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的五年級日記

篇一

一大早,我就被一陣“嚓嚓嚓嚓”的聲音吵得覺都睡不著,最後,我決定起床去一探究竟。

起來後,我來到廚房,原來是媽媽在切菜,當我正要上前去指責媽媽時,外婆叫住了我:“等一下幫外婆包清明果好嗎?”我一聽,心中的氣憤頓時消失了,幾分興奮和好奇湧上了心頭,包清明果這可是我第一次啊!

我看了看媽媽,原來她在切包清明果的菜,已經有不少了,而且花樣還不少呢。有筍、豆腐乾、榨菜、肉等等,可是我在廚房裡東張西望,就是沒有看見包清明果的米粉團,我還想著外婆是不是騙我的。

這時,外公開著電瓶車回來了。哇,是米粉團,咦,怎么是綠色的呢?外婆告訴我,這是加了鼠鞠草的,所以就成綠色的了。外婆讓我快點吃飯,吃完飯我們就得開工了。

吃完飯後,外婆就開始分配工作了:我負責把米粉團搓成圓球,媽媽負責把它壓扁,要求是:圓、薄、勻;圓是為了好包一點,薄的話菜就能多裝一點,勻就不會有的一邊熟一邊沒熟了;外婆當然是負責包了。我一想我這個真簡單,肯定沒問題了。

我們就開始動手了。我很快地搓起來,我正得意地看媽媽和外婆被我遠遠甩在後面,媽媽突然叫了起來,我一看,媽媽居然壓了一個三角形的出來了。我有點不好意思了,那肯定是我沒搓圓,我剛想為自己辯解一下,外婆就說:“算了,這個就包一個三角形的甜的吧。”

我很快把我自己的任務完成了,就站在那裡玩起來。外婆看到就叫我:“在那玩,就幫外婆一起包幾個吧。”我學著外婆的樣子,開始行動。看外婆包起來很容易,在我手上卻一點都不聽話,我捏了這邊那邊又裂開了,捏了那邊菜又從這邊掉出來了,好不容易做好了,卻好像什麼也不像了,但經過外婆的改裝,還是有點模樣的。第二個,我就快了很多,也漂亮了很多,哈哈,我太高興了。我也會包清明果了。到後來,我都能包得和外婆一樣好看,我還給它做了花邊,看來平常媽媽說的沒錯:做什麼事我們都要去嘗試,只有努力了才知道我們自己行不行。

我們有說有笑地做著清明果,感受著家庭的和諧與溫馨。

篇二

星期四,周老師給我們分組。我跟壽梓伊在一起,壽梓伊說:“盛璐,你帶小蘇打、塑膠碗、肉餡和油。”材料的事就這樣決定了下來。

101課到了,我們先把桌布攤好,然後,開始包清明果。先把清捏成碗的形狀,然後在裡面放肉餡,在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包好,一個清明果就完成了。接下來我們開始煮和吃。

還不是我的清明果包的嘛,不過自己包的吃起來才是最香的!

篇三

這個星期,星期四是清明節,清明節是掃墓的一天,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節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

清明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鞫、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星期四的時候,我和媽媽、外婆、姨媽一起去掃墓,剛到山上,人來人往,人山人海,汽車也非常多。

我們先去買香……之類的東西來祭祖先,又買了三束花,插在墓上,然後大家把祖先墓周圍的野草、雜草都給除了,把一些菜、老酒,讓祖先在天上能過得好,我們走了好多路,人累死了,腳也快麻了。

中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其本主題。

從20xx年開始,中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xx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行路。

篇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清明時節,我們都要上墳祭祖,來寄託我們的哀思。在上墳的時候我們要準備祭品,清明果是必不可少的。我在外婆家裡親自做了一次清明果。

我們去采了點艾草,買了三斤糯米粉,要做成麵團。做麵團的過程很麻煩。因為外婆家在農村,所以有爐灶可以燒艾草。我先拿了一把乾草,拿火柴點燃,然後放進火塘,放進兩三根柴,把火燒旺。再放稻草,直到把艾草的汁燒出來。然後把熟的艾草放進麵粉里,用手搓。剛盛出來的艾草很燙,所以要很小心。我們用手搓,搓成綠色的,把艾草和糯米粉融成一團。

把麵團搓好後,用熱毛巾裹起來,然後去燒陷。陷是用鹹菜、香豆乾、肉丁、筍丁炒成的。先把鹹菜、肉寫成碎末,把香豆乾、筍切成小丁,然後在鍋子裡面翻炒,等入味了後盛起。然後就是做清明果了。從麵團上摘下一團,先搓成團狀,然後捏成一隻碗的樣子,放入陷。然後再捏成餃子的樣子,接著把餃子的兩個角忘裡面一摺,再把邊往裡面搓,再搓成糰子,一個可愛的清明果做成了。然後我們按著這個方法做,把所有的麵團都做成了園子,我們的勞動成果就大功告成了。

清明果做好後,我們就要開始蒸了。蒸的方法跟燒艾草的方法一樣,只不過要在生的清明果下墊一層荷葉,等到鍋子上冒熱氣的時候,清明果就熟了。我們把熱氣騰騰的清明果拿出來,塞進自己的嘴巴里,味道很好:清明果的皮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咬一口陷,陷鹹鹹的,味道剛剛好,油而不膩,很好吃。我們一口氣吃了好幾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是自己勞動成果的原因,才使這么普通的清明果變得如此好吃、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