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抉擇

心靈的抉擇 浙江省諸暨實驗國小五(1)班 石璞最近,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個登山運動員在返回途中遇到了暴風雪,如果不及時下山躲避就會被凍死。可偏偏這時他又看到了一個快要凍死的人。怎么辦?他犯難了!到底是救還是不救呢?最後,還是救了他,並且一起走出了困境。這是人性的回歸,也是心靈的抉擇。

當一個卡車司機在無人知道的情況下把一個人撞倒時,司機的心靈深處必定有兩種念頭:一是逃之夭夭,一錯再錯。二是把人送往醫院,將功補過。這就需要生死抉擇。如果肇事後為了逃脫責任和處罰而溜之大吉,那司機就是一個心靈邪惡的人,換句話說就是一個沒有良心的人。如果司機將功補過,那心靈也就沒那么醜陋,也算是一個有良知的人。當然不是人人都會面對這種生死抉擇,但是也可以在一件件很小的事情中反映出人的心靈到底是怎樣的。

大家都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吧。讓梨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卻成為 千古佳話,這是為什麼?當孔融分梨時,他面對的抉擇是給自己最大的,還是最小的。其實,不管孔融怎樣分梨,大人都不會責怪他,因為他太小了。然而,他卻能夠作出舍“大”取“小”的抉擇。這無疑為我們這些小孩子樹立了好榜樣,也讓那些見利忘義的大人們感到羞愧。

我自己也遇到過這種需要抉擇的事。某一天正好是電腦病毒發作日。我一時貪玩,明知道電腦上網會遭受病毒的侵害,可我還是抱著僥倖心理照樣上網。後來,爸爸向我“興師問罪”,我也面對抉擇。如果說謊,起碼可以免除爸爸的一頓責罵甚至鞭打,但是心裡將會長時間不安,擔心哪一天被爸爸知道事實真相;如果不說謊,我雖然維護了自己的人格,但是卻需要受到原本可以逃脫的處罰。在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況下,我還是選擇了說實話。結果,我不僅沒有挨罵和挨打,還意外地得到了爸爸的從輕發落:“以後不可明知故犯。不過,我喜歡誠實的孩子。”

人的心靈是好是壞,是善良還是邪惡,都是靠自己來選擇的。當遇到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抉擇時,一定要以沉著、冷靜的姿態去面對,從心靈上不斷拷問自己,從而作出正確的抉擇。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