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為

粟春文

今天,我和班上的幾位女同學放學後手牽著手去逛街。儘管口袋裡的錢都不多,但大家還是有的買鞋子,有的買髮夾,也有的買零食……

走著走著,一幅景象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一位老爺爺推著一輛三輪車,他的衣服較破舊,赤著腳,駝著背,已經是白髮蒼蒼了。三輪車上有一些紙箱、廢鐵和空瓶……一看到他,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了班主任曾經對我們的敘述。原來,張老師不僅一次在課堂上跟我們講過,在我們同樂鄉境內,有一位老爺爺帶著一個孫子和一個孫女艱難地生活。是啊!這一老倆少的一家子,要吃要穿也要住,蒼天能看到他們平時是怎么度日子的嗎?

我這人就是心軟,看到此情此景,就走到桃花的身邊悄悄地問:“桃花,這位老爺爺都已經老得差不多走不動了,還要不停地在大街小巷裡撿破爛,不如我們一起給老人家捐點錢吧?否則,我們都會看不下去的。”聽了我的話,不僅桃花對我點了點頭,姐妹們也應許了。

於是,我們這並不算很漂亮的“五朵金花”一人捐出了各自身上僅有的五角錢,齊步朝著老人走去。當走到老人家身旁的時候,作為領隊的我向前邁了一小步,用特別熟練的侗話叫了聲:“外公,您老人家怎么不在家休息呢?”他並沒聽見我的問候,我以為他聽不懂侗話,就改用國語再次叫了聲:“老爺爺,我們大家想送給您一點兒錢,請您收下好嗎?”然而,老人家依舊沒有回答,甚至就連身子也沒有轉過來。這時,桃花建議說:“還是用侗話跟老人家打招呼吧,也許他耳背呢。”我贊同她的建議,就提高音量叫了聲:“阿公,我們想把一點兒錢送給您,您願意收下嗎?”果然,老爺爺回過頭了,他一直對我們微笑著。這樣,我們就爭先恐後地把幾張紙幣塞進他的手裡,並親切地對老人說:“吶,老爺爺,這點兒錢您拿去買幾顆糖果吧!”老人家一手接過錢,一邊點頭回應我們:“謝謝,謝謝你們了,希望菩薩保佑你們讀書都有進步啊……”這時候,我才清晰地看見老人家猶如彌勒佛一般的笑臉。我想:原來他並不是不會笑,也不是冷漠得不近人情,而是像所有的我們侗族山村裡的老爺爺那樣和藹可親。只是命運這樣安排,讓他老人家過多地擔當歲月的風雨罷了。

轉身離開老人的時候,他依舊一邊揮手一邊微笑著目送我們。在一個拐角處,我和大家都回頭望著他漸漸遠去,直到他的身影在我們“五朵校花”的視線中成了一個越來越模糊的小黑點。

在回校的路上,我們的心情都長久地沉浸在剛剛做的這件小小的善事之中。

是啊,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作為侗族的孩子,作為生活在貧窮落後地區的鄉村學生,作為生長在獵獵紅旗下的新中國的後代,我們應該永遠牢記這句話。就算我們只捐助老人家一點兒錢,卻能買回他一個醉心的微笑,我感到心滿意足了。

從這件事情中,我知道,以後自己一定要想方設法省錢,哪怕是多出一分錢來幫幫極度貧困的村民也好。只有這樣,自己才沒有愧對佩戴在胸前的這條紅領巾。此時此刻,我仿佛看到鮮艷的紅領巾飄飛到了遙遠的萬里長城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