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爸爸媽媽講三十年前的故事

聽爸爸媽媽講三十年前的故事

今天,我以小記者的身份採訪一下爸爸媽媽,向他們了解三十年前的中國與現在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爸爸今年四十一歲,三十年前應該和我現在差不多大。我首先採訪的是爸爸。當我向坐在沙發上看書的老爸提出要採訪他時,他顯得有些不耐煩。我說,我要寫一篇作文,是反映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想問問你三十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當他聽說我要問三十年前情況時,老爸態度馬上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立馬像數家珍似的對我說:“我小時候長在農村,那時候,農村到處都是土房子,有的還是毛草房。有一年咱村子還有個草房因下大雨倒掉了,好在當時那家沒有人在家,否則後果不堪沒想。而現在,我老家,幾乎家家都是兩層以上的樓房了。那時,農村家家都差不多,村裡有個女同學,他爸爸是一位教師,每月工資27元(注意可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幣),可是對家裡條件不好的我來說,這可是天文數字了。而現在老師的工資至少也有兩三千元了……”爸爸說著說著,有點口乾了,便去倒水喝。

接下來,我又請媽媽談談她的感受。顯然,老媽是有準備的,我還沒有多說,她就打開了話匣子:“我嘛,咱小時候,可沒有你穿得好,只能穿些粗布衣或姐姐穿過了嫌小的衣服。學習條件也不好,連個像樣的書桌都沒有,只能在飯桌上寫作業。不要說彩電,連黑白電視機也看不到,更別說電腦了。那時,吃肉要肉票,買布要布票,買糧要糧票。我們小時候,一年也吃不上幾次肉了。記得還是當兵那年才到城裡看到小汽車,更沒有想到幾十年後,自己能開上私家車‘伊蘭特’帶兒子上學,帶著全家去郊外旅遊了……”

聽到爸爸媽媽的回憶,我也陷入了沉思:想想過去的爸爸媽媽,他們小時候能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學習,並從農村闖進了省城,先是當上共和國的軍官,現在又都是國家公務員。而我現在不愁吃更不愁穿,有自己的書桌、書房,吃一次“肯德基”就是二三十元,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改革開放三十年……

南京市長江路國小四(4)班 徐銳

指導老師宋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