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天黑前的夏天讀後感:一個故事

寫天黑前的夏天讀後感:一個故事

也許既讀過《天黑前的夏天》又看過《絕望主婦》的人會和我有同樣的感受,書中的凱特和電視劇里的bree實在像極了。永遠一絲不亂的紅髮,舉止行為優雅,家中大事小情料理得井井有條,典型的中場階級家庭主婦,當然身後還跟著一群魔頭一樣的兒女向她炮轟過多的管束和關心,以及一個工作體面又愛“無傷大雅”的出出軌的丈夫。

這本書還沒看到凱特開始她的夏日之旅我就不得不從沙發里跳起來去準備晚餐,順便打開電視聽個聲。出乎意料的是電視裡正在直播國家大劇院今晚的音樂會,演奏的還是那個“不自由,毋寧死”的女人卡門。於是我繫著圍裙以每分鐘一次的頻率來回在廚房與客廳電視之間,因為抽油煙機的噪音實在太大了。而我,書里的凱特還有電視裡的卡門三個女人著實形成了一幅奇怪的畫面。

做飯和吃飯的雙重熱力把我烤得滿頭大汗,飯桌另一端的男人臉上卻明顯的擺著酒足飯飽又不願幫忙洗碗的糾結表情,這個時候真的很有學習網上那招必殺技擠按睛明穴輪刮眼眶將他就地正法的衝動,當然最後他還是在我出招之前繫上圍裙把碗洗了,但是洗潔精永遠不會放回原位,電飯鍋永遠剩著不洗,洗碗巾永遠揉成一團擺在水池旁邊……

如果這是一個主婦的自白,那么《天黑前的夏天》也許就是一個主婦精神自我救贖的過程。在這本書之前,多麗絲•萊辛的書唯讀過《金色筆記》,但閱讀的經歷是不順利的,所以拿起這本書難免有些猶豫。慶幸的是,它真的十分易讀。在夏天正式來臨之前,凱特的四個孩子和丈夫各自都有了出行安排,她不再需要圍著他們鞍前馬後,整整幾個月一個人的時間。在接受了一份高薪卻不那么有趣的工作後,凱特飛往土耳其任職,短暫的工作結束後遭遇了小他十幾歲,熱情而又焦慮脆弱的西班牙情人,在一場重病後又遇到了合租的年輕女孩莫琳,每一個人和每一種境遇帶給她不斷的自我省悟。這個夏天像一面鏡子,在凱特人生的轉彎處讓她照見了自己。

其實是很普通的一個故事,卻折射了一個女人在婚姻中的走投無路。對於凱特,婚姻就是人生的方向。而婚姻需要妥協,你的妥協不是針對一個人,甚至不是針對婚姻,而是針對人生本身,如果你不妥協,又不能像小說的女主人公那樣有如此深刻的自省能力,如此堅定的自制能力,沒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哲人的思維,那你肯定會變成怨婦。故事的結局,凱特重新回到了家庭。有人在這本書的讀後感里寫下這樣一句話:生活不在別處,在你堅固的自我核心裡。所以,自信地回家,順理成章地生活,乃是幸福的歸途。

有另外一個故事,是大學時的英語課文,大概是講一個女人的朋友趕到她家告訴她丈夫乘坐的飛機墜毀了,女人一滴眼淚沒掉默默地走回到樓上的房間,她在窗前飛速的回憶這些年的生活,自己像一台電腦,存儲了家人所有生活的瑣碎,男人的衣襪鞋帽,家人的飲食起居全由她一人負擔,並且需要隨時開足馬力在對方一聲問話下迅速告知答案。忽然間這一切都結束了,再沒有約束,她無比輕鬆。這時門鈴忽然響起,朋友開門後竟是她丈夫安然無恙的站在門口,他沒有登機,聞聲而來的女人看見丈夫,大叫一聲,倒在樓梯上去世了。這個個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遍尋記憶,有太多女人們之於愛情之於婚姻的故事。是選擇像卡門一樣的“不自由,毋寧死”,像凱特一樣最終安心的回歸家庭,還是像這一個在絕望中轟然倒地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