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中織夢人

我就這樣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題記

清高如他,寂寥如他,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他,就像是飛舞在幽山空谷中的一隻百靈鳥,翻轉著身上那璀璨奪目的羽毛,卻並不為世人炫耀,只飄蕩在獵人無法企及之處,留下婉轉飄渺的空靈絕唱。

窗外天空碧藍,日光明媚。花壇里的虞美人正映著陽光,隨風輕輕搖曳。

在這種的天氣里去看看那些許久未見的“老朋友”在合適不過了。到圖書館,滿屋的書香,午後的靜謐,慢悠悠的挑選書架上的“老朋友”,看中了抽出來,辦好借書,走到圖書館外,下了階梯,穿過人行道,一片濃淡深淺的綠色迎面而來。齊整的草坪綠蔭如織,一叢叢矮棕闌(還有個木字旁,但打不出來)綠意盎然,尚未長高的松柏濃郁青翠花紅葉綠的杜鵑花在晚風中搖曳,絢爛的刺桐花在枝頭上綻放著一串串鮮紅艷光,走道上的木製座椅上纏滿了爬山虎,長形的綠葉子茂盛如蔭。

坐在這椅子上,感受吹來的晚風拂在臉上,翻開書,一股濃郁的書香撲鼻而來,一個個跳躍的文字讓我深陷其中。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雲,喝過許多次酒,卻只愛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這是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

沈從文在上海吳淞中國公學第一次上課時看到密密麻麻的,在黑板上寫道“我第一次上課,見你們人多,怕了”。

可沈從文萬萬沒想到的是,當時台下那個莞爾一笑,容貌秀麗的張兆和將會是他未來共度一生的人。

沈從文深知愛到深處是謙卑,並將所有謙卑化作筆下一封封情書,終於叩響了張兆和那不輕易打開的心門。

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愛情故事,讓我不禁潸然淚下,多么幸福的一對啊!

“當時的我,天不亮即出門,在北新橋買個烤白薯暖手,坐電車到天安門時,門還不開,即坐下來看天空星月,開了門再進去。晚上回家,有時大雨,即披個破麻袋。我既不找他們,也無羨慕或自覺委屈處……”

此時的沈從文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文學創作被全盤否定,所有作品都被銷毀,透過這段文字看到的不只是無奈與辛酸,更多的是一種與世無爭的釋然。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棄筆的沈從文轉身投入了文物與藝術研究上,寫出了堪稱巨著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1988年5月10日,沈從文與世長辭把深情的眷戀留給了他一生的摯愛張兆和。

而老天似乎和他開了個玩笑,在沈從文過世後不久,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遺憾的是,諾貝爾獎的得主必須是在世的人,沈從文就這樣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站起身子,放下手中的書,放眼看去已是深夜,閃爍耀眼,璀璨奪目與那個安靜的午後形成鮮明的對比。

眺望遠處間的迷幻燈光,竄流晃動的霓虹燈閃爍的一片輝煌,瀰漫著絢艷的喧囂色彩。我踩著光影交織的嫵媚夜色,走向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