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漂的秘密

在幼稚園到國小的路上,有一個泥地。每當下雨時,那裡就會有許多的水窪,一個個都有兩三米長,最不濟也有一米長。我經常在上學或放學的路在哪裡扔水漂。正巧那些水窪四周有很多小小的、薄薄的瓦片,這些瓦片用起來很稱手,所以我經常玩,夥伴們見我玩,也喜歡上了玩水漂。

今天中午作業少,我就在這玩會兒再去幼稚園吧,我路過水窪時又想到。我就在水窪邊轉了轉,彎腰撿起一塊瓦片,在水面上彈了一下,激起一串水花,便飛上了陸地。我又撿起一塊瓦片,看好角度扔出瓦片,瓦片彈過水麵,飛出好遠,最後落在了路中央!我所站的位置離路中央可夠遠,少說也有四五米,竟然飛到那兒去了!恰好吳一漢他們經過,都驚呆了,也跑來跟我玩了起來。

玩夠了,我們回到幼稚園,腳底下和手指上沾滿了找瓦片和撿瓦片時沾上的泥土,我也顧不上洗手,胡亂拍了拍兩隻手,便上網查找這幾天我心中的疑惑:為什麼石頭能在水上彈?找了一會兒,找到了一個我能看懂的原理:根據流體力學的原理,流強越大壓強也越小。當物體(密度比水大)掠過水麵時,帶動他下面的水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快速流動,從而壓強減小,而更下面的水是靜止不動的,產生的壓強大,如此就對物體產生一個壓力,當壓力大於物體的重力時,物體就會彈起,這樣的情況重複多次,物體就會出在水面上跳躍的情況。當壓力小於重力時,物體就沉入水中。

喔,原來是這樣呀!我知道了打水漂的秘密,心裡高興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