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的小學生作文10篇

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別的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形成的。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關於中秋的作文,僅供大家參考!

爸爸回來了

“十五的月亮,掛在天上掛在邊疆。”這句歌表達的含義是:親人不管在哪裡,這一天他們的心都會團圓在一起。那就是八月十五中秋那天。中秋節吃月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它隱含了一個神話,話說:“後翼得到了一顆神藥,他的弟弟非常好奇。於是,他就把後翼約了出去,自己卻悄悄地跑了回來潛入後翼的房裡。企圖偷他的神藥。不料被後翼的妻子嫦硪看見。嫦硪為了不讓神藥落入別人手中。順手就把藥給吞進了肚子裡,立刻就從窗里朝著月亮飛去,後翼知道上當了。撒腿就往回跑;回到家時,看見嫦硪已經飛到了空中,據了解知道她是吃。了神藥而飛出去的。

因為嫦硪飛走是八月十五日。而他非常喜歡吃月餅。於是,後翼每年的八月十五都會在嬌潔的月光灑滿的庭院中。擺上嫦硪最喜歡吃的月餅。所以每年八月十五日被後人稱為“中秋節”並要吃月餅。

後翼就因為和嫦硪不能團圓:而感到非常傷心。所以八月十五那天每家每戶都要團圓,我家就不一樣。我爸爸遠在山西不能和我們一起過中秋。在媽媽和嬸嬸為了讓我們高興,弄了一桌豐盛的中秋飯,飯香飄滿了整間小屋,可就差爸爸一個人,奶奶叫我們全部坐下吃飯,奶奶問:“人齊了沒?”沒齊,還差你爸爸一個。我從門口走進來說。全家人都陷入了沉思中,叔叔說:“不要想那些。今天是個高興的日子,幹嗎這樣?”。

我們開動筷子了,剛吃了一會兒。“咚咚咚”有人敲門,我馬上站起來去開門。開門一看是爸爸,我無比高興,一下子撲向了爸爸的懷裡,我們全家人終於團圓在一起吃中秋飯了。

全家日一起吃飯,那滋味不是能用語言表達的,爸爸的出現出乎我的預料,遺憾不再有,此時的月亮正在皎潔的照著我的心。我太幸福啦!

第二天,爸爸又走了。

我又盼著明年的中秋節快點到來,因為那時侯爸爸就又會回來了。

歡樂中秋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在吟誦無數寄託相思、抒發感悟的詠月名作時,我們心中那股相思、團圓之情便愈加濃烈。

古往今來,中秋節就是中華民間傳統的盛大節日,只要是箇中國人,就注定了八月十五,舉頭望月與天涯共此時。當人們和家團聚,賞月、游湖之時就賦予了中秋節這樣的意義,把人間溫情與風物美景聯繫起來,讓人們感受到和家團員的溫馨、幸福與快樂,同時帶給離鄉背井的遊子以濃濃的鄉愁。

記得在《東京夢華筆》中曾描繪出“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聖曉”的熱鬧景象,這正是古人嚮往團圓、慶團圓的形象體現,對於現在的我們過中秋可謂是多姿多彩。你可以選擇放煙火,朗朗月下,火樹銀花,普天同慶;可以選擇游公園,桂花飄香,月色纏繞於那暗香浮動的枝頭,在腳下灑落點點銀光;可以選擇江邊漫步,明月當空,江風清洌,煙波浩淼,月光如碧水中的銀螺般給人清新之感,或者乾脆呆在家裡,在輕柔的音樂里,吃幾樣精細菜餚,嘗點月餅,憑盒賞月,月光傾城的榮美必將充溢你的胸懷,詩云:“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中秋之夜更能讓我們體會到“明月照千里”的廣博至美,於是月光又賜予人們一份思索:遠寄鄉思!不論遠在天涯海角,只要能沐浴到月光,念親思鄉之情便融入到那一抹通的月光,借著月心之橋將祈禱傳遞到遠方的家中,願親人更好,家鄉更美,一切更幸福,同時,在皓月中遊子也能讀出遠方的牽掛與問候。

談到這裡,還不得不提一提久負盛名的中秋月餅。東坡曾讚嘆道“小餅如嚼月,中有怡如酥”現如今的月餅更是琳琅滿目,花式齊全,但不論如何翻新,不變的是它圓圓滿滿的外形,象徵著家庭溫馨和美,家人團圓共聚,所以說呀,大家可千萬別小看了這一枚枚朋餅,它不僅僅凝聚著製作人的心血與汗水,更是古往今來華夏兒女渴望人月共團圓,天人和諧的縮影,同時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的文化源泉!

有人說思念像中秋的滿月,牽掛似漫天的繁星,在這歡樂的節日到來之前,我願借著柔柔的風,譜上長長的祝福,讓它輕輕飄進所有人的心中!最後祝願全校師生中秋佳節和家團圓,幸福美滿。

中秋的故事

中秋節又名仲秋節,也叫團圓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第二大節日,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別的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形成的。

中秋節有著一段悽美的傳說:相傳古時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大地冒煙,一名叫后羿的英雄,登上崑崙山,挽弓搭箭,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因而很受人敬仰。後來,他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女子--嫦娥。有一天,后羿上崑崙山求道,巧遇王母,賜予長生丹,后羿不忍心撇下嫦娥,將仙丹交與嫦娥。不料被小人蓬蒙發現。

一天,蓬蒙趁后羿狩獵之時,叫嫦娥交出靈丹,嫦娥當機立斷,將丹吞下,於是就飛天成仙,借住月亮上。后羿回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痛不欲生,他追啊,跑啊,可是,他跑月亮也跑,他停月亮也停。他知道再也追不回嫦娥了,他舉頭望著天空中的一輪明月,突然發現月亮里仿佛出現了嫦娥的身影。后羿趕緊在院子裡擺上嫦娥最喜歡的糕點,以此紀念嫦娥。從此,這一中秋祭月的習俗就這樣流傳開了。

月餅的出現始於元朝,由於元朝的殘酷統治,中原廣大人民紛紛起義,當時朝廷搜查得十分緊,軍師劉伯恩想出妙計,將紙條放進餅中,紙條上寫著:“八月十五起義。”再將餅運進義軍軍營,八月十五,一舉攻城,攻下了元大都,朱元璋欣喜若狂,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將“月餅”作為食品賞賜群臣。於是,中秋就有了吃月餅的習俗。

中秋不僅是一個充滿美麗傳說的節日,也是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從古至今,有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寫下一篇篇不朽的著作,有的詠月頌月,還有借月抒懷。蘇軾的《水調歌頭》,王唯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人想起遠在異鄉的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

媽媽拿出一盒包裝精美的月餅,拿出刀切開一瞧,綠茶的,我們嘗了嘗幾口,帶有濃濃的茶香味!媽媽又切出第二個,原來是牛肉的,硬硬的,甜中帶鹹。當切出第三個時,一看是蓮蓉的,我們嘗了嘗,又酸又甜,真是好味道!在中秋前夕,聽著關於中秋的美麗傳說,品著甜甜的月餅,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中秋節氣息。

中秋節

這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十分快樂。一大早就聽見爸爸對媽媽說“中秋節快樂!”。媽媽笑了,我似乎第一次望見媽媽這么開心地笑。

吃早飯了,早餐很豐盛,可我怎樣也吃不下,迫不及待地想去天鵝湖賞月。因為中秋節的月亮是最大最圓最亮的。

最後到了晚上,爸爸、媽媽和我開車來到天鵝湖畔。湖畔周圍不斷響起一陣陣優美的音樂,桔黃色的燈光像是一條長龍環繞在天鵝湖周圍,湖面上吹來陣陣涼爽的風。

突然,湖畔所有的燈光都滅了,大家都以為停電了。就在這時,忽然湖面上亮起了一道道彩色的燈光,黃色、紫色、紅色、藍色、綠色……魔術般地變換著色彩,燈光漸漸由短變長,在空中交織在一齊,仿佛轉成了一個個空中金字塔。“五光十色”、“五彩斑斕”、“五彩繽紛”,這些詞頓時從我的口中脫穎而出。

過了好一陣子,燈滅了,一輪又大又圓又亮的月亮,像一個銀盤高高掛在空中。低頭看,水中也有個圓圓的月亮。一陣風吹來,月亮轉成了好多個,仿佛是笑開了花。這時,天空中亮起了一盞盞紅燈籠,慢慢在天空飛行。我驚喜地叫起來,“媽媽,快看,UFO!”。媽媽笑著說,“喔,那是神奇的孔明燈”。

阿!天鵝湖的中秋月色真美呀!我想,要是四川地震災區的小朋友,全國的小朋友都能和爸爸媽媽在一齊,看到這景象該多好阿!這不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最好的畫面嗎

這天,這箇中秋節可真快樂呀!

中秋節記趣

中秋節的下午,我和鄰居的弟弟一齊玩煲蠟,我們去樓下玩煲蠟,我們帶了三包彩色蠟燭,還有四個鐵盒。我們將蠟燭放在鐵盒裡面,很快已經用去了兩盒蠟燭了,因為一盒只有十二支。小弟弟的婆婆便去買了七盒蠟燭回來,我們放了兩個硬幣在鐵盒裡面,蠟燭經燃燒後有很多蠟燭油溢了出來,我們把蠟燭油拿來做圖案,那些剛剛燒完的油很熱,我很快的把手放進水裡,放進水裡的那隻手已沾有多蠟,又有很多油,要等它幹了之後才玩。我們玩得真開心阿!

到了晚上,我們就去藍灣半島看錶演,玩攤位遊戲和猜燈謎,我首先看了一會兒表演,然後我就去玩攤位遊戲,我拿了幾份獎品。之後我再去猜燈謎,有一些燈謎很簡單,有一些卻很困難。簡單的已經被人拿去,我拿了一個不簡單又不困難的燈謎,就是用「斬草除根」猜一個字。我猜了很欠才想到,答案是「日」宇。我之後也猜中了很多燈謎,所以拿了很多獎品,最後要猜中才有獎品,之前是猜不中都有獎品拿。我再準備玩其它攤位遊戲的時候,爸爸打電話給我,叫我去足球場踢足球,我便和其它小朋友一齊踢足球,踢足球真好玩,其它小朋友贏不到我,我們踢得十分開心,之後爸爸叫我走,我們就去散步,一齊賞月和吃月餅。我們找了一個地方坐下來,大家就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我們玩得真開心阿!

我們玩到很遲才回家,我期望明年的中秋節更好玩呢!

快樂的中秋聚餐

今天下午,我們來了一次快樂的中秋節聚餐,大家把自己的拿手小菜全帶來了,我們第一小組的食物還真豐富!我們一起過了個快樂的中秋節。

我們一共有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說關於中秋節的故事,第二個板塊是說關於中秋節詩句,最後是品中秋。我們是第二板塊的,我是背誦的詩詞‘嫦娥’我們又有節奏又有感情的把這首詩背完了。議會前兩個版塊結束了。

接下來是 第三個板塊品中秋。我們大口大口的吃,看見好多別的小組都來品嘗其他小組的食物所以我和張會沖也決定下來品嘗。劉妍汝看見一個好東西直接拿過來吃,我和張會沖開懷大笑。我們又去了一個小組,看見張會沖吃了一口,我也吃了,一吃,哎呀,真難吃呀!我們馬上跑向垃圾桶把它吐了出來,老師看見我們哈哈大笑。

我們又走,看見了我最愛吃的火龍果,我看見劉妍汝拿起大勺吃了一大口,我也吃了一大口。這第三個板塊是我們最激動最快樂的。

最後主持人走向講台,中秋節結束了。今天我吃的真飽呀!我都打飽嗝了,我認真聽著動聽的音樂時間過得真快,今天我們的中秋節過得真是太快樂了。

快樂的中秋

今天是中秋節,也是家人團圓的日子,在這一天,在外工作的人都會回到家裡,與家人團圓。大家在一起吃月餅、賞月、看中秋晚會,真是其樂融融!

我們家今年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節,因為是過節,所以家裡做了很多好吃的,晚上我上完特長班回到家裡,一股香味撲面而來,桌子上有各種各樣的食物,有鮮紅色的大蘋果,有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沙拉,有紫瑩瑩的大葡萄,還有黃橙橙的大鴨梨。我最喜歡的各種各樣的月餅,今年還有來自鄭州的大閘蟹,真是太豐富了!我口水流了三尺,迫不及待的大吃起來。

美味享受完了,我們來做個遊戲吧,今天是中秋節,看看誰說的成語最多。我的意見得到了大家的同意。媽媽先來,“皓月當空、風花月雨、月光閃閃……”我也不甘示弱。“漁民信息、月影團團、春花秋月……”姥爺說:“看我的,花好月圓、月打入盤、明月高照……”激烈的比賽結束了結果不分上下。我們約定明年再戰。

我們走出家門,一輪圓圓的月亮高高掛在天上,好像剛出鍋的大月餅,過了一會兒,月亮變成了銀白色,斜掛在天空,笑盈盈的揮灑著淡淡的銀光。那圓月清涼而溫柔,把一些軟光兒輕輕送到柳枝上。小區有點風,風裡帶著溫柔、芳香……妹妹笑著說:“這月亮像咱家盛菜的盤子呀!”我突然想起一首詩句:“小時不時月,呼做白玉盤。”全家人哈哈大笑起來!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中秋啊!

中秋節

喜迎國慶60周年之後,就是中秋節,真高興。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客廳里,等待著幸福的時刻,叮咚、叮咚“,原來是爸爸回來了,他買了一個有12吋蛋糕大的月餅,大家打開一看,”哇!“”真好喔!“圓圓的月餅上寫著”花好月圓“四個字,非常漂亮。特有的香味也撲鼻而來,啊,我真想咬上一口。

”開飯了!“平日裡是最能吃的我,大喊起來。”噠噠噠“大家不顧手上的事情重不重要,都不約而同坐在了飯桌邊,大家一邊吃一邊說話,吃完了,”就要開始……“爸爸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我打斷了,”打住打住,先收拾碗筷“”……“

開始吃月餅了,我不知道月餅竟然是我最喜歡的那種,金牌蓮蓉,”哇喔“我又一次高聲叫起來,大家一邊吃一邊嘖嘖讚嘆著,我呢?當然是吃得最開心最多的一個了。

當我們吃得正香的時候,月亮出來了,我們急忙放下月餅,抬頭看月亮。月亮先露出半邊臉,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當月亮再出來一點時,突然好像飄來一縷炊煙,就像給月亮姐姐披上了輕紗;當月亮露出了整張臉時,就像給一個晶瑩剔透的大王盤,掛在夜空中。月光像水一樣傾瀉下來,每個人身上都籠罩了一層明亮的月光。

看著月亮,再看看一家7口團團圓圓,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幸福的微笑,真好!今天是我覺得過了9箇中秋之夜中的最好的一個中秋。

難忘的中秋節

盼阿,盼阿。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最後被盼來了。走在街頭,花兒仿佛更香了,草仿佛更綠了,就連小鳥的叫聲都格外悅耳。人們的臉上都掛滿了笑容。

我們一家喝著飲料,美美的吃完了桌上豐盛的晚餐,拿著月餅到小區中心賞月。我吃的是蛋黃月餅,月餅很甜,一向甜到了心中。我坐在雙桿上抬看著天空的月亮:這天的月亮真圓阿!像一個大玉盤似的嵌在天空中。嫦娥姐姐此刻也必須坐在月亮中的廣寒宮裡,抱著小玉兔吃月餅吧!對了,不明白在遠處打工的堂姐怎樣樣,中秋節到了,她必須很想念家鄉吧……

我的思緒正裝上翅膀歡快的飛翔著,下面的喧鬧聲卻把我拉回了現實。原先有人正在放孔明燈呢!我迫不及待地買下了一個,在下面的引線上點起了火,孔明燈立刻亮了起來。我和姐姐拉著孔明燈的兩邊踮起腳尖,手一放,它就緩緩的飄向了遠方。我抬起頭來,看著燃燒的孔明燈越飛越遠,宛如一隻螢火蟲不見在了暮色之中。我的心中突然明亮了起來:孔明燈,你就是完美的祝福,你就是團圓和思鄉的象徵。願所有的遊子都能享受到團圓的歡樂,願所有的中國人都能夠在這個屬於團圓的日子裡點亮一盞孔明燈!

中秋節,多么讓人嚮往;中秋節,多么讓人思鄉。期盼下一個中秋節的到來!

十五月明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儘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游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字串9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繫是在明代。

具有關資料說,當時,北京城市裡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身和贈於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

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製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隻限於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