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冬景國中寫景作文600字

篇一:

也許,是壓抑了太久,憋悶了太長的時間,天幕在經過了深秋的肅殺後泛起了霧。而秋與冬的交接儀式就在這一場霧中進行著。沒有交響的禮樂,沒有爛燦的陽光,只有蒙蒙的霧。

霧籠罩著大地,萬物想籠罩著紗巾,迷迷濛蒙的。遠處的小山看不見頂。樹林像是在捉迷藏,忽隱忽現。

風吹起來了,一絲絲的寒意。枯黃的茅草在風中搖曳。斷了,枯葉從樹枝上離去,風吹啊吹,吹啊吹;葉飄啊飄,飄啊飄。風,會將它吹去哪裡?不管到哪他總會回歸土地。

遠處有一個黑點,若有若無,是風箏嗎?那不是春天才有的東西嗎?我搓搓沉惺的眼睛,張開眼。那真是一隻風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它,從何而來,又將何去?它,會被風吹向何處。

是壓抑,是沉悶,是久別重逢,還是重獲自由?山路像一條細細的小河從山頂流下。許久的雪花,悄然落下。我蹣跚而上,漸漸地,雪遮蓋住了一切。

我一步一個腳印,而身後的腳印象頑皮的音符,續寫著蕭邦的曲子,仿佛在訴說著,它存在的意義。我躺在雪地上,身下的雪軟軟的。雪輕柔的吻著我,落在臉上涼絲絲的;落進脖子裡,麻酥酥的,讓我心碎。

冷眼望去,七號公園的街燈熄滅的有些殘忍。我閉上雙眼覺,得自己就是一片巨大的雪花,在山坡上留下一片痕跡,是樹木不再寂寞。雪還是下個不停,時間不停的轉動,我繼續上路。

到山頂時雪已停了,霧卻還沒散,舉目四望,唯見茫茫一片,讓人仿佛置身於波濤起伏的大海中一樣。

故鄉的冬天也在下雪嗎?

篇二:

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煊羊肉,剝花生米,飲白乾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而躲在屋裡過活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當這中間,有的蘿蔔,雅兒梨等水果的閒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熱鬧的節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後,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於脫盡。寒風、西北風、間或吹來,至多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雲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

我生長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節季,但對於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是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我也曾到過閩粵,在那裡過冬天,和暖原極和暖,有時候到了陰曆的年邊,說不定還不得不拿出紗衫來著;走過野人的籬落,更還看得見許多雜七雜八的秋花!一番陣雨雷鳴過後,涼冷一點;至多也只好換上一件袷衣,在閩粵之間,皮袍棉襖是絕對用不著的;這一種極南的氣候異狀,並不是我所說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