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的二年級讀書筆記10篇

《父與子》是一本漫畫書,裡面有一個肥肥胖胖的光頭爸爸,和一個長著刺蝟頭瘦瘦的兒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父與子的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父與子》讀書筆記 勞煜來

說實話,《父與子》是我看得最久的漫畫書,我記得第一次看它是在寒假的時候,老師推薦我們買,我就立即把它買回了家,一屁股坐在沙發上,一邊吃東西,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我一看封面,咦,就很有意思。畫面上的三個人,有一個坐在木馬上的小孩,還有一個長得像甘蔗的人和一個長得像皮球的人,其中:“皮球”在倒立,“甘蔗”在扭著頭,給小孩子剪頭髮。而且“皮球”的屁股上還頂著一頂帽子。我一下子明白了,坐在木馬上的是兒子,那根“甘蔗”是理髮師,而倒立著的就是孩子他爸了,於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開書看了下去,我發現,這本書裡面的故事更好看,每一頁都有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

《雪人的反擊》讓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太過分;《會走的箱子》告訴我,人不要動歪腦筋;《我們還缺少的晨報》告訴我們要敢於創新。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失敗的音樂會》。一天,父親和兒子想辦一場音樂會,於是,父親買了一把薩克斯,兒子買了一把小號。兩個人回到家,滴滴滴地開始練習。可是,兩個人都認為對方吹的不夠好,所以最後只是各自坐在一邊生悶氣,音樂會最終也沒有舉辦。後來,他們兩個盯著自己的樂器看了很長時間,父親發現自己的薩克斯像個大菸斗,兒子覺得自己的小號像個平常玩的吹泡泡玩具,於是父親倒了幾盒菸絲在薩克斯的斗里,點上火,美美地抽了起來;兒子拿來一大桶泡泡水,把小號的口泡到裡面,吹起泡泡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東西都不是絕對的只有一個功能,要學會開動腦筋,開發出新的功能。

父與子讀書筆記

《父與子》是風靡全球的一本好書。

父與子有時候聰明玲俐:有一次,父親帶兒子求兜風,但是,沒開多遠,車壞了,父親仔細的檢查了車前有檢查了車輪,然後有檢查了車底,可就是不明白是哪裡出了問題,於是,父親又檢查了幾遍。過了幾個鐘頭,兒子等得不耐煩了,“呼”地一聲跳下了車,打開後備箱,拿出了一輛滑輪車,玩了起來。父親見此情景,突然有了靈感,他雙手握緊方向盤,一向交戰在車上,另一隻腳站在地上,和兒子一齊玩了起來。

有時候,父與子的運氣也是很好的:那天,父與子走在街上,他們發現了一個活動:只要大中鳥的中心,就能夠那一輛機車。兒子對父親說:“父親,我們去試試看吧。”父親說:“能夠。”於是,他們就開始打了。過了一會兒,父與子滿頭大汗。又過了一會兒,父親對兒子說:“兒子,看來是贏不了騎車了,咱們回家吧。”兒子轉過身,把槍扛在肩上,一不留意,槍發出一枚子彈,正好打在把子上。父與子歡呼卻越。

小朋友,你看過《父與子》了嗎?我想,你必須看過。

父與子讀書筆記

一天中午,小明放學回家,就趴在自我的屋子裡看著自我心愛的書,媽媽做好飯,爸爸說:“小明呢?”媽媽說:“在自我的屋裡看書。”爸爸走進他的屋子裡,對小明說:“吃飯了。”小明慢悠悠的走了出去,爸爸一看小明的這本書,就得很有意思,然後,爸爸就像小孩子一樣趴在地上悠然著看了起來,小明剛做到凳子上,看見爸爸沒有走過來,媽媽生氣的說:“把你爸爸叫過來。”小明生氣的走進自我的房間,見爸爸在悠然的看著他心愛的書,小明把爸爸叫到餐桌。

這就是一對又幽默、了不起的父與子!

《父與子》讀書筆記

看了《父與子》之後,我覺得作者雖然創作的是漫畫,但是這本書卻有著很深刻的含義。

《父與子》的作者是埃。奧。卜勞恩,1920xx年出生於德國富格蘭特山區的翁特蓋格林村,1920xx年全家遷到了首府卜勞恩市。處於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他離開了工廠,來到萊比錫繪畫藝術學院深造。

我原來以為《父與子》只是一本普通的漫畫書,並沒有什麼含義,但是讀過之後我認為,這是一本繪畫水平非常好的漫畫書,而且還能讓人旁若無人地微笑或者難過。那位胖胖的、謝頂、平凡而可愛的父親,從來不用長篇大論來教育兒子,而是身體力行地和兒子做朋友。儘管他又缺點,並不完美,可是他卻那么富有童心、愛心。

看到這本書,我想到了我的爸爸:我們一起去釣魚,等了一天卻一無所獲,只好垂頭喪氣地回來了;我們一起去打桌球,我總希望我能打敗爸爸,可是球每次都不聽我的話,讓我輸給爸爸。

雖然我的爸爸很年輕,很英俊,可是沒有書上那位爸爸那么幽默,那么有童心。這又讓想起一部卡通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那裡面的爸爸也富有童心。

當然,我也想到了平常爸爸給我的愛:給我倒水喝,接我上下學,陪我玩耍,為我做飯……這些,都是父親對我的愛。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只有平凡而真誠的愛才能打動人心——這就是不朽的父愛!

《父與子》讀書筆記 勞煜來

說實話,《父與子》是我看得最久的漫畫書,我記得第一次看它是在寒假的時候,老師推薦我們買,我就立即把它買回了家,一屁股坐在沙發上,一邊吃東西,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我一看封面,咦,就很有意思。畫面上的三個人,有一個坐在木馬上的小孩,還有一個長得像甘蔗的人和一個長得像皮球的人,其中:“皮球”在倒立,“甘蔗”在扭著頭,給小孩子剪頭髮。而且“皮球”的屁股上還頂著一頂帽子。我一下子明白了,坐在木馬上的是兒子,那根“甘蔗”是理髮師,而倒立著的就是孩子他爸了,於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開書看了下去,我發現,這本書裡面的故事更好看,每一頁都有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

《雪人的反擊》讓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太過分;《會走的箱子》告訴我,人不要動歪腦筋;《我們還缺少的晨報》告訴我們要敢於創新。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失敗的音樂會》。一天,父親和兒子想辦一場音樂會,於是,父親買了一把薩克斯,兒子買了一把小號。兩個人回到家,滴滴滴地開始練習。可是,兩個人都認為對方吹的不夠好,所以最後只是各自坐在一邊生悶氣,音樂會最終也沒有舉辦。後來,他們兩個盯著自己的樂器看了很長時間,父親發現自己的薩克斯像個大菸斗,兒子覺得自己的小號像個平常玩的吹泡泡玩具,於是父親倒了幾盒菸絲在薩克斯的斗里,點上火,美美地抽了起來;兒子拿來一大桶泡泡水,把小號的口泡到裡面,吹起泡泡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東西都不是絕對的只有一個功能,要學會開動腦筋,開發出新的功能。

父與子讀書筆記 王立

寒假裡,我讀了好幾本書,有《海底兩萬里》、《笑貓日記之雲朵上的學校》、《父與子》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父與子》,它的作者是埃。奧。卜勞恩,是一位聞名世界的漫畫巨匠。

這本書以漫畫的方式給我們介紹了一位父親和兒子的故事。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叫《天降烤鴨》。故事講的是有一天,父子倆頂著大風去買烤鴨,回家的時候烤鴨被大風颳跑了。這隻烤鴨落到了一戶窮人家裡,這戶人家每天只能吃炒豆維持生活。當烤鴨從他們家煙囪里掉下來的時候,他們一家高興極了!父子倆看到這家人高興的樣子,比自己吃了烤鴨還要開心,他們和這家人一起品嘗烤鴨的美味。

從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幫助別人,能使自己快樂、幸福,我也要像這對父子一樣,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好玩的故事,有的令人啼笑皆非,有的卻發人深省,有興趣的同學也來讀讀這本書吧,相信你也會從中收穫很多。

父與子讀書筆記 陳鋒

看一本好書,就像是和許多高尚的人交談。我對這句話深受感觸,現在我就要分享我讀一本好書的後感,那就是《父與子》

《父與子》是一本漫畫書,裡面有一個肥肥胖胖的光頭爸爸,和一個長著刺蝟頭瘦瘦的兒子。爸爸既善良,脾氣又好,兒子雖然調皮,但也深受爸爸的寵愛。《足球》這個片段更能體現出爸爸對兒子的愛,故事講得是:一天早上,爸爸和兒子在樓下踢足球,突然不知道是誰把下水道的井蓋給打開了,球滾到了下水道里。爸爸沒有生氣,而是準備到下水道里拿球,兒子很擔心爸爸就在外面等了很久。過了一會,兒子擔心地說:“爸爸你找到球了嗎?”“找到了”。下水道里傳來了爸爸的聲音,兒子這才放鬆了下來。這個《足球》的小片段體現了爸爸為了讓兒子快樂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

這本書講了一對普通父子的一些平凡的事,又讓我們在故事中明白了偉大的父愛。

讀《父與子》有感

我讀的《父與子》是一本字很少的漫畫書,它講述的是一對父親和兒子在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事情,以及他們如何相處、如何處理生活中的問題。閱讀這本書,會感覺很好玩,書里的父親是一個光頭,很疼愛自我的孩子,經常保護兒子,教會兒子很多的生活道理。書里的兒子是一個很乖又很聰明的孩子,應對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他能獨立思考,同時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請教父親。書中父親與兒子之間有過不愉快,互相捉弄對方,但最後他們都又友好相處了。

讀完這個本書,我的感受是生活中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開心,但是我們就應儘量少讓別人不開心,多為別人著想,多給別人鼓勵,多幫忙別人,這樣別人快樂開心,我們也開心,就像俗話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父與子》讀書筆記 盧舒暘

我看了一本書,叫做《父與子》,這本書雖然一個字都沒有,但它的內容非常有趣易懂。

“可疑的螺鏇形”是《父與子》這本書中的一個小故事,講述了兒子和父親去動物園玩,兒子把小象的鼻子捲成螺鏇形了,站在遠方的父親看到了這一幕很生氣,去追打兒子。這時小象痛苦的叫了幾聲,父親回過頭來輕輕將小象的鼻子還原。這時兒子在“螺角山羊”旁玩耍,父親趕到時發現山羊的角是螺鏇形的,破口大罵。

如果我是兒子,已經將小象的鼻子捲成螺鏇,又看見了螺角山羊,父親又罵我不懂事時,我會說:“爸爸,這不是我做的,你看,‘螺角山羊’它的角本來就是這樣的。”如果我是父親,在兒子已經將小象的鼻子捲起來,又看到了螺角山羊,我會想:兒子不會做這事吧,山羊角也是山羊無法支配的。

生活中,我們做事情前要了解情況才能入手,不要冒然行動,不然會造成笑話。

比如有一次我幫媽媽倒優酪乳。“舒暘,幫媽媽倒碗優酪乳,左邊第一個碟子裡是白糖,不要把鹽當做糖放,再加一些蜂蜜……”,真囉嗦,我心想。我把優酪乳做好後,勺了一碗給媽媽,放了三勺糖。然後拿給媽媽來品嘗,“難吃,舒暘,你把鹽當糖用了吧,都說過多少遍了!”媽媽皺了皺眉頭。 你看,因為我自以為都知道,不認真聽媽媽講話,最後白白浪費了十八元牛奶錢。

我要謝謝這位德國作家卜勞恩:“是您帶領我們走進知識的世界,告訴我們做事之前先想一想。”

《父與子》讀書筆記

看了《父與子》之後,我覺得作者雖然創作的是漫畫,但是這本書卻有著很深刻的含義。

《父與子》的作者是埃。奧。卜勞恩,1920xx年出生於德國富格蘭特山區的翁特蓋格林村,1920xx年全家遷到了首府卜勞恩市。處於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他離開了工廠,來到萊比錫繪畫藝術學院深造。

我原來以為《父與子》只是一本普通的漫畫書,並沒有什麼含義,但是讀過之後我認為,這是一本繪畫水平非常好的漫畫書,而且還能讓人旁若無人地微笑或者難過。那位胖胖的、謝頂、平凡而可愛的父親,從來不用長篇大論來教育兒子,而是身體力行地和兒子做朋友。儘管他又缺點,並不完美,可是他卻那么富有童心、愛心。

看到這本書,我想到了我的爸爸:我們一起去釣魚,等了一天卻一無所獲,只好垂頭喪氣地回來了;我們一起去打桌球,我總希望我能打敗爸爸,可是球每次都不聽我的話,讓我輸給爸爸。

雖然我的爸爸很年輕,很英俊,可是沒有書上那位爸爸那么幽默,那么有童心。這又讓想起一部卡通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那裡面的爸爸也富有童心。

當然,我也想到了平常爸爸給我的愛:給我倒水喝,接我上下學,陪我玩耍,為我做飯……這些,都是父親對我的愛。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只有平凡而真誠的愛才能打動人心——這就是不朽的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