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作文4篇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56 個民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少數民族傳統的話題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作文篇一

在一次活動當中,我認識了凱迪里牙這個可愛的維吾爾族小姑娘。一雙水淋淋的大眼睛深深地嵌在圓圓的臉上,又長又密的睫毛微微向上翹著,活像一個芭比娃娃。自從我們認識之後,天天都能看到我們在一起的身影。

記得有一次,四年級要開展一次主題班隊會,凱迪里牙想在隊會課上用漢語為大家朗誦一首小詩,可是,她的漢語發音不是特別準確,她便來找我幫忙。我每天抽十分鐘教凱迪里牙讀詩,每天只教一句,但每句詩里的漢字讀音都讀準確之後才能休息。短短的十句詩,我教了十天,但我一點不耐煩的神情都沒有,反而還給凱迪里牙指導了怎樣有感情地朗讀。在隊會課上,凱迪里牙的一首漢語詩朗誦,博得了同學們和老師們的陣陣掌聲。凱迪里牙更是淚光閃爍,激動萬分地說:“在這裡,我要對我的好朋友徐靜說一聲‘謝謝’,是她一句一句地教我讀會了這首小詩。”

在肉孜節來臨時,凱迪里牙熱情地邀請我去她家做客。當我提著白沙糖和茶葉按響門鈴時,凱迪里牙早已笑吟吟地等在門邊。我們兩個好朋友來到客廳一邊聊天一邊吃酥香鬆脆的饊子,喝著清香四溢的奶茶,就像一對親姐妹。

沒過多久,我們的漢族傳統節日—中秋節到了,我也熱情地邀請了凱迪里牙來我家做客。凱迪里牙到我家做客時,我為凱迪里牙準備了新拖鞋,新茶杯,就連擦手的毛巾也換成了新的。我還專門買來清真月餅和凱迪里牙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給她講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十點鐘左右,我和家人把凱迪里牙安全地送回了家。

肉孜節過去了,中秋節也過去了,可是我們這一對好朋友的感情卻越來越深,越來越濃,深得像一口井,濃得似一團墨。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作文篇二

“媽媽,你知道10月31號是什麼日子嗎?”五歲多的悠悠神秘兮兮地問媽媽。

“嗯……十月的最後一天唄。”忙碌著的媽媽心不在焉地敷衍著。

這下,小悠悠可就得意啦:“媽媽,你真差勁,這都不知道——10月31號是萬聖節喔!幼稚園會有化妝舞會,我們可以帶面具、穿斗篷,打扮成魔鬼的樣子,我們還可以要到很多糖果……媽媽,你趕緊幫我準備舞會的東西吧,我要南瓜燈、鬼臉、斗篷、魔杖……”

不得已,媽媽在悠悠的軟磨硬泡下去批發市場買他需要的舞會“行頭”。不去不要緊,一去才發現,現在的“萬聖節經濟”可紅火得很呀,而採購萬聖節用品的,幾乎全是幼稚園老師、孩子家長。

一位六十開外的婦女,受孫女“重託”專程來買萬聖節服裝,忍不住叨叨著:“你說這幼稚園,還特別發了通知,讓家長準備萬聖節活動的服裝,我跑了好多地兒都沒買著我孫女喜歡的。我以前可從來不知道‘萬聖節’是個啥,這兩天淨為這個洋節跑腿兒了。孩子上了兩年幼稚園,過中國節的時候啥事兒沒有,就過這洋節,真折騰。”

同樣忙著採購的還有幼稚園的老師們。“現在幼稚園不是嘗試雙語教學嗎?我們就想利用‘洋節’搞些特色活動,讓孩子們了解西方的節日與西方的文化,這已經成了我們的辦學特色之一,一定得堅持的。”

而據攤主介紹,萬聖節銷售從半個月前就開始了,一天光斗篷就能賣出百十來個。雖然只能熱賣半個多月,但是不怕,“萬聖節過了,還有感恩節、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呢!”

買完東西回家的路上,悠悠媽媽就覺得心裡挺不是滋味——這個和絕大多數中國人八竿子打不著的萬聖節,在幼稚園怎么就過得那么熱鬧?仔細想想,近年來,中國人的節日過得越發新奇豐富,什麼洋節都“拿來”過,反倒是我們自己的許多傳統節日越來越邊緣。

回到家,悠悠接過媽媽買來的斗篷、魔杖、南瓜燈,樂得屁顛屁顛的。媽媽告訴悠悠:“其實啊,萬聖節不是咱們中國人的節日,是西方的節日。咱們中國人也有這樣的節日,名字叫‘中元節’,古代的人們把這節過得可熱鬧啦。”於是,悠悠媽媽給孩子仔細講了講“中元節”的時間、來歷、風俗、意義等。末了,她問悠悠:“現在,你知道‘中元節’是怎么回事了嗎?”悠悠使勁兒點點頭說:“知道了,‘中元節’就是中國的‘萬聖節’嘛!”媽媽這下徹底無語了。

孩子的記憶是深刻的,引導他們了解“洋文化”的同時,對於本土文化的記憶和認同會不會斷裂?民族節日內含一個民族特有思維方式的想像力和文化意識,這種文化如同基因,必須靠活態傳承才會得以發揚光大。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傳承民族文化的血脈,堅守我們的民族文化自信,這成為了一個相當嚴肅的話題。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作文篇三

眾所周知,國學是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她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等等。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載體,是傳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她是一把開啟智慧的鑰匙。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感受中華五千年歷史的脈動,聆聽古代聖賢的敦敦教誨,他們的話語點燃我們心底的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腳步。

從《詩經》里走出來,宛在水中央的窈窕女子,盪氣迴腸的經典楚辭,更不用說老少莫不能誦的唐詩,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婉約思鄉,更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放。更不乏蘇軾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佳作,隨手撿拾的詩詞,都撼動著我們的靈魂。

誦讀國學經典,感受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領略中華民族多彩的風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誦讀國學經典,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悄悄撒播在我們心裡,生長在我們的人生旅途,讓我們受用一生。

源遠流長的國學經典,是華夏文明經久不衰的精神瑰寶,誦讀國學經典,使我們情懷高尚,靈魂純潔,使我們的人生豐滿充盈。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作文篇四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56 個民族,而我們新疆現如今已有 47 個少數民族,我們這個油城小城於要的就是維吾爾族。而如今民族問題已是一個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大問題。

民漢合校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我們班就有兩個維吾爾族同學,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叫依爾夏提的同學,他長得有點黑,一雙大大的水靈靈的眼睛,嵌在他那圓圓的臉上,長長的眼睫毛非常漂亮,那的確是一個活潑,可愛,帥帥的民族小伙。他和我們在同一個教室共同學習玩耍。他在我們班,讓我知道了很多他們的民族習俗,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肉孜節,他們民族的結婚儀式等等。讓我知道了特別多的東西,他們的民族,家裡十分喜歡掛掛毯,聽說是因為掛毯上的花紋獨特,對家裡有裝飾的作用,這也是他們的民俗之一。

記得,一次他叫我們去和他一起參加他們家親戚兒女的婚禮。我們先去了新娘家,在物我們進門之前,那家的主人,讓我們去洗手,女的在右邊,是下一個銀色的壺中到出的水來洗;男的在左邊,是下一個金色的壺中倒出的水來洗。洗完後,手上的水不可以甩乾,只能自然的晾乾,說這是對新婚夫婦的祝福,如果在水甩掉,就沒了這祝福。我們在新娘家吃了手抓飯,親自嘗試了用手來手提皮抓飯吃。由於我們不懂,只好問依爾夏提,他說“在吃手抓飯”時,應該注意不應該滿盤子亂抓,應將五指併攏,做了“七”的手勢,然後一點點從盤子的外側吃到外側。”聽他說完,我似乎懂得了一些,便試著吃,但還是有些怪怪的,無奈之下,依爾夏提只好幫我們要了勺子,讓我們吃這可以方便一些。

然後,我們看到了新娘,新娘穿著婚紗坐在一個白色的紗撐起的紗帳中,紗帳的出口有一條條的“金穗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