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實踐證明,找到積累素材、激活素材的源頭活水,學生定能奪下作文這半壁江山。我們寫作文是可用的名人事例素材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國小名人事例作文素材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國小名人事例作文素材一

戴震是清代著名學者。他自幼讀書就好刨根問底。

有一次,私塾老師給他講授朱熹的《大學章句》,講完“大學之道”一段以後,照本宣科地說:“這章叫《經》,是孔子的話,由曾子記述的;以下十章叫《傳》,是曾子的見解,由曾子的學生執筆寫出來的。”

戴震問道:“老師,你這樣講,有什麼根據呢?”

“這是朱熹說的呀!”老師理直氣壯地回答,滿以為抬出“朱夫子”來,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朱熹是哪朝人?”戴震歪著小腦袋問。

“宋朝人。”

“孔子、曾子呢?”

“周朝人。”

“那么,周朝與宋朝相隔多少年呢?”

“將近20xx年了。”

“既然如此,那么朱熹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戴震幼稚的小臉充滿了疑惑,塾師一下子被問住了,一時竟想不出用什麼適當的話來回答。

塾師笑著摸摸戴震的頭說:“你真是個會動腦筋的孩子!”

後來,戴震因為家裡貧困,請不起老師,離開私塾以後,只能靠自學。自學的道路坎坷不平,戴震非常期望拜一位知識淵博的學問家,作為自己的老師。

一次,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讓戴震遇到了偶然來歙縣拜友的大學者江永。江永已年逾花甲,白髮斑斑,治學數十年,精通三禮,兼及音韻、算學、地理等。他為人和藹,好學深思,極喜?書,往往把講學的收入全部用於購書。

戴震一見非常敬佩,把自己平日的疑難一一向江永請教。

江永見他少年好學,心中十分喜愛,當即收他為弟子,悉心教導和培養他。兩人漸漸地結成了忘年之交。在江永的薰陶下,戴震的思想、性格與學業,開始逐漸成熟起來。

有一天,江永列舉算學中的一些問題試問戴震,並告訴他:“這些題目已存疑十多年了,一直未能解決,你能試試看嗎?”

戴震仔細看了看,便將這些題目一一剖析比較,並說出來龍去脈。

江永看後不勝驚喜,高興得像個孩子似地手舞足蹈,連連說:“你解了我十年來不能解決的難題,實在聰明過人,聰明過人。”

從此以後,戴震跟從在江永左右,隨時質疑問難,研究學問。最終成為著名考據學家。

國小名人事例作文素材二

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對不幸的小兄弟,他們的媽媽因為生病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們和父親相依為命。

可是他們的父親是一個賭鬼,為了有錢去賭博,他變賣了家裡全部能變賣的東西。最後竟然去偷竊,不久落入法網後被送到了當地的監獄。

惟一的親人入獄後,兄弟兩個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兄弟倆先是行乞,後來長大了一些他們就開始撿垃圾。

撿垃圾可以給兄弟倆帶來一些微薄的收入,哥哥則會用這些錢去大吃一頓,而弟弟則把這些來之不易的錢存了起來。

慢慢地弟弟有了一些積蓄,後來他存的錢多了,他把這些錢作為自己的學費,然後去一所貧民學校讀書。

哥哥則長期在街道上的賭場廝混,漸漸地哥哥學會了喝酒、吸毒和打架。並且很快成了街上一群小混混的頭目。他們聚集在一起吞雲吐霧,然後商量著去偷竊、打架等。

而弟弟則是更加用功的讀書,他利用白天的時間去餐館、旅店打工,晚上的時候去一些學校學習,並且學著寫一些文章。

就這樣十多年過去了,早已分道揚鑣的兄弟倆都成了二十多歲的青年。

可是不同的是哥哥因為一次街頭打架將人刺死而進了監獄。弟弟則大學畢業成了一名作家,並因為發表了大批出色的文章而進了一家報社。

20xx年的聖誕,一家報社的記者根據別人提供的線索,到監獄去採訪那個臭名昭著的哥哥。

記者問神情沮喪的他說:“關於你父親的劣行我們已經全部知道了,你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是不是與你父親留下的不良影響有關呢?”

哥哥十分肯定地說:“是的,父親的劣行就像一塊沉重的石塊,重重地壓在我的心上,所以我才走了他的老路。”

採訪完哥哥,記者又去採訪進了報社的弟弟,此時的弟弟正在忙著自己新書的發布。可是他還是抽空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記者問道:“你哥哥說正是你父親的影響,所以他才進了監獄。你是否也受過你父親的影響呢?”

弟弟十分肯定地說道:“是的,我肯定受到過父親的影響。”

記者不解地問道:“同樣深受你們父親的影響,為什麼你哥哥成了臭名昭著的罪犯,而你成了一個令人敬仰的作家呢?”

弟弟說道:“對於父親的苦難,就像一塊沉重的石塊一樣壓在我們的心上。可是不同的是哥哥始終把這塊石塊壓在自己的背上,所以他每一步都走得很沉重。而我把這塊石塊踩在了腳下,這塊石塊最終成了我人生向上的台階。”

記者把採訪哥哥和弟弟的報導放在了一起,第二天好多人給報社打來了電話,聲稱看了哥哥和弟弟的報導很受啟發,他們也從哥哥的身上吸取了教訓,從弟弟的身上得到了力量。

同樣是一個劣跡斑斑的父親,可是兄弟兩個卻有著不同的命運,就是因為把苦難放的位置不同。苦難是讓它成為負擔還是成為向上的台階,關鍵就在於你把它放在了什麼位置。

國小名人事例作文素材三

在他的前半生他是義大利一個小鎮上默默無聞的窮畫家,他窮困潦倒,沒有人欣賞他的作品,他的畫一幅也賣不出去。

他苦心創作的畫,連街頭的麵包也換不來,為此他常常餓著肚子。可是就是這樣的困境,他仍然堅持創作。

在他三十多歲的時候,深陷困境的他只好千里迢迢地去米蘭投身到一位熱愛畫畫的公爵的門下。這位公爵很喜歡畫畫,可是公爵對他的作品並不欣賞,只是給他提供一些基本的生存條件。

公爵很看不起他,認為他不過是一個庸俗的畫匠而已,美術創作對他不過是一種狂熱的奢想,憑他的水平只能做一個在街頭給人畫像的畫匠而已。

一天公爵突發奇想,要在自己剛裝修好的餐廳的空白牆上畫上一幅壁畫。

公爵門下的好多畫家聽說這個這訊息後都爭先恐後地紛紛湧上門來,希望能得到這個機會。

他也去爭取,可是公爵拒絕了他:“這只不過是一個餐廳的壁畫而已,很無關緊要的,不用勞您大駕了。”

可是他再三懇求公爵,最後在他的百般央求後,公爵把餐廳的壁畫交給了他。

開始創作後,他一遍又一遍通宵達旦地勾勒草圖,一次又一次地在那堵牆壁前徘徊思考。

一連幾天了,他還遲遲沒有動筆。公爵看著他耽誤了工期就催促他:“這只不過是一幅餐廳的壁畫,用不著你那么勞心費神,隨便畫一幅就是了。”

但是他並不這樣想,他並沒有把這幅作品看成一幅普通的壁畫,而是看成一件精品去做。

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後開始動筆了,可是他並沒有像公爵說的那樣只是隨便塗塗就匆匆完工,而是每畫一筆都很謹慎,有的時候甚至思考幾天才動筆畫。

公爵來視察了好幾次,可是他的進展非常地緩慢,公爵非常不滿地對他說道:“你快點畫!餐廳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

就這樣,街頭畫匠只要十幾天就可以畫好的壁畫,他卻整整畫了三個月。

餐廳投入使用了,每一個來用餐的人都會注意到他的這幅壁畫,最後往往是公爵宴請的客人變成了討論和欣賞這幅壁畫,而他也聲名鵲起。

幾百年後,這幅公爵餐廳里的壁畫成了世人皆曉的一幅名畫,它價值連城,這幅作品就是《最後的晚餐》,而他就是世界美術史上偉大的畫家——達·芬奇。

就因為達·芬奇的這幅壁畫,公爵餐廳里的那面普通牆壁也身價百倍,成為了美術史上的聖地,而達·芬奇也因此名垂千古。

再小的機會也有成功的可能,就看你願不願意像達·芬奇那樣去抓住每一個細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