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選擇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選擇,是要做出什麼決定、選取什麼。那么,歷史也有選擇嗎?答案當然是有的。但怎樣選擇、選擇什麼就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的了。鳥兒選擇了天空,因為它有雙能凌空飛翔的羽翼;魚兒選擇了海洋,因為它有條可以在水中自由遊動的尾巴;駿馬選擇了馳騁千里,因為它有著矯健的身姿。而歷史選擇了中國,因為他的民族有團結的力量與堅定的信念。

中國,一個曾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家,一個曾被列強侵略瓜分的國家,一個曾飽經風霜的國家,在中國近代百年的歷史中,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他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使他更加的滄桑,這一個世紀的蹂躪也差點讓他成為斷垣殘壁。但他並不懦弱,也並不退縮,他選擇了“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選擇了“粉身碎骨渾不怕”。正是因為這樣的精神,讓歷史選擇了他——這隻東方永恆的巨龍。

也正是這些黑暗世界中的不斷摸索以及這慢慢歲月中歷史的刻痕,才令中國有了如此深遠的文化。但其實,不是每道風景中蘊含的文化都是珍貴,也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著悠久的文化。一種有生命力的文化,是歷史粹取的結晶,是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頑強的精神的結晶,那無窮的力量感動著歷史,讓歷史的選擇成為悠久。

漫長的文化歷史中,太多太多的奇蹟在中國誕生,甚至成為絕響,有人民的勞動,還有自然的結晶:氣勢浩然的萬里長城;古樸雄風,精緻優美的蘇州園林;銀裝素裹,巍峨聳立的泰山等等。但也有太多本不該散化的而被散化成煙塵,就像我們文明的精髓,我們的“萬園之園”,卻就這樣被英法聯軍的一把火毀去。它是被歷史所淘汰了嗎?當然沒有。中國文明就如同一片遼闊的草原,能在四季的輪迴中不斷地更新自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國文明就是這樣在風雨中永葆生機。

歷史選擇了中國,這是必然的結果,人們也不必為此感到驚訝。我們共同流著黃河的血液,有著黃土高原一般厚重的歷史的黃種人,也依然是當年的泰山。廣袤的文明仍在褶褶閃爍,威武的巨龍依然舞動著神州的雄風。搏動了五千年的心跳仍在顫動。只是黑眼睛露出了謙遜的笑窩。歲月蹉跎,我們終於能將自己的命運掌握,千載興衰的風雨後,你又靜靜地佇立在萬千蒼生之上,仰天長望,如此之浩瀚,並且用速度,用實力,用勤勞,用智慧,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無比輝煌的開拓!

歷史選擇了你,我的中國,我相信它一定不會錯。

現在,你這條巨龍,飛吧!去搏擊那更猛烈的風雨!迎著那燃燒的曙光,奔向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