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愛崗敬業道德模範事跡材料

教師不辭勞苦地教育我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國小教師愛崗敬業道德模範事跡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教師愛崗敬業道德模範事跡篇1

我是燈塔國小的一名數學教師。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團結同事,深受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的好評。我多次獲得“先進教師” 、“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我勤於學習,精於業務。我每天都擠出時間到學校閱覽室讀報刊和雜誌,轉變教育觀念,了解課改新方向。我經常寫讀書筆記和教學反思。我的論文《運用多媒體網路教學 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獲20xx年巢湖市居巢區國小數學學科優秀教學研究論文評選二等獎,另一篇論文《淺談估算教學的作用》獲20xx年居巢區國小數學學科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

作為數學教研組組長,在教導處的直接領導下,我把提升數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己任,精心組織教研活動。我在組內開展了“同課異構”聽評課、“低年級課堂教學”研討、校內“教學觀摩”……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作為班級中隊輔導員,我通過出黑板報、主題中隊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燈塔國小地處城鄉結合部,留守兒童較多。這些孩子長期遠離父母,缺乏親情,由此造成他們生活習慣差,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我經常找他們談心。

李遠帆是我班有名的雙差生。他父母離異,他只好跟著爺爺過,他仇視社會。李遠帆同學曾經在星期天爬到鄰居家樓頂解大便,上學路上還威脅低年級學生要向他“進貢”。對此,我沒用簡單粗暴的方

法處理他。我與他推心置腹地談心,處處關心他。他只要做了一件好事,有了一點進步,我都在班上真心實意地表揚他。但我知道表揚不能過頭,那不夠誠意,也太肉麻。李遠帆同學感覺到了我的真誠和愛心,逐漸地,他的臉上有了笑容,身上的缺點也少了許多。這樣,很多進步生願意與他交朋友了,他們不再把李遠帆當作另類。由此李遠帆徹底融入到班級這個大家庭了。他有種幸福的感覺,我也由衷地感到欣慰。

我是憑著一顆來教書育人的。俞婷同學經常不做作業,上課還打人、罵人,總是搗亂。我讓她當數學小組長,幫她培養自信心和組織能力。有時候,我還教她怎樣批改同學們的作業。俞婷自豪的不得了:我當小老師啦!她向同學們炫耀。一次早讀,俞婷無精打采。我問她怎么回事?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她說早晨起床遲了,沒來得及吃早飯。我下課後,在辦公室和了一小袋麥片讓她喝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愛心終於有了回報。現在,俞婷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作業也能按時認真地寫了。

對我的工作和表現,學校同事、領導多次給我榮譽。面對這些榮譽,我是驕傲的,同時也感到慚愧,因為我還有一些工作沒做到位。今後我要以優秀教師的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力爭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成績,以報答我的祖國和人民!

教師愛崗敬業道德模範事跡篇2

該教師於1998年從湛江師範學院畢業後,一直紮根於農村教學。20xx年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始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勤奮努力,對本職工作精益求精,勇於開拓創新,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始終以“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的心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位言語不多的實幹家。在學生心中,她是位可敬的母親,真誠地愛著自己的事業,把自己所有的情結都深深傾注在那三尺講台上,在三尺講台上編織自己的夢想,編織學生的未來。

一、以校為家,無怨無悔。

她十幾年如一日地把青春、生命奉獻給教育事業,在崗位上執著追求,以校為家,無怨無悔。一上班,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從清晨到深夜,她堅持比學生要起的早,比學生睡的晚,每天工作一般是十一個小時。近年來,農村“留守孩”現象越來越普遍,由於遠離父母、遠離親情,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導致了孩子對父母的陌生,親情關係出現了障礙。還有的留守孩子為了渲泄煩惱,走上極端。對這些孩子她少了苛求,多了寬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責,多了尊重。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並努力創設著寬鬆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使他們一步步走向成功。她所教的學生都知道,餓了,可以到她家裡吃;病了,她帶學生看病。讓學生從關愛中尋求前進的力量,從關愛中汲取精神的營養,從關愛中得到滿足和教育。該教師由於工作出色,多次被我校評為“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而20xx年更被江城區評為“優秀班主任”。

二、投身教改,狠抓質量。

她認識到“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認真學習新課標,鑽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不斷嘗試,做到實幹巧幹,注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上,準確領會教學大綱的要求,處理好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結合各類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分調動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效果好,深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在她的努力下,其所任教的班級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很快。作文教學一直是老師覺得頭痛的事情,學生無東西可寫,不願意寫是通病,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平時她常指導學生從課外書籍中積累寫作素材,指導學生正確的寫作方法,使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她所授的語文課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學質量高,所教的班語文成績合格率高,優秀率高,得到同事的肯定,家長的肯定。20xx年、20xx年、20xx年專業人員考核被評為優秀。參加我校教學、教研、教改工作,努力探索,大膽嘗試,堅持帶頭教改實驗,教學水平和教研水平不斷提高,帶動年青的其他教師。

三、點滴成績,再接再厲。

連續幾年,她所任教的班級參加中考,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其中每年都有不少的學生考上陽江一中和兩陽中學,為我校培養了不少人才。輔導學生參加每年江城區舉行的中學生現場作文比賽和“新世紀”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都有學生獲得二、三等獎,她本人經常被評為“優秀輔導老師”。而她本人在教研教改方面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績:1999年參加廣東省中學青年教師教學

教師愛崗敬業道德模範事跡篇3

呂育朴,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四野四十四軍政治部工作員,南海艦隊政治部秘書處幹事、宣傳部科長,湛江水產專科學校教育科科長,湛江水產學院黨辦負責人、宣傳部副部長等職,立功受獎17次;1989年離休;現任廣東海洋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離退休幹部黨委第一黨支部書記,接連被學校授予優秀黨員、關心下一代工作積極分子、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等稱號。參與著作《列寧關於無產階級的理論和實踐》等書,撰寫調查報告無數,為黨和人民的革命、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

在中國共產黨85周歲生日前夕,我非常榮幸地叩開了我校的一位老革命關工委副主任呂育朴的家門。呂主任一再強調說:我沒有什麼事跡,做的都是些平凡的事,那都是我應該做的。溫儒的言語之間,是對名利的淡泊,和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

一、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

七•一是個不同尋常的節日,對於跟著黨奮鬥了54年的呂主任來說,尤其如此。回憶起自己的成長曆程,他的情緒不由激動起來: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是黨給了我一切。 抗日戰爭期間,東北成了人間地獄,出生在撫順的呂育朴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但殘酷的生存環境並沒有磨滅他的鬥志。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在1948年他還是個高中生時,就參加了北京地下黨的工作,加入了中國進步青年聯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從此,這個不善言辭、心底卻有著一團火的年青人,將他的感情、他的理想、他的追求都傾注在了革命工作中。

經歷過硝煙瀰漫、戰火紛飛年代的洗禮,經歷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生活的火熱,呂育朴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鍛鍊了將近30年,經受住了多少生與死、苦與樂、榮與辱的嚴峻考驗,為黨的建設立功受獎十餘次。他把這一切都歸功於黨的愛護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懷著這么一顆感恩的心,他始終堅持著黨有什麼需要我就站出來的理念。在全黨工作重點轉入經濟建設後,黨把他轉到高等院校工作,為培育四有人才添磚加瓦。如今,年逾古稀、離休十七年的他,依然牢記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入黨誓言,最大可能地為黨的事業發揮著餘熱。

二、離休不是革命生涯的結束,而是工作的新起點

湛江是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為了引進外資,商談合作,急需外語人才,呂育朴的日語專長派上了用場。那幾年,無論任何單位找他幫忙,他都有求必應。他先後幫助東海島試驗區、三星汽車集團公司、湛江中日養蝦公司等30多個單位與日本客商打交道,引進了數目可觀的國外資本和許多先進的技術設備,並親自擔任技術指導和翻譯,為幫助這些企業擺脫困境,為湛江經濟的發展不遺餘力。不少單位給學校送來了感謝信,對他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最近三年來,呂育朴為校內外師生和專業技術人員講授日語課達600多小時,受益者400餘人,其中參加全國外語統考的及格率達80%以上。

為方便給學生們答疑解難,每次上課,呂育朴都是第一個到達課室,最後一個離開課室。他總說,當老師不僅要會教書,還應懂得育人,做到為人師表。在教學過程中,他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思想動態。一次,他發現班上一位性格很文靜的同學突然變得異常急躁,便約他到家裡玩,通過交談了解到該同學的弟弟遭遇車禍受重傷,家裡無法負擔昂貴的費用,而肇事者卻只分擔一部分的醫療費。呂育朴聽罷立即幫他給廣東省公安廳寫了一封信,此後省公安廳對該案進行複查,要求肇事者支付全部費用。諸如此類的事數不勝數。學生們都愛戴他,敬佩他,現在他的家成了青年溫暖之家。學生畢業離校前,喜歡一起到青年溫暖之家給他送去鮮花,聯名寫下畢業感言:謝謝老師,我們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您。無數的卡片與相片,他一直珍藏著,視如生命般寶貴。

三、只要生命尚存,就要履行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

xx同志說過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顯然對於一個老同志來說,最有意義的工作莫過於關心下一代。秉著這樣一種理念,呂育朴毅然接受了黨交給的任務,擔任了廣東海洋大學關

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一職。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在工作中,他想方設法廣泛接觸學生,深入學生,跟學生們生活在一起,為他們排憂解難。他一直很支持愛心社的工作,多次參與愛心社的科技下鄉、掃烈士墓、植樹等活動,帶領學生到南海艦隊參觀,給他們講解毛主席的軍事路線,請老同志講革命烈士的先進事跡等,增強了我校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堅定了他們的社會主義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