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風景

真正的美,還需返璞歸真。——題記

看了烏煙瘴氣的高樓大廈,才知這非我所願;

聽了紙醉金迷的嘈雜樂曲,才知這非我所想;

聞了層層疊疊的汽車尾氣,才知這非我所愛。

昔日的桃源,有怎是今日的勾心鬥角所能比擬。缺少“高柳夾堤”,缺少“土膏微潤”,缺少“繽紛”的桃林,又何談質樸好客的農家人。

能造一所茅屋,稀疏平常。能住一位儒者,則“惟吾德馨”,陋室不陋。這又怎是那些所謂的暴發戶能夠媲美?!

等到茅屋遍布這片土地,等到馨香飄散於空氣之中,當好客的農家人和博學的儒者同桌而席,沒有儒者看不起農者,沒有農者排斥儒者。該是怎樣的一種笑語妍妍!

當這個村落中有誰需要幫忙時,無論是儒者還是農者,都熱心地為他排憂解難。沒有冷漠處之的態度,亦沒有現今鄰舍之間的陌生,不是血親,近似血親。

每當逢年過節,大家歡歡喜喜的準備露天酒宴,同行出遊。一路歡歌笑語,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眾人樂矣。過山澗,走水路,大家手拉手,互幫互忙。當時光定格在此刻,又該是怎樣的同行出遊圖。

聽古箏曲,高山流水覓知音,知音或許難求,但幽雅之音可尋。

聽書塾中書聲琅琅,文豪或許難求,但學習的專心致志與儒學相互映襯。

這裡沒有現代化的污染,星空如深黑色幕布,鑲嵌一顆顆眨眼的星星,與草坪中的螢火蟲交相輝映。一閃一閃,帶給院壩里歇涼的孩子們以歡樂。

忘掉一切不開心的殤,在這個浮華的世界,能有這樣的美景讓我們回到最真的夢想,此乃足矣。

青山綠水,嫩草紅花。古箏曲的高雅在這裡蕩漾,洗滌天地的奢華,琅琅書聲讓地里勞作的農者欣慰,也在臉上綻放出滿足的笑意。

陋室,桃林。同游,同食,共賞月,有這樣一個美好的風景任我想像,我已無憾!

願這樣的美景永駐我心,帶著清新的空氣,洗去我內心的污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