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昆蟲記的讀後感350字

篇一

這是一本昆蟲的史詩。它在揭開昆蟲世界神秘面紗的同時,還將昆蟲生活與人類社會巧妙的聯繫起來,成為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

法布爾是一個對昆蟲痴迷的人。他在小時候就非常喜歡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地。他便將昆蟲捉到地里,每天看著它們。書中記載了許多昆蟲的名稱、習性。其中,我既熟悉又陌生的是松毛蟲,雖然在校園裡我看見過它,但並不知道它叫什麼,更沒想到他們還能變成蛾子。我一直認為,只有蠶會吐絲結繭,現在看來,這是錯誤的。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孔雀蝶,因為它是我見過的蝴蝶中最漂亮的一種,它們中的來自歐洲,全身披著紅棕色的絨毛,脖子上有一個白色的領結,翅膀上灑著灰色的小點兒。橫貫中間的是一條淡淡的鋸齒的線,翅膀周圍又一圈灰白色的邊,中央有一對大眼睛,有黑的得發亮的瞳孔和許多色彩鑲成的眼帘。

法布爾舉過一個例子,如果一個孩子在路邊數撿來的石子,他長大或許成為數學家我也應該找到自己的興趣,去挖掘生活中的樂趣。

篇二

看了19世紀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特別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篇觀察筆記《蟋蟀的住房》。在文中,法布爾介紹了自己觀察到的蟋蟀住房特點,以及蟋蟀建築住房的才能,表現了作者對蟋蟀勞動成果的極大讚賞。

《昆蟲記》讓我大開眼界,不但了解認識了許多昆蟲,還認識了作者獨特的寫作手法。其一,講究語言風格,筆調流暢、輕鬆、幽默、親切;其二,調動多種創作手法,記、述、描兼備,析、議、抒並舉;其三,“我”隨時進入文中,引來人言人行、人心人情,自然科學平添人文氣象。

不過,只掌握法布爾的寫作方法還遠遠不夠。作者使一部反映自然科學的著作得到升華,而且是不只一個層面的升華。法布爾筆下,昆蟲學升華到知識百科境界,學術報告升華到語言藝術境界,研究資料升華到審美情趣境界,蟲性探究升華到人性反省境界。

有理想才有境界,有崇高理想的人才做得成有崇高境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