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鄉變化作文600字

【篇一】

每個人都有的家,每個人都有出生的地方,成長的地方,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那么在過去的這些日子裡,我們的家鄉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以前,我們的家鄉是一個魚米之鄉。有樹,有河,河裡有小魚小蝦,河面有荷花,還有像花灑般的蓮子。而且每家每戶四周都有池塘,那樣,叔叔可以去打魚,阿姨可以在池塘邊洗衣服,小朋友可以在池塘里游泳,在邊上嬉戲。現在呢,魚米之鄉變成了經濟發達的城鎮,池塘大都填平了,在上面建起了一幢又一幢高樓大廈。

以前交通和經濟都沒有現在這樣發達,路上很少有轎車和機車,人們以踏腳踏車和步行為主。“鳳凰牌”腳踏車在當時稱得上是級的交通工具了。這種腳踏車的輪子很大,座位很高,是用鋼鐵做成的,所以很昂貴,幾百塊錢一輛。可是現在這種上海腳踏車已經很少見了。

聽媽媽說以前很少人家有電視機,而我媽媽家是村里最早有電視機的,是一台十四寸的黑白電視機,村裡的人吃完飯就到我媽媽家看電視,屋外站著一排一排的人很熱鬧。媽媽還說以前的人們是用柴燒飯,挑水喝,在河裡用手洗衣服。

現在呢,現在的人們開著小轎車、機車在街上穿行,現在的汽車有很多款式很多品牌,而且現在每家每戶都有電視機、燃氣爐、電飯鍋和洗衣機等。

以前人們能穿上“的確涼”布做的衣服。是相當不錯了。而現在呢,服裝品牌多種多樣,有迪士尼、埃米希等等。只要有錢要有盡有。

以前生活的確很困難,現在人們的生活改善了,越來越多的家庭奔向了“小康之家”,這些變化都是因為改革開放的政策。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人,更應該好好學習,為祖國美好的未來貢獻我們的力量。

【篇二】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之間,我已經由當年那稚氣未脫的小學生變成一個事業有成的女博士了。畢業後,我滿懷激動的心情,進入中科院深造,專門從事航天載人的研究工作。隨後,我戰功赫赫,公事繁忙。已經好長時間沒回故鄉了。

這種在外遊子對家鄉的眷戀之情使我再也無法忍受,我開著飛船便回到了龍巖。到了機場,我顧不上休息,急忙讓工作人員開啟綠色通道,返回家鄉。

剛到長汀,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只見到處都是傲然挺立的高樓大廈,它們猶如一把把出鞘的利劍,閃著銀灰色的刃光,直插雲霄。一條條綠化帶像蜿蜒盤鏇在高樓大廈之間的綠龍。漫步街心,道路兩旁到處都是大大小小,形狀怪異的商店。據說,是根據環保的主題風格建造的,這樣做不但可以節省材料,還能淨化空氣,為地球媽媽減輕負擔,還有那些桃樹,梨樹,杏樹,它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朵朵幽芳,爭奇鬥豔,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上萬隻蜜蜂,正歡快這地采著花蜜,各式各樣的蝴蝶飛來飛去,鮮花遍地,它們散落在花叢中,像星星一樣在綠色的“天空”中。

我無心欣賞這美麗的景色,期盼的是趕快與親人相見。終於,我來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咦,小橋呢?小橋躲起來了?只見面前,一座雄偉的大橋敞開懷抱,笑迎八方客。哎?那個站在對面使勁朝我揮手的是誰?我仔細一看,呀!那不是我親愛的父親嗎!原來是他特意趕來接我的。對面的馬路上,父親頭戴大墨鏡,身穿大風衣,一副大偵探福爾摩斯的架勢。我高興地走過去,幾巡問候語過後,爸爸打開蘭博基尼的車門,隨著一聲“嘭”的一聲揚長而去。

到了大門口,我剛想下車去推開門,爸爸卻攔住我說:“別動那扇門,那門有電!是靠密碼才能打開的’’聽了這話,我趕緊收回手,心想:真是想不到,我故鄉的科技居然在幾年間變得如此發達!

門打開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和諧的景象。美麗的家園變得更加光彩奪目,只見天空中泛著蔚藍色的光芒,好似一面清澈見底的湖面。在這藍色的天幕中,掛著一個火紅的太陽,他炫耀地舞動著自己的披風,不時射出五彩的光芒,媽媽好爺爺奶奶他們正在做飯,春天的陽光是那么的燦爛,曬得我渾身暖洋洋的。心情就跟春風一樣,翩翩起舞。此時我再也耐不住高興的心情,大喊一聲:“我回來了!”便沖了上去,媽媽看到我時高興極了,一邊拉著我問長問短,一邊滔滔不絕地講述著縣裡發生的新鮮事,一家五口沉浸在其樂融融的歡樂氣氛中。那天晚上,爸爸給我講了很多有關縣裡的變化的事,聽得我目瞪口呆,真是想不到短短几年長汀居然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真是太神奇了!那天晚上我度過了我一生中最難忘的夜晚。

故鄉的變化可真讓我吃驚!幾天以後,在一片告別聲中,我踏著黎明的晨霧,重新走上了工作的征程。隨著二十二世紀的來臨,故鄉的科技愈來愈發達。以後我一定會積極工作,為故鄉,為祖國,獻出自己的一分貢獻!

【篇三】

自改革開放年以來,全國各地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的家鄉——蘇州吳中區東山鎮光明村也是‘一日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聽爸爸說,家鄉以前很窮很窮。村上到處是爛土牆、破瓦房,屋子裡黑暗、潮濕,地方很小。屋裡的地面全是泥土,時間長了就被笤帚掃出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土坑。下雨天,院子裡、村道里全是爛泥巴,一腳踏下去,鞋子就陷在裡面再也拔不出來了。在黃泥小道“時代”家鄉人可拉長了臉,因為,每當車子經過時,過路人馬上就會變得灰頭灰臉,下雨就更糟了,一不小心就會給一身“迷彩服”,一個“大花臉”,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有一次,我從爸爸的相冊中,發現一張發了黃的黑白照片,我一眼就認得照片中的爺爺、奶奶,至於其中的倆小伙子經過“核實”才知道,大一點的是爸爸,另一個就是叔叔了。爺爺、奶奶還穿著打補丁的衣服。這是一張二十年前的全家照,背景是破舊不堪的平房。

今年暑期我再次回到老家,車子進了村道,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活蹦亂跳”了,人坐在平穩的車裡,舒服極了。原來的黃泥小道如今變成了寬闊的水泥大道。透過車窗,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派生機勃勃景象,昔日貧窮的家鄉徹底改變了面貌,一座座別墅式的樓房拔地而起。以前一路噪音不斷的拖拉機也光榮“下崗”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輛輛小汽車。

到家了,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堂妹都出來迎接我們,那場面又和以前的那張有著天壤之別。背景是一幢嶄新的三層樓小洋房,院子還停著一輛小轎車,還有爺爺以前騎的那輛“除了鈴鐺不響哪都響”的腳踏車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部全新機車。

屋子內光潔明亮,電冰櫃、空調、液晶電視等家用電器應盡有。我一屁股進了沙發,“好舒服喔!”爸爸說以前連個穩一點硬板凳都沒有,有一兩張竹凳子,有時候還會“撕破”人家的褲子。

晚上,嬸嬸為我們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一家人邊吃邊聊,熱氣融融。爺爺、奶奶更是感慨萬千,說“我們能有今天,全是改革開放帶來的……”爺爺對我說:“萬語,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知識能改變命運!”

是啊!家鄉人不再是“只求三餐,眼看腳下”,學習知識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讓我們努力學習,用知識的色彩給祖國增添光彩,使她變得更加美麗!