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感人的英雄事跡——《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講的是劉胡蘭的故事。一個平凡的小姑娘,和我們學生差不多大,卻造就了一個多么偉大的故事。

劉胡蘭出生在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里一個窮困農民家庭,她小小年紀,便對黑暗的舊社會產生了強烈的不滿。心裡暗下決心,要為祖國解放獻出自己的一切。1946年,13歲的劉胡蘭終於如願以償,被分配到雲周西村的老家做婦女工作,並成為中共候補黨員。從此,劉胡蘭開始了軍營里的生活,13歲的她也就此更加勇敢堅強。在軍營里,她忙前忙後,不知疲倦地工作。在戰場上,她沉著冷靜、身先士卒,不僅救死扶傷,還主動擔負起了為戰士們運輸炸彈的工作。劉胡蘭勤勞刻苦,勇敢機智的精神給戰友們、首長和共產黨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7年1月12日,劉胡蘭不幸被敵人抓捕了。面對敵人的威脅,她從容不迫,臨危不懼地對敵人說:“怕死,不當共產黨!”敵人被她的話激怒了,將她當場殘忍地鍘死在鍘刀之下。死亡對於劉胡蘭已不算什麼了,因為她早已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共產主義事業。

事隔兩個月後,毛主席得知此事,稱讚道:“劉胡蘭小小年紀就能表現出如此偉大的壯舉,真是了不起,他親筆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故事讀完了,把我們和劉胡蘭比一比,我們可真慚愧。都是同齡人,劉胡蘭把她的一切都貢獻給了革命事業,而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比劉胡蘭那個時代好得多,我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讀完這個故事,我們每個小學生都要重新振奮精神,以劉胡蘭為榜樣,想她學習。

是啊,“人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劉胡蘭永遠活在世人的心中,人們也將會把她的偉大精神傳向下一代,她永遠是我們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