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以後

這一兩年來,家人都說我改變了許多,其實,我並沒有特意追求改變。而是習慣了許多從前從不接納的事,改變了許多,自己也察覺不出。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想問問自己習慣之前的感受,前思後想,也沒有想到什麼原因。反倒是媽媽催促我漱口睡覺時,我想起了一件關於習慣的往事。

國小三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在睡覺之前從來都不刷牙,在媽媽的逼問下,總是硬著頭皮草草了事,“反正第二天早上要洗,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呢?”尤其是那種席捲全身的困境在水中間一點一點趕走時的憤怒,還有清香的口氣從鼻間一直傳到了腳底時的厭倦,我真的很討厭刷牙漱口!

被媽媽逼著刷牙漱口的日子早已在她上晚班後結束了,一直到初一才欣然接受。

初一的時候,不知為什麼學會主動刷牙漱口。並不是聽了哪個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而是這種討厭的情緒一點一點隨時間溜走了,當我某一天拾起它時,漸漸地習慣了它的感受,習慣之後,才會發現當初為什麼討厭如此?——因為我們那種叛逆的情緒。

如同有些人就是不愛學習一樣,他們潛意識地將學習想像成一種高成本,高代價的商品不願生產,更不願接受。假如這種想法被打破那么有些人是否還會對學習無動於衷呢?

漸漸地我明白了,習慣前後的區別在於自己的心態,就像一個只是離開道路的人一樣,真正的道路就在身邊,卻不敢嘗試,坐以待斃。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像刷牙漱口一樣的小事等待我們習慣,我們突破心中的障礙,收穫得卻是不一樣的明天。

曾經有一首歌詞唱響大江南北:“遇到一個人然後生命全改變。”在我看來,我卻給了它新的含義。遇見的人或事都可以改變每個人的一生,世間的每一件事物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當一個生命逝去,就會有新的生命替補,而正是無情的改變賦予了人的感受,就成為了一個影響力的事件,就有了價值,而他的價值在於改變人的想法,讓人們習慣更多的事物,就連遇見一個人這樣普通的事情一樣,人的感情卻賦予了它不同的價值。心態,感情,想法之間存在一種微妙的聯繫,而它們卻一直改變著一個人。

改變了,就是自己的習慣了,我想,我會在未來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