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以後

“唉!今天有這么累!”“唉!今天作業又這么多”“唉!今天一天過得真不開心都是因為誰誰誰。”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聽到類似的抱怨聲,確實,作為中學生的我們,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初三學生,生活是枯燥而有壓力的。只是不知何時生活將我們變成了這樣,整天哭天怨地,大家也許是習慣了抱怨。

而正不巧,我就是中毒最深的一個。當學習壓力越來越大時,我開始了抱怨:“為什麼每天這么累?”“為什麼每一門都要做到讓每個老師滿意,我們也不是神啊!”與此同時當身邊的人與你一起“志同道合”時,我們便更加怨天尤人。只是日復一日,月復一月,抱怨成了我們生活中定時定點的活動,因為我們習慣了抱怨。

習慣以後,抱怨並沒有改善我們的生活。日子照樣過,只是身邊人的“逆反心理”日益加重。其實每一次抱怨後,都是一次自我催眠,更加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不順。

習慣以後,抱怨改變了我們當初模樣。當每個同學發泄時,當初朝氣蓬勃的我們不在了,瞬時,變成了一個張牙舞爪的怨婦,指點著“世俗”的生活,毫無少年陽光之氣。

習慣以後,抱怨蒙蔽了我們的雙眼。我們在習慣抱怨中丟失了發現美的眼睛,忘卻了還有天使在身邊守護,忘記了感恩……記得的只有壓力、痛苦與憤怒。

這樣的日子,不知過了多久。有一天當我站在鏡子前時,一時石化:苦瓜臉的衰相,皺著眉頭,噘著嘴巴!這還是我嗎?那一刻的自我審視,足以令我震驚了。

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習慣了擁有,我們便忘卻了珍惜;習慣了抱怨,我們便忘卻了自省。反之,習慣了吃苦,我們便能以苦為樂,苦中作樂;習慣了奮鬥,我們便能鬥志昂揚,愈挫愈強。不管我們願不願意,習慣都在那兒發揮著作用:“你見,或是不見,我都在那兒,默默地影響。”

習慣以後,我們更多的是需要審視,是需要思考,這種習慣是否值得擁有。

習慣以後,我們是否需要回頭看看當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